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巴菲特 你不知道的九個事實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5-03 15:01
你可能不知道聯合國秘書長是誰,不知道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的老總是誰,但一定知道巴菲特。
提起巴菲特,人們想到的第一個稱號就是「股神」。熱血青年被他可敵國的財富吸引,投資者將他的價值投資理念奉為圭臬。有人認為他少年時做報童的經歷很勵志,有人津津樂道他與比爾 · 蓋茲「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誼,有人欽佩他終身做慈善的決心。
雖然「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巴菲特」,可能你無法準確說出巴菲特的投資歷程或波克夏海瑟威的公司框架,但有一個共同點不變:巴菲特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能「上頭條」,每個人都樂於聽取他對經濟、金融、商業和投資的建議,還有人願意付出上百萬美元與他共進午餐。
巴菲特的財富很耀眼但並不逼人,他給公眾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個「慈眉善目、樂呵呵的老爺爺」。這反映出巴菲特的形象塑造之成功,雖然他 10 歲就立志要「儘快致富」,但實現理想後衡量成功的指標轉為了「被多少人喜歡」,並認為最好方法是在不激起嫉妒心的前提下「保持可愛」。而他靠投資致富的途徑,又似乎比其他世界級富豪通過創業或參與實業等方式更易模仿。
巴菲特擔任董事長兼 CEO 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即將在 5 月 5 日(台北時間周六晚 9 點左右)召開第 53 屆年度股東大會,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巴菲特最不為人知的九大「知識點」,有些經驗也適用於日常生活。
事實一:巴菲特送報不是因為家窮
巴菲特小時候做過報童的經歷被人樂道,股東大會在 2018 年以前的慣例項目是與巴菲特比賽扔報紙,正是模擬他少年時期共送過 50 多萬份報紙的經歷。
但不要誤會,巴菲特送報紙並不是因為家窮。從開小賣部的爺爺輩開始,他家就算是殷實的中產階層,父親在當選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之前經營股票券商業務。
巴菲特從 6 歲起就騎着自行車在社區送報紙,這也是紙媒興盛年代很多美國人童年的共同經歷,就像現在美國兒童在社區沿街賣冰鎮檸檬水一樣,是家長培養孩子財商的第一步。但可能只有巴菲特等少數人將送報紙當成了一門生意來做,這種觀念與巴菲特的家庭教育不無關係。
事實二:巴菲特的人生觀被一隻雪茄改變
由於「蝸居」在美國中部小城奧馬哈,巴菲特的父親在每個孩子 10 歲時會帶他們去美國東海岸旅行。1940 年正值「大蕭條」的餘溫仍在,小巴菲特在紐約與紐交所駐場交易員 At Mol 共進午餐。
午餐結束後,有銷售員托着一盤煙草走來,為 Mol 當場製作了一個由他親自挑選煙葉的雪茄。這一舉動深深迷住了童年的巴菲特,也與紐交所外被經濟危機影響的世界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讓他立志要「儘快致富」,例如在 35 歲之前賺到 100 萬美元。
