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新加坡年底允非同權公司第一上市 分析料對香港構成壓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0-16 10:08
市場消息傳出,香港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政府及新交所有意推動今年年底前,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作第一上市,進一步快於香港搶奪非同權公司掛牌,分析預料將對香港構成壓力。
新交所在今年 2 月就是否引入雙重股權結構做諮詢,以支持新經濟轉型,成為領先的科技及生物醫藥中心,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並建議了一系列的保障小股東權益措施,至 7 月新交所公布容許該類公司做第二上市,但僅限於已在被國際指數認可的 22 個發達市場第一上市的公司,而第一上市交易所將保持對發行人的主要監管。
新交所建議的保障小股東權益措施,包括禁止已上市的公司發行多重投票權股份;設立日落條款,規定在一段時間後轉為同股同權;獨立董事的委任需經過投票通過,多重及單一投票權股東被同等對待。
相較新加坡建議允許雙重股權公司在現有的兩個板塊即主板及凱利板上市,港交所則提議建立第三板去容納,預計明年 10 月前推出。但猶待公布的新板諮詢總結中,市場對於應否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仍存分歧。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艾明哲表示,第三板給予市場較主板次一等的形象,對大型公司如阿里巴巴的吸引力成疑。而第三板也可能透過併購等動作,「污染」主板,另也有可能鼓勵質素較次的主板公司轉往股權架構門檻較低的第三板。
《星島日報》引述艾明哲指出,如果新加坡容許雙重股權公司第一上市,將對香港帶來壓力,跟隨其作出相同的做法,其他亞洲市場如馬拉西亞等料也將跟隨。
新交所以往一向較多吸納當地公司、海內外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以及醫療等類型的公司上市,唯至今市場未有聽聞有公司因 7 月新政而尋覓上市,近期更有新加坡上市公司除牌來港上市。截至今年 9 月底,新加坡為香港上市申請主要海外公司來源地,佔主板總海外申請數量的 57%,創業板則更高達 77%。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歐振興表示,來自新加坡公司主要為基建行業,主要為受到中國「一帶一路」政策所吸引,期望能夠透過香港上市參與相關項目。
但另一方面,新經濟公司 IPO 數目比例則偏低,原因包括香港缺乏大氣候及投資環境,另外也關乎門檻問題,新加坡凱利板 (類似本港創業板) 門檻較低 (盈利及市值無具體要求),以往有生物科技公司因未能符合香港主板及創業板門檻要求,而考慮前往新加坡上市
事實上,相較新加坡偏寬鬆的上市申請,香港上市過程偏嚴謹,所需時間較長,近期監管機構收緊了對上市申請審批,有原本尋覓在主板及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擬延遲上市申請。據同時在兩地幫助公司上市的香港大型律師行發言人更預計,香港正式推出新板最快都是半年後的事,不排除有急於集資的同股不同權公司,在此期間尋求新加坡上市。
此外,星港兩地在市場成交量及面向的投資者群等方面,均有較大落差,以往多家中資公司在新加坡除牌來港上市,主要是由於在當地掛牌成交量偏低。不過,中央證券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表示,近年受到股壇素質等因素影響,香港整體市場成交量下滑中,未來能否保持競爭力仍拭目以待。
消息人士表示,對於是否應該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在新加坡作第一上市,當地政府及新交所正面臨著當地金管局及市場多方質疑,但相信難以動搖前者意願。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