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冷天這樣「吃飯睡覺」 是心血管疾病殺手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3-29 15:10


文.洪寶山

「晚吃晚睡,身體毛病多!」、「食物就是疾病的根源,隨節氣變化作息,也是疾病的關鍵。」很多人冬天手腳冰冷,反應的不只是「循環不好」而已,現任台大內科部心臟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大成指出,「冬天是個危險的時刻。」當溫度低時,血管收縮,血管硬度也增加,血壓隨之上升,血小板、白血球、紅血球也都上升,發炎、血栓指標也都提高,心臟負擔增加,容易中風、發生心血管疾病。


早餐效法日本人吃得豐盛、健康

早上喝現打綜合果汁,不是很健康嗎?蘇大成醫師打破迷思:「有些人早上起來一杯蔬果汁,或是精力湯,其實是很不好的習慣,即使在夏天也不鼓勵。」原來,早上起來,消化系統經過八至十個小時沒進食,需要溫暖的食物先下肚。「大部分人為追求健康,吃了很多綠色蔬菜,還有魚,但都是涼性食物,就容易手腳冰冷。」想改善四肢循環,就要避免吃寒涼食物,特別是女生要注意:「月經週期吃冰涼食物,也會影響子宮不易懷孕。」

很多人為了減肥,不吃或少吃米飯,蘇大成說:「心臟、腦都需要碳水化合物,一天熱量的攝取 50%至 60%都來自碳水化合物。」到底早餐該怎麼吃才健康?蘇醫師表示:「效法日本人豐盛的早餐,一定要吃到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飯、稀飯、麵包等,加上肉、魚、蛋,還有一點蔬菜。

同時也要攝取幫助消化吸收的食物:「味噌湯和納豆都是幫助消化的。」他認為:「日本人的早餐就是在暗示我們,其實早餐可以吃得健康一點,不是隨便一個三明治、一杯奶茶就結束。」三明治加奶茶熱量雖足夠,可是營養卻不均衡。

心血管疾病的殺手之一,就是睡眠時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在《黃帝內經》就有記載,蘇大成說,這和去 (2017) 年諾貝爾獎,發現時間基因組合相互呼應:「clock genes(時間基因),與一天二十四小時作息,對健康有密切關連。」所以,「太陽下去了,溫度慢慢下降,就要準備休息了。」

在蘇醫師門診裡,許多高血脂、心臟病患者,都是「吃東西時間太晚,超過八點才吃晚餐,容易造成三高,吃完已經九點、十點,可是蛋白質消化代謝要三、四小時以上,就會干擾睡眠,到凌晨一點還睡不著。」然而超過晚上十二點才睡覺,嚴重影響心血管,使心臟不得休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天當中也有四季。」蘇醫師說,凌晨三點到早上九點是春天;九點到下午三點,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刻,也就是夏天;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就是秋天;晚上九點後就是冬天,蘇醫師提醒:「我們應該要在晚上十一點睡覺,九點把你的電視、手機關掉。」

配合節氣 作息時間學「鄉下人」

這種看似「鄉下人」的作息時間,卻有醫學臨床的根據,蘇大成表示:「我們做了二百個人的心血管測量,用二十四小時去監測,發現清晨三、四點的時候,因為周圍溫度已經慢慢改變,心跳、血壓就慢慢上來了。」所以想要健康,就一定要養成「早起」的習慣。

但他也呼籲,要配合節氣起床:「冬天太陽沒有起來,你就不要起床,春天、夏天、秋天就是要早睡早起,但是冬天的時候要早睡晚起。」

「運動」有助於身心健康、心血管、肺部,也可以減肥、降血壓,但是大家只想到光明面,忽略了錯誤的運動習慣,反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蘇大成舉例:「門診有一些病人,血壓一直降不下來,一問才知道,晚上十點半他在跟太太打桌球,到凌晨一點還睡不著,又起來打外丹功。」

有人冬天持續運動,忽略保暖的重要性,「有人溼冷天氣穿著短褲、短袖去慢跑,如果沒有一個適當的穿著去做運動,可能會猝死。」運動後的流汗,使血管碰到冷空氣緊縮,想做好冬天保健,蘇醫師鼓勵:「打開暖氣,減少溼氣,吹熱風讓身體保暖。」

冬天吃火鍋喝湯,也可能喝出毛病。蘇大成直指:「火鍋加很多料,尤其是豆製品,豆皮、豆干等,這些再製品都有化學成分,容易跟肉起化學作用,像亞硝酸、硼酸,可能都溶解在火鍋裡。」

他走訪內地天津時,也才意識到火鍋湯的不健康:「五星級飯店跟我說:你那個湯不要喝,我另外煮一碗湯給你。」

因此,他建議:「一定要喝的話,喝少一點,而且要在一開始喝;蔬菜早一點煮,撈起來就先吃掉,不要肉、菜混在一起煮太久。」避免混煮產生的化學效應。

外食肉類少選「煎、炒、炸」

對於外食族,蘇大成建議便當的肉類,盡量不要選:「炸的、煎的、炒的,在做這些烹調的過程當中,食物會再套用回鍋油。」並可依照西餐吃法,先喝熱湯,再吃菜,然後吃肉再吃飯:「飯前二、三十分鐘先吃水果、青菜,因為有酵素,可以在空腹時,幫助營養素很快吸收,也可以幫助後來進去的食物,有好的消化吸收。」但飯前水果應盡量避免冰的水果,和柑橘類的水果,因為柑橘果酸比較容易刺激胃酸分泌。

「高血脂的病人,很多血脂上千的,都是每天吃麵,代表熱量過剩。」蘇大成強調,同樣重量的小麥跟米,米飯纖維多,相對小麥熱量低,「我們是住在溼熱的南方,適合吃米,而不是麵。」

麵糰本身有添加物,烹調又必須加油,還要配滷味吃,而且麵的型態,不會讓人細嚼慢嚥,就容易攝取到高熱量。

有人不吃飯、麵減肥,蘇醫師也特別提醒:「生酮飲食是一個比較極端、比較偏的飲食法,蛋白質吃太多,反而會影響腎臟跟肝臟的負擔。」

膽固醇高,「不是」吃出來的!蘇大成表示,影響膽固醇高低的原因,有 80%是基因調控,20%至 30%來自於食物,「食物影響只有一小部分,除非一天吃到五個蛋、二十盎司的牛肉,就會熱量過剩,膽固醇過高。」

為了維持身體對「基本蛋白質」的需求,「一天要吃到五、六兩的肉,也就是二百至二百五十公克的肉,從食物得到油脂、蛋白質才會得到健康。」

吃健康、新鮮的素 少碰再製品

「吃素的族群,反而血脂高!」蘇大成指出,吃素者蛋白質來源,主要是黃豆,「是一種不均衡的飲食習慣,常吃各種豆製品,素雞素鴨素牛等等,都加了某些化學成分,或用油加工。」這些再製品,容易血脂升高。但在歐美很多人吃素,「可是他們吃的是新鮮的豆類,才是健康的。一般餐廳較難看到不加工的各種豆子,還是勤快一點到菜市場買比較好。」

常言「病從口入」,錯誤的飲食、作息習慣,會讓身體付出代價。飲食習慣也因種族不同有差異,像歐美人晚餐都吃得很晚,時常八、九點吃到十一點,蘇醫師表示:「這跟心血管疾病比例較高是否有關,值得好好研究。」

 

來源:《理財周刊》 91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