事實上他做到了。憑藉送報時搭售日曆、可樂、口香糖等小商品,與小夥伴一起經營租賃彈球機,販賣二手高爾夫球,在奧馬哈周邊「置業」、買下 40 英畝農場等小生意,巴菲特在 16 歲高中畢業的財富已相當於現在的 5.3 萬美元。不過,少年時的巴菲特也做過投機生意。
事實三:巴菲特少年時三次「投機」失敗
巴菲特高二時與朋友 Don Danley 經營租賃彈球機生意,這其實是一次投機選擇。在花 25 美元買了一台舊機器後,巴菲特主動要求與 Danley 聯手,後者負責維修機器,他則對奧馬哈理髮師 Frank Erico 自稱代表威爾遜投幣彈球機公司「談合作」,一年後將發展到 8 台機器的生意轉手賣了 1200 美元。
但他的「賽馬經」生意沒有成功。已於 1995 年歇業的 Ak-Sar-Ben 跑馬場曾是奧馬哈小城的賽馬勝地,由於年齡小不能下注,巴菲特就帶領小夥伴撿掉在地上的賭馬票,再利用數學能力推算勝率,製成賭馬小報《小馬倌精選》,每份僅售 25 美分,非常暢銷。不過因沒給馬場「交份子錢」,很快失敗了。
事實上,巴菲特第一次選股也沒有成功。他在 11 歲時買入了希戈石油(CITCO)公司前身的 3 股優先股,每股買入價 38 美元。結果該股跌了 30%,巴菲特在漲回 40 美元時匆忙賣掉了。幾個月後,這家公司的股票漲至 200 美元,巴菲特首次試水「折戟」可能是觸發他學習價值投資的契機。
巴菲特青年時最大的一次「投機」失敗,莫過於申請哈佛商學院被拒絕。巴菲特自己也承認,想去哈佛讀研究生是看中了無法憑自學帶來的東西:人脈與名望。憑藉在奧馬哈小城的經驗,他在面試時大談自己的股票投資經,以為如往常一樣「Carry 全場」,結果被面試官發了拒信。
巴菲特回憶道,當時雖然他 20 歲了,但看起來像 16 歲,情感上像 9 歲。被哈佛拒絕,成為巴菲特的「人生轉折點」。他不僅在 21 歲付費上了戴爾 · 卡內基的公眾演講課,還在後來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名單上發現了本傑明 · 格雷厄姆的名字,而他在 19 歲剛拜讀完《聰明的投資者》一書。
經歷過速買速賣的倒手生意,品嘗過盲目追求哈佛大學名氣的失敗滋味,巴菲特在當時不為培養世界領袖,而願意務實教授學生一門「手藝」的哥大結識了精神導師,開始走上價值投資的「正路」。但他在投資早期也不是一帆風順,未來的岳父甚至還預言過他會一敗塗地。
事實四:巴菲特被岳父預言將一敗塗地?
巴菲特不走尋常路的特質在青年時期就展現了。由於高中畢業已「相當有錢」,他曾反對上大學,因為覺得不必要。在沃頓商學院待了兩年後不喜歡賓大,又轉學回了家鄉奧馬哈的州立大學。
巴菲特的父親其實也是個「特別 Boy」,觀點類似於喜歡在美國政壇「唱唱反調」的共和黨籍眾議員 Ron Paul 父子。後者的兒子 Rand Paul 因反對聯邦政府赤字擴大化,一度靠冗長演講拖延投票時間,導致了今年 2 月美國政府關門了幾小時。
巴菲特父親是非常傳統的共和黨人,也是堅定的自由派,反對當時羅斯福政府為帶領國家走出大蕭條的社會項目,擔心政府「看得見的手」介入經濟事務不符合美國憲法精神。他曾在 1948 年撰文稱,貨幣必須建立在黃金的基礎上,以求獨立於政治家的意志,巴菲特恰恰認為黃金不適合長期持有。
或許由於青年巴菲特的思想傾向於民主黨,又或許由於他太「掉進錢眼裡」,未來岳父曾在 1951 年巴菲特求婚成功後直白表示:「你將來一定會失敗的,可能我女兒會餓死,而你會進監獄。」岳父悲觀預言的主要理由之一是當時民主黨掌握了美國政府,但可能也與不看好巴菲特未來致富計劃有關。
事實五:巴菲特最失敗的投資是波克夏?
