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跟著郭台銘 大賺美國財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3-06 11:13


文╱楊艾俐、王怡棻


 

190 天、一個國家、一位「最棒商人」,促成了 3000 億的世紀投資大案。

2017 年 4 月 28 日,台灣媒體將郭台銘踏入白宮當頭條新聞大肆報導,畢竟這個舉動背後代表的意義,不容小覷。果然三個月後,白宮的東廳,美國總統川普親切地稱呼郭台銘 Terry,宣布鴻海進軍美國的投資案,郭台銘開心笑稱:「老鷹飛翔了!」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新政三把箭:減稅、製造業回流、解除環保管制,的確讓經濟表現亮眼,除了失業率創近年新低,減稅更是直接讓不少大企業回流美國,熱錢簇擁,股市三大指數也屢創新高,響應川普經濟學。

台灣五缺問題難解,反觀美國各州政府積極招商,台灣企業如何跟隨郭台銘的腳步,大賺美國財?《遠見》團隊前進美國四州現場,帶回第一手報導。

冰封的湖、凝凍的地,昨晚鋪天蓋地的風雪又多添了一層珂雪,真是天蒼蒼,地茫茫,「Terry(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英文名)如果此時來,一定不會選威州,」美國威斯康辛州拉辛郡郡長德拉格夫(Jonathan Delagrave)開玩笑地說。

眼前這片覆蓋冰雪之地,正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選定的設廠之地,去年 11 月才在此與威州州長簽訂了 100 億美元投資計畫,做為他「後夏普」的新拚鬥版圖。

今年 1 月,第一波的周邊工程已陸續動工,郭台銘將在此設立高檔面板 10.5 代廠房,後年廠房完工後,鴻海集團的面板產量(包括台灣、中國及美國),將達世界第一,超越鴻海的宿敵韓國三星。「美國有 3 億人口,中國 13 億人口,兩邊我都要,不要逼我選邊!」郭董如此說,典型「有機會就要」的郭董風格。

川普經濟學發酵 投資美國更容易了

由於所有電子產品都必須用到面板,早從 20 年前,郭台銘就認定面板是鴻海集團的「戰略物資」,必須全方位掌握產量、市場與關鍵技術。「美國面板用量,世界第一,卻沒有一家面板廠,沒有不去投資的道理,」郭台銘在一年前、2017 年初的鴻海尾牙時說。

這筆近年來美國最大投資,將帶來威斯康辛州的蓬勃商機,帶動供應商、客戶、上下游,餐廳、房地產等,競相進駐,繁榮還會擴及周邊密西根州和伊利諾州。來自台灣的訪客感嘆,台灣好久不見這種 3000 億、能帶動數萬人工作機會的投資了。

在德州休士頓的高級住宅區 Galleria,中國石油公司美國總經理林勝益去年到任,就奔赴美國各州探勘油井、天然氣、頁岩氣。接受《遠見》採訪時,談到美國從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到 2020 年將成為世界石油輸出國,貿易赤字將大幅減少,「這真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他感嘆說。

儘管許多人說,資源不再重要,人才、創新才重要,「但是我們國際化,也要重新考慮資源的重要性,」林勝益說。

尤其對石化業來說,資源更重要,占成本達 80%。曾任國光石化董事長的林勝益有個願望,希望中油能帶領國內石化業者到美國投資,建立從樹根到枝葉的產業鏈。國光石化前幾年組織石化中下游廠商,到處覓地建立產業鏈,踏遍台灣、馬來西亞及印尼,都難覓適合土地,只有來到美國,才讓他們有機會舊夢重尋,「台灣石化業者,散了太可惜,」他說。

這波美國投資熱,其來有自,而且方興未艾。主因是美國總統川普於去年 1 月上台後,開始落實競選諾言「讓美國再度偉大」,而川普特別強調經濟強大是國防戰略的主軸。今年 1 月中公布的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就點明美國的安危關鍵,繫於經濟更上層樓,必須維持經濟的霸主地位。

儘管一年多來,美國主流媒體總是重砲攻擊川普反移民、反中、反北韓的政策,並對他個人行事風格嚴厲批評,但對川普經濟政策卻鮮少批評。

川普經濟學已然成型。中心主軸是創造就業,「我們要找回工作,我們要找回財富,我們要找回夢想,」川普總是如此振臂高呼。

他曾無數次表示,政府的第一要務是創造工作機會,經濟成長的目的不是供政府吹噓,而是讓人民有工作。《遠見》團隊這次走訪美國四大州採訪,德州、加州、愛達荷州、威斯康辛州,發現大大小小官員總是把「Jobs、Jobs、Jobs」「只有就業機會是真實的」這兩句話,掛在嘴邊。

