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許家印談扶貧與改善民生:民企會發揮更大作用
鉅亨網新聞中心
3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在梅地亞新聞中心舉行,本次記者會由兩會新聞報道組組長叢兵主持。5位全國政協委員黃圍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記者會現場
在談及參與精準扶貧的最大體會時,全國政協委員、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表示,「必須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要派出一支懂管理、懂技術、能吃苦耐勞、能打硬仗的扶貧隊伍,必須和當地幹部群眾齊心協力、並肩作戰,形成強大的合力」許家印還表示,扶貧一定要抓住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這個扶貧的「牛鼻子」。其中產業扶貧方面,恒大要幫助畢節打造我國西南地區的兩大基地,一個是中國西南部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個是中國西南部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在搬遷扶貧方面,恒大在今年年底前將完成18.4萬貧困老百姓的移民搬遷。
許家印委員回答記者提問
許家印表示,如果每300家民營企業中有1家幫1個村,就可以實現村村都有企業幫扶,進而形成龐大的社會幫扶力量,為脫貧攻堅做出應有貢獻。
許家印還在記者會上表示,民營企業做好企業的經營就是最大的民生,「把企業做大做強,就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解決更多的就業、上繳更多的稅收」,相信民營企業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更大、更強,為改善民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下為許家印在記者會上的問答實錄:
貴州廣播電視台:我們都知道,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恒大在貴州幫扶畢節全市10個縣區,無償投入110億元,同時還派出了2100多人的扶貧團隊,要幫100多萬人實現脫貧。我也專門查了一組這樣的數據,到目前為止,恒大已經幫扶30.67萬人初步脫貧,接下來還要幫扶72.46萬人脫貧。我想提問許家印委員,在整個的幫扶實踐中,您有什麽樣的體會和經驗?謝謝。
許家印:謝謝你對扶貧的關注。
我們通過兩年多來的對口幫扶,我的最大體會是:企業參與扶貧,必須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要派出一支懂管理、懂技術、能吃苦耐勞、能打硬仗的扶貧隊伍,必須和當地幹部群眾齊心協力、並肩作戰,形成強大的合力,才能做好幫扶工作。
至於幫扶的經驗,談不上,但我認為,扶貧一定要抓住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這個扶貧的「牛鼻子」。
首先,產業扶貧非常重要,尤其是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更為重要。各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針對畢節10個縣區獨特的生態、氣候,我們幫助畢節打造中國西南部的兩大基地,一個是中國西南部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個是中國西南部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
蔬菜基地,我們建設15萬棟蔬菜大棚、100萬畝蔬菜瓜果大田基地及配套的育苗中心。同時,引進79家上下遊企業,幫助貧困戶解決種什麽、怎麽種、種多少、賣給誰的根本性問題。
現在,蔬菜大棚快的40多天就可以收一茬,一年可以收6茬;一個大棚一年收入8千到1萬元,就可以幫2個人脫貧。肉牛養殖,我們建設1000個養牛基地,引進15萬頭安格斯、西門塔爾種牛,進口200萬支凍精,改良100萬頭當地土牛。現在養一頭牛,一年平均可增收4000多元,也就是說,養一頭牛就可以幫1個人脫貧。
另外,我們還因地制宜地做了其他產業扶貧項目,比如經果林方面有50萬畝油用牡丹基地,中藥材方面有50萬畝的丹參、天麻基地,以及鄉村旅遊、農家樂等。
第二是搬遷扶貧。搬遷扶貧也是很重要。畢節市是烏蒙山區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些住在深山老林裏的貧困老百姓,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房子不遮風不擋雨,從山裏走出來要幾個小時,孩子上學要跑很遠的地方,不搬出來就根本沒有辦法脫貧。
我們在畢節10個縣區內,建設50個新農村、9個移民搬遷社區和1個奢香古鎮,共解決4.2萬戶、18.4萬貧困老百姓的移民搬遷,並且給每戶都配了蔬菜大棚、肉牛養殖、鄉村旅遊等兩個以上的產業項目,確保他們搬得出,還得穩得住,實現持續脫貧。
50個新農村現在已經建好並搬遷完畢,到今年年底,我們就可以把18.4萬貧困老百姓全部移民搬遷完畢。
第三,就業扶貧。就業扶貧是見效最快的。我們組織貧困戶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解決8萬人就業。已經幫扶了4.3萬人在當地產業就地就業和異地就業,人均年收入4.2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當然,扶貧不僅僅就是產業、搬遷和就業扶貧,還包括教育扶貧等其他幫扶措施,我們建成了幾十所大中小學校,還建成了醫院、老人院、兒童福利院等等。
目前,全國還有3000多萬貧困人口,8萬個左右的貧困村。我們現在有2500多萬家民營企業,如果每300家民營企業中有1家幫1個村,就可以實現村村都有企業幫扶,這樣就可以形成龐大的社會幫扶力量,就能為實現總書記提出的「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做出民營企業應有的貢獻。
中央電視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改善民生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民營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大。請問許家印委員,您認為民營企業在改善民生方面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許家印:我認為,民營企業依法依規、專心專註、兢兢業業地做好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發展,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解決更多的就業、上繳更多的稅收,這就是最大的民生。實際上,民營企業在改善民生方面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底,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已經超過60%,解決就業超過80%,納稅超過50%。
我們國家從1984年成立第一家民營企業開始,到現在中國民營企業已經發展到2500多萬家。短短三十多年,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一大批民營企業迅速壯大,比如像阿里、騰訊、華為、蘇寧等等。民營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黨的非常好的政策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我相信,民營企業乘著十九大的東風,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更大、更強,為改善民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