巴菲特在 1951 年的投資確實不太成功。除了在父親的券商公司當股票經紀,同時尋求為導師格雷厄姆工作的機會,巴菲特與朋友合買了一座 Sinclair 旗下的加油服務站,甚至周末親自為別人洗車。但面臨街對面德士古(Texaco)公司加油站的激烈競爭,結果損失了 2000 美元,占當時積蓄的 20%。
有分析稱,主動經營實業但失敗,可能導致了巴菲特日後轉向更為被動的管理風格,例如對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但伯克希爾也曾被巴菲特稱為「買過最愚蠢的股票」。
巴菲特從 1960 年起逐步增持波克夏的股份,該公司當時是個陷入困境的紡織廠,無法與便宜的海外產品競爭。這似乎違反了巴菲特投資公司「護城河要深、價值要高」的原則,也可能他一開始就不是為了長期持有。1964 年,波克夏時任 CEO Seabury Stanton 原定要以 11.50 美元每股的價格,從巴菲特手中買回股份,但最後談成的價格降至 11.375 美元。
這令巴菲特很生氣,大舉加倉奪過公司控制權,並開除了這位 CEO。但前幾年巴菲特對財經媒體 CNBC 表示,自己當年一時賭氣,給的價格太高了。如果當時買入一個好的保險公司,而不是花大價錢買下一個垂死的紡織企業,他的控股公司會比現在價值高兩倍。
事實上,巴菲特在接過波克夏控制權後,逐漸剝離了紡織製造業務,開始買入《華盛頓郵報》等媒體資產,以及美孚石油和 Geico 保險商等股票,最著名的莫過於 1980 年代末開始建倉可口可樂,令 13 億美元的成本翻倍成價值 1650 億美元的持倉。這也佐證,當年買下紡織公司似乎一開始是錯了。
事實六:巴菲特是吝嗇還是有舊物情節?
投資界一大未解之謎,恐怕是還在用諾基亞翻蓋手機的巴菲特,為何開始投資並不斷加倉蘋果公司。當然這是個笑談,但足以證明巴菲特是個別具風格的富豪。他曾在 2013 年接受 CNN 採訪開玩笑稱,這個翻蓋手機還是電話的發明人貝爾所贈,不過他的舊物確實在 20 到 25 年後才扔掉換新的。
巴菲特還被人津津樂道的一點是,他喜歡自己開車,甚至去機場接送好友比爾 · 蓋茲夫婦。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巴菲特還喜歡買「翻新車」。他的女兒 Susan 曾在 BBC 紀錄片中透露,巴菲特只買降價車,例如被冰雹砸過後的處理車。巴菲特曾在 2014 年對《富比士》表示,自己一年只開 3500 英里(約合 5600 公里),因此不太買車再換車,因為汽車容易貶值。
巴菲特省錢起來簡直不像個億萬富翁。蓋茲在 2017 年回憶稱,有一次與巴菲特去香港出差,巴老竟然從錢包裡拿出幾張優惠券買麥當勞吃,而他的一隻黑色錢包使用了 20 多年。為其寫過自傳的 Roger Lowenstein 透露,巴菲特孩子的搖籃床和嬰兒車要麼是用大衣櫃抽屜改造的,要麼是借的。
巴菲特也不喜歡買名牌的錢包和設計師西服。他十幾年都穿中國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桂蓮設計的西服,據稱已經擁有了 20 幾套。當然,這背後的小秘密是:巴菲特的西服都不用自己買。據 CNBC 爆料,2007 年一開始穿也是李桂蓮女士(被巴老稱為 Madam Li)主動贈送的。
事實七:巴菲特不僅會上網,每周還上網打橋牌?
