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郭董砸百億拚AI 真能轉彎賺顧問財?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2-10 16:3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鴻海與華人界 AI 新創代表簽署合作協議,郭台銘(左 1)說,100 億美元也可以,只要有機會,都願意投資。(攝影者.聯合報系/鄭清元)

文●康育萍

鴻海集團已經 ready(準備好),我們要真正往智能製造、大數據、人工智慧(AI)來做結合。」2 月 2 日,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大動作開記者會,宣布 5 年內將投資新台幣 100 億元,成立 AI 應用實驗室,網羅全球人才。


依照往例,郭台銘總習慣在農曆年前,對外揭示新年度發展重點。去年,他暢談美國製造,今年則定調鴻海轉型主軸:工業互聯網。

「這是集團現在最重要的計畫,(鴻海)談大數據、AI 已經談很久了,但究竟該怎麼用?看起來工業互聯網是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一位鴻海內部人士透露。

工業互聯網真的能讓鴻海再創高峰嗎?

拚擺脫蘋果依賴症

轉型工程浩大,外資偏觀望

當 AI 與大數據的趨勢越趨成熟,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已經定位未來 10 年公司成長動能就來自 AI,台積電股價因此從去年 5 月上旬突破兩百元後,至今漲幅最高超過 31%。廣達也靠旗下轉投資雲達搭上雲端運算題材,轉型成品牌服務商。

相較之下,鴻海去年營收雖然創新高,未來性仍與蘋果緊密扣連。打從去年 9 月 iPhone X 發表,傳出生產良率不佳、市場反應冷淡等消息後,導致鴻海股價近 5 個月下跌約兩成。今年 1 月下旬,外資甚至連續 6 天賣超鴻海股票。

工業互聯網是什麼?為什麼外資對於郭董喊出的新動能,態度普遍保守?

鴻海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擁有大量生產數據,這些數據經由處理、分析,便能讓機器自動學習,藉此提升良率與效率。等練兵完成,鴻海還能把整套解決方案賣給其他企業,改賺顧問財。國外如西門子(Siemens)、奇異(GE)都往此路線轉型。

然而,工業互聯網因為是服務生意,和鴻海本業差異大,前景較難想像,「外界很難看清楚,他實際到底想怎麼做。」一位長期關注鴻海的法人直言。

此外,國外案例已證明,這條路需要長期鋪陳。以德國西門子為例,為了從賣硬體變成智慧製造服務商,前後預計至少花 10 年,成果才逐漸顯現。過去 5 年,西門子股價大漲逾 47%,從 2013 年到 17 年稅後淨利也增加了 40%。

一位曾與郭台銘接觸、參與鴻海智慧製造專案的業者便觀察:「他很有危機感,常一下飛機就 call 廠商開會。對他來說,如果不趁鴻海有資源的時候轉,那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最大挑戰在內部
各自爬山文化,難互相整合

長期而言,「由硬到軟」轉型,是大勢所趨,而且鴻海也是少數具備先天優勢的大廠。2 月 2 日記者會上,名列鴻海 AI 合作夥伴的新創公司 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 創辦人張宗堯說,鴻海從零組件到組裝,連供應鏈金融(指提供供應鏈中的廠商金融服務)、物流都涉獵,累積的數據既多又全面,這些都是布局工業互聯網最好的基礎。

然而,一位熟悉鴻海工業互聯網布局的業界人士則指出,鴻海要靠工業互聯網再創高峰,最大挑戰反而是鼓勵競爭的企業文化。

「爭權奪利是好漢,開疆闢土真英雄。」2007 年,鴻海前一年營收剛破兆元大關,郭台銘為激勵員工士氣,在尾牙的舞台上掛起這幅對聯。

長期以來,鴻海採行利潤中心制,各事業單位自負盈虧,員工獎金直接和業績表現連動,賞罰分明。如此做法,成功打造年營收逾 4 兆 7 千萬元的製造王國,每個次集團獨立出去,幾乎都是營收達數千億的大型企業。

只是,工業互聯網要能發揮效益,跨部門得先互通,唯有整合各項生產數據,軟體和硬體製造的單位才可能合作。放眼全球,成功轉型的先例極少,何況鴻海未來是 12 個次集團要一起攜手,挑戰自然更大。

例行動員大會因此延期
大規模組織再造年後明朗化

「對鴻海來說,錢和技術都不是問題,最難的其實是整合,也就是該怎麼『落地』的問題。」該位業界人士說。

現在,鴻海為全力轉型,除了將旗下負責雲端、網通業務的次集團切割出去,整合成「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簡稱 FII),準備到中國掛牌上市,剩下的 12 個次集團,也正展開組織改造。往年總是在尾牙前召開的 3 天動員大會,今年也因轉型牽涉事廣,至今尚未舉辦,將延到 2 月下旬舉行,各次集團的整併規畫,屆時才會逐漸明朗。

鴻海沿襲 40 年的企業文化能否改變,將決定郭董這一仗的結果。但若最後仗打贏了,當這麼「硬」且龐大的集團都能轉身,對台灣電子製造業而言,無疑是極佳的激勵典範。
 

來源:《商業周刊》 157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