當台灣還糾結於利益分配、轉型正義時,美國各界強調創造投資與創造就業機會,例如鴻海投資威州,被要求的第一項,就是能創造多少就業機會,「那是我們年輕人的未來,」威斯康辛州副州長克里費雪在接受《遠見》團隊獨家專訪時肯定地說,有兩個小孩的她,特別注重年輕人的發展。

簡化繁文縟節 廢除或延遲 1500 項法規

要有工作機會,前提就是鼓勵企業投資。要企業投資,就必須廢除繁文縟節,提高行政效率。上任才一年,川普政府已廢止或推遲實施的管制法規,就超過 1500 項。她說:「我們每砍掉 22 項舊法規,才推出一項新法規,創我國(美國)史上最高紀錄。」最大宗者,是解除很多環境保護的條例,例如放鬆鑽探油井,增加天然氣的開採。

在南方的德州,都能感受到 4000 公里外阿拉斯加油田,將被大量開採的商機,「帶動的不只是煉油業、煉油要用機械、要用電子,也要用運輸器材,是整個供應鏈興起,」為台塑港口做疏浚設施的 RLB 工程公司總經理波伊特(Randy Boyt)說。

2018 年伊始,美國正式通過眾所矚目的《減稅與促進就業法案》,其中洋洋灑灑 400 多項條款,最大的意義是將企業稅率從 35%調降到 21%,個人所得稅也減輕,道瓊指數、標普 500、納斯達克,齊聲上揚,一度達到 100 年以來的新高(也有泡沫化的可能),從川普當選以來最高一度上漲了 40%。

川普上任短短一年,已創造近 200 萬個工作機會,與歐巴馬第一年減少 50 萬個工作機會,有天壤之別,失業率降至 4.1%,創 17 年來新低。

降低盈餘稅率 促使大企業榮歸美國

人民有了就業信心,願意花錢消費,帶動去年第二季與第三季,經濟成長率超過 3%,數字比台灣經濟成長率還高。購物中心人潮洶湧,度假勝地客人來往不絕,是 2008 年金融海嘯後首見的熱潮。「我們這裡火得很,十幾年來未見,」在德州休士頓經營蔬菜批發的華人吳瑾容這樣形容。

對經濟,川普是玩真的,推出的優惠措施一波波來,川普也對往日美國企業在海外所存的盈餘,採寬容政策,不僅稅率下降為 15.1%,若匯回美國後繼續投資,就不再課稅。川普的盤算是,雖然稅率降低,但因企業投資,有更多人就業而擴大稅基。

一年來,很多美國選民只覺得川普總是怒髮衝冠,動不動就耍小孩脾氣,真是望之不似人君。尤其今年 1 月初,長年主跑白宮資深記者渥爾夫撰寫的《烈火與怒焰》(Fire And Fury)出版後,更曝露川普諸多在管理白宮上荒腔走板的行徑。

1 月底的國情咨文發表前,美國股市怕川普脫稿演出,當天道瓊先跌了 360 點。但事後發現他表現正常,第二天道瓊指數即恢復正常。長時間批判他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稍後所做的調查,60%美國人認為川普領導美國方向是對的。

但胡蘿蔔總是伴隨著棍子,真真實實的棍子。為了保護美國人的就業機會,新年伊始,川普終於下重手,美國貿易代表署宣布,對進口太陽能設備課以最高 30%關稅;對進口洗衣機課以最高 50%關稅。等於宣布美中貿易大戰展開,企圖增加大陸進口商的成本,台灣很多廠商或做太陽能板或做供應商,也受到很大衝擊,甚至波及日本、南韓。

近日美國鋼鐵協會和鋼鐵製造商協會聯名寄信給白宮和國會,籲美國政府加緊採取貿易措施來遏制鋼鐵產能過剩,同時遏制破壞美國工業、大量上升的鋼鐵進口。其中,中國就是關鍵目標。