有外國投資愛好者網站特意整理了「跟巴菲特學 11 個省錢妙招」等攻略,大意就是上述幾個要點,例如別老換車、別老追求最新鮮科技、學會舊物妙用等。此外還要加上一個:擁有幾個負擔得起的愛好。例如巴菲特喜歡打橋牌和彈奏烏克麗麗,貌似就是普通人也能玩得起的。
不過這種描述一開始就為巴菲特設定了「搞不懂科技」的「人設」,因為他喜歡做的都是線下娛樂。媒體上流傳的獵奇趣聞也大多是:巴菲特辦公桌上沒有電腦、巴菲特一生就發過一封郵件、巴菲特終於在 2013 年開設推特帳戶但沒關注任何人、巴菲特不玩科技玩橋牌等。
事實上,巴菲特不僅會上網、會發郵件,一周還至少四次在線玩橋牌。他和比爾 · 蓋茨每年都會參加線上的橋牌錦標賽,蓋茨的網名是 Chalengr,巴菲特則取名最喜歡的 T 骨牛排「T-Bone」。
教會巴菲特上網打橋牌,並能每周四次、每次兩小時對弈的,正是世界級橋牌選手、富國銀行前高管 Sharon Osberg。她也成為勸服巴菲特買電腦的「第一人」,此前連蓋茨都沒成功。Osberg 今年將按慣例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後的周日早午餐會,與巴菲特和股東打橋牌娛樂。
而巴菲特基本不發 Email,恐怕與以前的經歷有關。據稱他一生只給好朋友兼微軟前高管 Jeff Raikes 發過一封電郵,那是在 1997 年,當時 Raikes 認為微軟符合一個完美企業的定義,但巴菲特列出了所有不喜歡使用微軟的理由。這封郵件成為美國司法部從 1997 年起調查微軟反壟斷案的證據之一。
事實八:巴菲特 94% 的財富來自 60 歲以後?
據富比士統計,巴菲特目前的凈個人財富約為 846 億美元,在亞馬遜 CEO 貝佐斯和比爾 · 蓋茲之後,位列全球首富榜第三位。但巴菲特在 50 歲以後才成為億萬富翁,99% 的凈身家都是 50 歲以後掙得。
據 CNN 統計,巴菲特「如願」在 30 歲那一年成為百萬富翁,當時美國家庭的平均年薪(1960 年)僅為 5600 美元。40 歲剛出頭的巴菲特也遭遇過財富危機,43 歲的凈身家為 3400 萬美元,到 44 歲時因美股慘跌(1973-194 年股災)降至 1900 萬美元,但 1970 年代末重新邁向億萬的門檻。
50 歲時,巴菲特的凈財富已經上億,在 56 歲(1986 年)成為了「十億富翁」,60 歲之前凈身家達到 38 億美元,當時美國普通家庭的中位數年薪約為 2.49 萬美元。從 60 歲起,巴菲特的凈身家與伯克希爾股價「齊飛」。與當前身家值對比,可知巴菲特近 96% 的財富在 60 歲以後才擁有。
還有兩個有趣的數字分享:1)據 CNBC,2013 年巴菲特每日能賺 3700 萬美元,比當年好萊塢片酬第二高的女星「大表姐」詹妮弗 · 勞倫斯一年的薪水還高(3400 萬美元);2)如果一個普通人在 1964 年對伯克希爾股票投資了 1000 美元,現在一股的價值至少為 1160 萬美元。
事實九:巴菲特已在預言股市將迎來深跌?
有細心的美國投資愛好者發現,巴菲特在 2017 年致股東信中就透露出了對市場的悲觀預期。華爾街見聞援引的致股東信全文顯示:
「波克夏副主席、我的搭檔芒格(Charlie Munger)和我都預測,受目前美國經濟疲軟的影響,現階段波克夏的實際收益將會有所下跌。與此同時,儘管公司在美國市場投資的大部分企業都業績良好,但包括保險在內的一些大型投資對象都會出現收益下降的情況。」
波克夏 2018 年致股東信則透露,截至 2017 年底,波克夏持有的現金及其等價物高達 1160 億美元,年增率增長 35%,可買下標普 500 支成分股中 465 個企業的任意一個。有分析認為,這似乎說明巴菲特嗅到了市場由盛轉衰的訊號,此前美股估值過高時,巴菲特也曾一年不做一筆投資。
2018 年股東信還別出心裁地援引了英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Rudyard Kipling 寫於 1895 年的詩《如果》,這也是巴菲特在每次股市出現深跌時最愛引用的箴言,認為沒被債務纏身的人會取勝: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你仍能保持頭腦清醒;
如果你能等待,不要因此厭煩,
如果你是個愛思考的人——光想會達不到目標;
如果所有人都懷疑你,你仍能堅信自己,讓所有的懷疑動搖;
你就可以擁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