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黃創夏/「化友為敵」的兩岸交流30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1-03 12:58
或者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你走你的陽關路,我過我的獨木橋 ‧‧‧
對峙、備戰數十年,台海兩岸終於在一九八七年打破藩籬開始交流,彼此之間的互動越多,了解更深,兩岸之間更理解雙方其實是「同種不同文」,雖然血脈相連,但文明體系、價值系統和社會制度大不相同,彼此間的矛盾卻更加明顯,隔閡更深。
更糟糕的發展是兩岸之間的主流政黨與野心政客刻意的操弄,竟讓三十年的交流,竟是一個「化友為敵」,不堪回首的過程 ‧‧‧
「家,太遠了!」經過內戰延續的歲月,一九四九年,隨著國民政府遷播來台的所謂「第一代外省人」累積著一疊又一疊「寄不出去的家書」,年華老去,鄉愁日盛,特別是數十萬當年幾乎可以是說被國民黨和軍隊「裹脅」來台的老兵,在田邊種田或是街上買醬油 ‧‧‧ 就被「抓伕」,和爹娘連一聲告別都來不及,在台灣孤苦仃伶,讓這些人回去家鄉看一看,成了一九八○年代當時,台灣內部最人道的呼聲。
諷刺的是,最早看到「第一代外省人」悲苦鄉愁的是民進黨前身「黨外」,黨外率先發起了讓老兵回家的運動,也是為了衝擊了國民黨已經不合時宜的戒嚴體制,天時、地利人和,返鄉省親打開了兩岸交流的大門。
當時,台灣處在經濟最高峰,身居「亞洲四小龍」之首,有錢又有閒的台灣人也趁勢興起大陸旅遊熱,在此同時,台灣在經濟成長之後開始重視生活品質,環保運動方興未艾,高汙染和勞力密集的台灣產業,更想要找到沒有雜音的新生產基地,大舉西進。
在中國大陸那邊,經歷和「四人幫」集團慘烈鬥爭之後,鄧小平權勢鞏固,正要騰出手來處理「毛澤東思想」和「文革遺毒」,打出「改革開放」大旗,台灣願意參與,正中下懷。
然而,「千島湖事件」讓台灣人民首次感受到兩岸之間對於人命處理態度之天差地遠,而台灣處理大陸客偷渡事件造成 25 名大陸漁民死亡的「907 慘案」,也讓兩岸間有了芥蒂,開放交流之後,兩岸民間也開始發現對方雖然未必都是「國特」﹝國民黨特務﹞或是「共匪」﹝共產黨匪徒﹞,在很多事情處理上,因為四十多年的分治,卻有了本質上的差距。
最糟糕的是,台灣也在同時邁入民主化,為了快速贏得選舉利益,一九九○年代,李登輝和國民黨舊勢力的殊死鬥,族群意識開始被操弄;一九九四年在台北市長選舉崛起的陳水扁鼓吹「選舉總路線」,靠著「台灣人投台灣人」的族群動員號召,台灣社會也已經開始割裂;到了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民選,族群動員成為主流。
在此同時,一些激烈的反國民黨政客,甚至喊出「外省豬滾回去」,而國民黨內頑固分子也以「日本皇民後裔」回擊,本來是歷史不幸的際遇,竟然變成是政治操弄手段,台灣社會正式割裂,「中國結」和「台灣結」本來只是情感認同的差異,演化成族群分裂、統獨對抗之沒完沒了的夢靨,兩岸交流反而變成是政治上可以操弄與分割的政治籌碼。
大陸方面呢?兩岸開放交流了,共產黨的立國謊言也馬上被戳破,原來「中華民國」從來就沒有徹底滅亡過,還發展的很好,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取而代之的教條,很難找到如何去面對「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持續存在的教條困局…
大陸只好無限上綱,硬扯一條「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是馬上碰到「共產黨從來沒有實質統治過台灣」,而且「中華民國從未滅亡」,共產黨也沒有「繼承」之正當性,大陸喊得越凶,台灣越多人感到反感。
面對困境,中國缺乏耐心和智慧,只想以力逼迫,1996 飛彈危機之後,反而讓更多台灣人反感,兩岸人民的心理越來越疏離,而當台灣越來越多人不喜歡大陸的蠻橫霸道口氣,大陸反而也是更加強調那種虛無與霸道的民族主義,兩岸之心只有越行越遠。
大陸還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以黨領政、專政獨斷的政府無法理解台灣真正民心,偏聽偏信一些跑到大陸別有所圖之台灣失意政客鬼扯,總是誤聽在台灣根本沒有什麼公信力的極端統派的夢話,又被也是極端少數之極端獨派比較激烈言語所激怒,對於台灣多數情感和選擇,總是誤判!
而大陸的經濟體制和台灣經濟體制差距更大,馬英九時代的「兩岸和平紅利」在大陸的「特權式壟斷、特許式經濟」下,只給少數被台灣視為「買辦」特定人物與財團所享受,大多數台灣人民未蒙其利,反受其害,「鮭魚返鄉」變成式「鯊魚返鄉」,反而激起「太陽花」那樣的對中國更疑慮的演變。
就是在主流政黨與野心政客刻意的操弄之中,兩岸三十年的交流,竟已經是一個「化友為敵」,不堪回首的過程 ‧‧‧
未來要怎麼走呢?也許此時此刻,兩岸的主流政黨和野心政客,都該想一想當年鄧小平的那一句「或許我們這個世代的人智慧不夠,但下一世代的人一定比我們更聰明,總會找到辦法 ‧‧‧」先放手吧!
「走過彎路,要學到教訓!」兩岸交流三十年,往事不堪回首,唯有政治先放手,就讓民間無牽無掛,擺脫政治桎梏好好的交流,先消弭三十年以來之裂痕,至於兩岸未來終將會如何?讓下一世代自己去處理吧!
●作者:黃創夏/曾任 《新新聞》總編輯,現為《媒體野武士》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 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 public@nownews.com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