胡蘿蔔棒子齊下 吸引製造業投資美國

根據過去歷史判斷,貿易保護措施總是一波波來。例如雷根時代對台灣、日本(當時美國最大的貿易赤字國),先祭出 301 條款,認定這兩國從事不公平貿易,對進口產品加關稅;在 1985 年簽巴黎廣場協議,逼使各國貨幣升值,當時台幣驟然陡升值 40%,從一美元兌 40 元台幣,到一美元兌 25 元,企業一片哀嚎,也是台灣廠商出走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的開始。

預料川普接著將會對中國其他業種實施高關稅,而且對中國處處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積極做處分。這些棍子,背後的目的,都是著眼於吸引外資到美國設廠,以增加就業率。尤其是吸引製造業投資,更是川普政府鎖定的目標。

根據統計,製造業一個工作機會至少會再帶來其他 3.5 個工作機會,甚至 4 個或 5 個,但一個服務業工作,只能吸引其他 2.7 個工作機會,「因為製造業是真正做出有形的產品,工作也是高品質,牽涉自動化、工程師,收入較高,能帶動周邊消費,製造業使美國得以維持中產階級的穩固,」威斯康辛州製造商業總會總裁包爾(Kurt Bauer)說,斯文外表下有著剛毅的信仰,包爾堅信製造業的地位。

去年 7 月 27 日郭台銘在白宮宣布威州的投資,川普幫他站台,推崇他為最值得敬佩的企業家之一,就是因為郭董的面板廠將雇用 1 萬 5000 個員工,而且都是平均年薪在 150 萬台幣的員工。

美國大部分企業都感受到川普的胡蘿蔔重商氛圍,也積極因應。蘋果電腦已在 1 月中宣布,將把 2450 億美元的海外現金匯回美國。不單貢獻稅收,也計畫在未來五年內建立蘋果園區,在美國投資 300 億美元,創造兩萬多個工作機會,將帶動台灣大批蘋概股製造商投資美國設廠。

亞馬遜公司也正在積極尋求第二總部,預估今年將新增雇用 5 萬人。很多企業已經把減稅所得給員工加薪,例如摩根大通,已幫公司上上下下員工加薪,惠及最基層的兼職員工,還要增加慈善捐款,讓社會能感受到企業的善意。

全美招商總動員 台商 4.0 蜂擁淘金

其實在郭董宣布威州投資前後,台灣新至美國投資或已在地企業加碼投資已有所聞,最近一項調查研究指出,台灣企業主 2018 年對美國投資的意願創四年來最強。

台商從去年開始的新一波海外投資,可稱為海外投資 4.0。這一次不再是尋求廉價人工,而是必須投資在工業 4.0 等設施,不斷提升競爭力,才可能永續經營。

另一方面,這也代表台灣向外投資的第四波。第一波是 1970、1980 年代初期到美國投資,第二波是 1980 年後傳統中小產業到大陸與東南亞投資、第三波 1995 年後到大陸投資的台灣大企業及資訊業,第四波應是已開發國家如美國,及其他開發中國家如印度等。

台塑〉未來四年 要花 150 億美元加碼美國

目前投資美國手筆最大的,算是台塑集團。預計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投資 150 億美元,是郭董 100 億美元的一倍半,將在路易斯安那州,興建年產能 240 萬噸之乙烷裂解廠,以及下游的一貫化石化廠。台塑一口氣買下 793.59 英畝(約 97 萬坪)土地,總交易為 3465.2 萬美元(約台幣 11.17 億元),折合一坪僅約 1000 元台幣,從台灣來的訪客無不驚呼,設廠土地實在太便宜了。

根據台塑化表訂時程,在 2018 年底拿到環評許可、2019 年進入細部設計、選擇設備等,2020 年動工,並在 2022 年陸續投產,2024 年第一期工廠全數完工投產。

相隔路易斯安那州數千公里外的德州康福市的台塑美國廠,也在積極擴建乙烯廠,這是第三套設備,預計在 2018 年底完工投產,屆時台塑集團在美國乙烯總產能為 302 萬噸,將超過台塑六輕的規模,未來再加上路易斯安那的投資,將超過六輕一倍有餘,成為台塑全球最重要的石化基地。

義聯〉計畫投資 30 億美元 赴德州設鋼鐵廠

除了鴻海與台塑,目前中油及義聯集團,也積極計畫赴美擴廠。中油計畫赴美投資 100 億美元設石化廠。由於目前中油在台灣都是用石油當作基本原料,但石油成本相對頁岩氣高出許多,若不積極布局美國,取得廉價資源,未來無法和同業競爭。

