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科技部新農業生技鏈結科學園區論壇 活用在地資源 革新農業發展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7-10-31 10:17


撰文、攝影 / 蔡立勳

近年來,糧食短缺、能源危機、海洋資源耗竭與氣候暖化,成了各國政府的燙手山芋。想要減緩這些問題帶來的影響,善用農業生技在技術上的革新,已成為重要解方。


為了匯集國內產官學之力,由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指導,中央研究院農業生技分析與促進辦公室主辦的「科技部新農業生技智慧鏈結科學園區」系列論壇,9 月 26 日在南部科學園區登場。

「科技部新農業生技智慧鏈結科學園區」系列論壇,請來國內農業生技領域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在南部科學園區盛大召開。
「科技部新農業生技智慧鏈結科學園區」系列論壇,請來國內農業生技領域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在南部科學園區盛大召開。

整合農業上下游 結盟前進東南亞

中研院客座講座吳金洌指出,臺灣蘊藏許多生物資源,若能充分利用,將是推動新農業的重要利基。尤其,南部是臺灣農業的最大基地,「不管是農作物、畜產與水產都有很好的基礎,(發展農業生技) 的各方面條件,都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

他並表示,除了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亞洲蔬菜中心、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成功大學、南臺科技大學、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校,在農業的研發動能也十分強勁。

迄今累積的研究成果,包含位在臺南市後壁區的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石斑魚與臺灣鯛的養殖等。

目前,新南向已是各產業的重要目標,對此,吳金洌向本刊表示,東南亞各國仍借重臺灣在農業生技上的種植、養殖與加工技術,甚至是品種。

但吳金洌建議:「我們走出去,最好是用聯盟的方式。」他舉例,好比水產飼料廠能結合種苗、疾病檢測與預防的業者,整合各自技術,進而成為完整系統,同時應不斷精進核心技術,才能掌握主控權。

農業加入 ICT 能量 將可解決更多問題

南科管理局副局長蘇振綱則引用去年園區廠商的營收並指出,生技產業大約 80 餘億,雖然佔比僅有 1%,但可說是園區除了半導體、光電之外的「第三隻腳」。

他表示,南科目前約有亞果、惠合、双美、儕陞、美梭、金穎、港香蘭等 10 家與農業生技相關的廠商進駐,部分已透過園區「研發精進產學合作計畫」,導入學研機構研發能量,創新技術,並提供年輕研發人員更多的實務經驗。

蘇振綱也強調,此次論壇最大目的,「就是希望讓不同領域的人交流。」他認為,農業其實不斷進步,但若能加入 ICT 的能量,開發如智慧澆灌系統的新應用,「其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所以農業將有很多專案,讓大家共同發展。」

不僅如此,南科也與中研院南部生物技術中心、亞洲蔬菜中心、屏東農業生技園區合作,加上園區聯合廠商、周邊學研機構組成產學協會,搭建更緊密的合作網絡。

聚焦在地資源 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

此次論壇,邀請了亞果生醫、和明紡織、德英生技與嘉豐海洋國際等廠商出席。

亞果生醫執行長謝達仁、和明紡織經理陳璽年、德英生技董事長郭國華各自介紹了公司產品與技術平臺,包含如何以 SPF 豬的組織,做為人體組織工程的生醫材料;以虱目魚鱗的膠原蛋白製成布料;以及利用臺灣原生種植物開發,治療皮膚鱗狀細胞癌、尖銳濕疣與尋常疣的植物新藥。

除了產業代表,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葉明龍、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文欽,以及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也自研究端提出經驗談。

葉明龍分享了天然物在生醫材料的應用與展望,楊文欽提出以咸豐草作為糖尿病藥物的研究經驗,強調「大自然就是一個綠色的藥局。」郭建賢則分析與嘉豐海洋國際合作,養殖臺灣鯛與佈局東南亞市場的經驗。

不論是廠商或學者,都呼應了吳金洌所提及的,聚焦臺灣在地資源,開發出具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期望為農業生技帶來革新。

 

來源:《環球生技月刊》 2017 年 10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環球生技月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