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未來十年,請不用擔心台積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1-08 12:57
文╱陳育晟
10 月 2 日下午,86 歲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無預警宣布將於明年退休,各界驚訝,但隔天台積電股價依然亮眼,一度達新台幣 223 元,平歷史新高。
72 小時後,《遠見》採訪團隊來到張忠謀位於竹科晶圓十二 A 廠的辦公室。這裡戒備一向森嚴,不僅手機不能帶入,就連在大廳等待時,想上洗手間,也得把私人物品寄放櫃檯後刷卡進入。
或許是已完成接班傳承的布局,這天張忠謀看起來比往常放鬆許多,臉上不時綻放笑容,好氣色與身穿的粉紅色襯衫相互輝映。即便已是午後時分,張忠謀辦公桌後方的螢幕仍不停跳動著台股個股數據。
這應該恰如這位半導體教父此時的心態:一代宗師,縱有再多不捨,最終仍需回歸自我與家庭,江湖風雲雖免不了波瀾,但宗師卻洞悉時局,早為後輩布好棋局,彷彿蘇軾《念奴嬌》所述:「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985 年回來台灣前,張忠謀在德州儀器公司服務,已是統領全球半導體業務的副總裁。為創辦台積電,當時 54 歲的他,放下身段,帶著一群出身工研院的工程師,四處籌措資金,卻到處碰壁,只有飛利浦願意投資。
力抗美日 創晶圓代工新局
那時,正是美國、日本半導體晶圓整合大廠叱吒風雲的年代。但各大廠從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一手全包。
台積電選擇沒人試過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讓更多上游 IC 設計公司得以與台積電先進製程合作,和美、日半導體巨人一較長短。
事後證明,張忠謀賭對了。1980 年代中後期,美國矽谷出現輝達(Nvidia)、高通(Qualcomm)等有 IC 設計能力,卻苦無資金興建晶圓廠的新創公司,因為沒有包袱,自然願意嘗試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合作模式。後來證明,這些 IC 設計公司也一起成功了。
之後,晶圓代工模式,吸引了個人電腦、繪圖晶片、行動電話業者爭相與台積電合作。
1980 年代在半導體產業領域「喊水會結凍」的日本,也因轉彎速度太慢,在這股晶圓代工風潮中加速瓦解。
隨著晶圓代工崛起,各大廠紛紛投入,就連台灣半導體推手之一的聯電,也在 1995 年宣布放棄經營自有品牌,改以純晶圓代工搶市,並開啟後來張忠謀、曹興誠晶圓雙雄的對決。
晶圓雙雄曾經並駕齊驅,1995 年,台積電淨利達台幣 150.8 億元,聯電則是 134.41 億元,後來卻因兩家公司策略不同而愈行愈遠。
台積電 30 年來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專注晶圓代工,一直在先進製程上保持領先。但聯電又往上游投資,衍生出九家 IC 設計公司,儼然已是遍地開花的聯家軍,反而在晶圓代工領域,追不上台積電。
如今,台積電的對手,早已不是當年的聯電,而是「大聯盟」等級的 IBM、英特爾(Intel)與三星(Samsung)。
今年 3 月,台積電市值衝上 5.13 兆元,正式超越半導體龍頭英特爾的 5.07 兆元,台積電已不只是台灣第一,更是世界第一。
帶領台積電保持先進製程領先的張忠謀,往前方看,已無敵人,但他該如何讓兩位接班人—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維持領先優勢,又該如何讓台積電在兩岸半導體競合關係中穩健經營、避免人才流失。以下是他接受《遠見》專訪的精采摘要:
談產業〉半導體每年仍成長 4~5%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台積電今年歡慶 30 週年,舉辦論壇主題是「半導體,下一個十年」,你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未來十年發展重點為何?
張忠謀答(以下簡稱答):半導體的快速成長期已經過了,從 1952 年到 2000 年,長達 48 年的時間,每年平均複合成長率 16%,那是很高的數字。
2000 年以後,大概剩 4%~5%,未來 10 年,我認為也會是 4%~5%,因為半導體業有 75%是邏輯產品,25%是記憶體。
邏輯過去跟記憶體同步成長,都以 4%~5%成長。今年很特別,因為記憶體缺貨,價錢漲得很厲害,漲到 50%~60%,所以(記憶體)25%的部分,其實量跟去年差不多,沒有成長多少,因為缺貨,所以價錢漲了,整個半導體也因記憶體成長特別快,今年半導體整體成長會 10 幾個百分點。但邏輯部分,也就是跟我們有關的部分,還是成長 5%。
以後十年,我認為整個半導體成長還是會在每年 4%~5%,這個比世界的 GDP 成長要快,世界 GDP 成長才 3%。有它的原因存在,因為半導體已變成必需品,每個人身上都戴了很多半導體。
好的半導體公司,它的成長也會比整個半導體產業成長要快。所以我在兩年前就說,台積電未來五年,每年成長 5%~10%,兩年已經過了,最近這兩年我們的成長的確是接近 10%。
我覺得未來幾年,至少未來三年會是 5%~10%。再以後,我們還沒有預測,假如我現在要預測,2020 年以後,台積電還是會有 5%~10%成長。
問:台積電是台灣半導體指標企業,半導體對台灣的 GDP 貢獻很大,你對台灣半導體有期許與憂慮?
