今年A股這4怪象 酷似2012年 流動性偏緊是肇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9-12 12:18
據《金融界》報導,長江證券昨 (11) 日發佈一則研究報告指出,2017 年至今,A 股市場存在幾個有趣的結構性現象,這種現象酷似 2012 年,而出現這種結構性格的根本原因在於「流動性偏緊」。
結構性現象 1:投資熱 VS 個股冷
年初以來基金中位數漲幅略超 11.8%,大幅跑贏上證綜指及創業板,賺錢效應似乎很突出,然而市場股票中位數卻錄得 - 10% 的收益。
結構性現象 2:正收益易 VS 獲超額難
2017 年初以來,統計 28 個由萬一級行業,有 15 個出現正報酬,顯示從絕對收益來看,行業選擇較容易。然而陽光私募中位數淨值漲幅僅錄得 3% 的正報酬,同時僅有 5 個行業跑出了滬深 300 的超額報酬。
自 2002 年以來,除了典型的牛市年份以外 (2006、2007、2009、2014、2015) 極為顯見,歷史上只有 2012 年曾經出現過此類結構性現象。
結構性現象 3:行業選擇不易 VS 非典型牛市
在典型牛市的特點中,有超過 80% 的行業指數會跑贏公募淨值中位數 (機構投資者相對更重視風險收益匹配),但 2017 年至今,卻是過去 5 年行業指數跑贏公募淨值中位數數量最少的一年,跑贏公募指數的行業選擇難度實際較大。
結構性現象 4:熱度高 VS 收益低
機構投資者的結構分化今年也同樣顯著,陽光私募淨值中位數今年以來收益率略超 3%,公募淨值中位數今年以來收益率接近 12%,滬深 300 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 15.6%。
這與今年的投資風格有關。今年規模因數、反轉因數的表現較差,即在同行業內部選擇小市值與超跌標的將較難獲取正收益;而選擇低估值、低波動率與強者恒強的標的將獲取較優收益。這種市場風格決定了投資者屬性不同,收益率將大相徑庭。
長江證券認為,純粹從市場的結構表現來比較,2017 年的 A 股市場酷似 2012 年,行情演繹甚至比 2012 年更為突出。
這種結構性格局的根本原因仍在於「流動性偏緊」。在過去流動性偏緊的市場環境下:2001-2005 年、2008 年、2011-2012 年、2016 年至今,市場整體走勢大概率趨弱,但當市場結構行情較為突出,尤其是針對權重板塊的主線突出時,市場走勢就會出現:(1) 指數穩健、個股萎靡;(2) 板塊主線突出,強者恒強等的結構性現象。
流動性的緊平衡容易導致「弱市或結構市」,此時企業獲利或主線板塊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指數的位置,即所謂「流動性決定大勢、企業獲利決定結構」。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