義聯集團則是計畫到美國德州投資 30 億美元(約台幣 900 億元),設立三座鋼鐵廠,德州州長親自出面協調土地給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十分感嘆,近 15 年來他有三項大型投資案計畫,從台南七股到高雄彌陀,再到屏東等地設廠,卻都因為環評卡關,他十分佩服美國的行政效率,義聯向美國德州遞件申請投資案,一個星期對方就回覆。

東元集團也有動作。看好川普將大舉興建基礎建設,高速公路,鐵路、高鐵等都用得著馬達及大型機械,東元在德州的廠房有足夠擴充空間。

廣達〉預估三年內 美國產線、員工多一倍

資訊業大多還沒動作,據一位資訊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筆記電腦廠商都在墨西哥設廠,除非川普廢除北美貿易協定(與墨西哥及加拿大訂定的免關稅條約),由於這是外交條約,不是如此容易廢除。較為積極的是廣達,身為臉書、Google、亞馬遜與微軟等大型科技公司資料中心的伺服器供應商,前幾年已在田納西州與加州設廠,計畫未來三年將同時提高兩倍的美國在地產線數量、產能與員工人數,以免受到關稅壁壘。

協助增水闢路搶投資 政府「什麼都能談」

與這些台商訪談過程中,他們紛紛肯定美國經濟的樂觀,尤其美國政府相關部門拉攏投資的意向,讓這些台商更是印象深刻,百感交集。不論在徹骨凍寒的威斯康辛州,或者溫煦陽光下的德州,上上下下官員都強調投資的重要性。很久在台灣做不到的「拚經濟」、台灣企業界的五缺─缺土地、缺人才、缺水、缺電、缺工,政府能解決的十分有限。但在美國,從市、到縣、到州和聯邦政府,各種經濟發展機構,只要沒有違法,都可為大小廠商解決很多問題。

例如,當去年鴻海還沒有確定是否落腳威州時,威州政府已經聯合了促進就業機構、密爾瓦基大學,即開設一連串工業自動化、AI 課程,供在職人士及大學生選修,因為鴻海的面板廠未來將吸納 1 萬 5000 名技術工程師,人才需求高於供給,必將擠壓其他企業人才需求,威州政府必須趕緊設法充裕技術人才,才不會導致鴻海和其他企業缺人。

台塑在德州建廠 30 年,每次擴廠時,就與附近的自來水廠商量,一起計劃增加供給的水量及預先要做的準備,也與地方政府及港務局商量,擴增公路及港務設施,什麼都可以談,最後大家同意後,就沒有異議,不會有抗議民眾、阻街鬧廠等。

其實美國早已是全球最大外資國,超越中國甚多,外來資本累積 3 兆 7000 億美元,2016 年資本流進 4000 億美元(台灣為 15 億美元),近年來流入資金不斷上升,供給了美國 7000 萬就業人口,但美國仍不放棄任何招商機會,且從上到下都有組織,每年美國舉辦「Select USA」,讓各州群集起來,並邀請國外政府代表與大企業 CEO 出席,國外政府企業可以了解美國投資的優勢及劣勢,三方尋求解決之道。

《遠見》團隊此行還發現,連地方基層官員也跟著招商,經過國際化的洗禮,使他們見識更開闊。例如人口只有 8 萬(比台東縣還少)的德州維多利亞郡經濟促進會主任佛勒(Dale Fowler)去年才拜訪台灣,他們在台灣見到了台塑集團、鴻海集團的高層負責人。雖然人口只是台灣一個小鎮,但是他充滿自信地談維多利亞郡的製造優勢,什麼樣的企業適合在這裡投資,不單是台灣,他還到過中國、墨西哥招商。

大休士頓伙伴組織副主任林肯(Horacio Lincoln)也頻頻接待各國想要來休士頓投資的企業,去年一共有 64 個國外企業經由他們介紹,來休士頓投資。

有如川普在 1 月底的國情咨文中說,美國面臨一個新的時刻,川普新政,台灣企業是否有機會分享繁榮,就要看台灣企業家是否有勇氣和遠見。

 

來源:《遠見雜誌》 2018 年 3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遠見雜誌》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當沖高手_強

#上升三紅K

#均線指標上攻

#帶量突破均線糾結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