答:半導體在 Foundry(晶圓代工)方面,已經有台積電了,只要我們謹慎做,可以長遠維持在世界 Foundry 的領導地位,現在市占率大概 50%多,我們可以維持這樣的地位。
另外兩塊,一是設計方面,台灣有許多設計公司,聯發科最大,它最近二至三年有點挫折,但我相信它會再起來。設計方面,以聯發科為例,我想台灣還是滿有希望的。
另外一塊就是封裝測試,像日月光、矽品也相當穩健,在世界有領導地位,兩家合併起來,有領導地位,這也沒有什麼可以擔慮的。
談西進〉兩岸半導體競賽非零和遊戲
問:台積電已到大陸投資,竹科也有不少人才轉赴大陸工作,你對兩岸半導體競合關係的看法?
答:台積電有個特別文化:善待員工,待遇好,給員工有挑戰性的工作。每家公司都應該做這件事,人只要做喜歡的工作,待遇又不錯,通常都不會走。
台積電這方面做得很成功,雖然在 2002 年時流失一群人,為此還打好幾年官司,後來官司也打贏了之後,就沒有流失人才。
問:會不會擔心幾年後,兩岸半導體彼長我消?
答:台灣跟大陸半導體絕對不是零和遊戲,全球半導體也還在擴張,如同我剛剛講的,半導體成長比世界 GDP 更快,我想大陸會提升他們在半導體的地位,也就是他們的市占率會提高,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會消。
過去幾十年,你可以看到日本消很多,歐洲也消很多。最先是美國發展半導體,50、60 年代初期幾乎是獨霸,60 年代歐洲起來,是美國半導體公司到歐洲投資所造成。例如當時我任職的德州儀器也去投資。
70 年代,日本也起來了,就變成日本、美國、歐洲三強鼎立。80 年代,韓國三星是 1983 年做記憶體 DRAM,同時 80 年代也是日本半導體最強的時候,尤其是記憶體上面。
從 50 年代到 80 年代,美國一直在 decline(衰退),但它保留最精華、最需要創新的部分。歐洲、日本比較重於製造,例如記憶體,記憶體良率好不好很重要,不過像 micro processor(微處理器),美國就保留住了。
兩岸半導體消長的問題,就像全球半導體的發展過程一樣。其實美國一直在消,但它還能保留精華的部分。例如設計的部分,與聯發科競爭的公司都很厲害,都發展得還不錯。你說中國跟台積電,我覺得這不是零和遊戲。
問:假設以後台灣的半導體產量、產值變小,是否可以學習美國,朝「創新」的發展方向走?
答:我覺得可以啊,我覺得可能啊,可以朝這個方向走。
談人才〉要改善教育 防人才流失
問:假如政府也能像台積電一樣培育人才,是否對台灣的人才流失有幫助?
答:這倒是不太可能,換來換去,政黨的問題嘛。但企業可以做得到留住人才,其實外界用不著為台積電擔心。人才問題是五缺中的一缺,跟教育有關,不是企業界所能解決,政府要解決,這是很基本的問題。
問:針對台灣人才流失,你有何建言?
答:我有好幾個母校,我都跟他們保持相當密切的聯繫,美國的情形又跟台灣不同,制度完全不同。
前任清大校長劉炯朗告訴我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預算是每個學生 100 塊錢,香港科技大學也是 100 塊錢,清華大學也是 100 塊錢,可是 MIT 是美元,香港是港幣,清華是台幣。
他跟我講這番話,大概距今 20 年了,MIT 每個學生的預算,還是比清、交多至少十幾倍。
問:能否用簡單幾句話,詮釋經營台積電 30 年來的心得?
答:1987 年~1997 頭十年,台積電主要的成就是奠定美國市場。當時,台灣開公司大概都只看國內市場,但我一開始就知道美國市場很重要,當然我們也沒有忽視台灣市場,頭十年奠定美國跟台灣市場。
第二個十年,我們奠定 PC(個人電腦)跟 graphics(電腦繪圖)的市場。最近的十年,也是第三個十年,我們奠定了 mobile(行動電話)的市場,這是台積電 30 年的三部曲。
來源:《遠見雜誌》 2017 年 11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遠見雜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偏強機會股
#波段上揚股
#指標剛突破
#極短線強勢
#法人看好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