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原油市場正悄然經歷一場大洗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5-06 10:49


你有沒有留意到,國際原油市場的格局已經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原油流動呈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局面。

英國諮詢公司 Wood Mackenzie Ltd. 負責精鍊品、化工和石油市場業務的副總裁 Alan Gelder 評價稱:「這幾乎就是一場原油市場的洗牌。」


發生了什麼?

在以亞洲為代表的東方市場,俄羅斯原油流入中國的規模大量增加,擠占了中東原油的市佔率,甚至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了中國進口原油的最大供應國。中東產油國因此將這部分原油轉而發往歐洲。

在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市場,美國原油大規模湧入,積極搶占俄羅斯和中東原油的市佔率。

可以看出,當前這場原油市場變局有兩大推動者,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美國。

彭博社援引管道營運商 Transneft 的數據稱,第一季,通過管道輸送到中國的俄羅斯原油數量飆升 43%,至日均 75 萬桶左右。今年前 5 個月,俄羅斯通過其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主要港口發往歐洲的原油出口量減少了 19%。

據路透數據,美國出口原油中流向歐洲的占比已經從去年的 7% 大舉增加到了 12%。Business Insider 根據油輪測算,美國發往歐洲的石油及凝析油預計已經在 4 月觸及記錄最高,日均約 55 萬桶。

為何如此?

中國狂買

俄羅斯之所以熱情高漲地加大對華原油出口,主要是中國的「胃口」實在太大了。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3 月原油進口量觸及歷史第二高位,達到 3917 萬噸,約合日均 922 萬桶,略低於 1 月創出的 957 萬桶歷史峰值。湯森路透 Eikon 貿易數據顯示,4 月預計中國進口原油超過 900 萬桶 / 日。

如果按照每桶 75 美元估算,中國的月度進口原油成本超過 200 億美元。

這與中國政府增加了對國內民營煉廠的原油進口配額有密切關係。同時,煉廠趕在 4 月和 5 月停產檢修季到來之前補充庫存。

民營煉廠是進口增長的最大貢獻者。能源諮詢公司 Energy Aspects 亞洲分析師 Michal Meidan 表示,一批民營煉廠正開始啟動新的常壓蒸餾單元 (CDU) 和次級單元,他們在進口更多原油,還可能有一些戰略儲備石油購買。

當前正值維修季,通常來說每年這個時候的進口需求都會受到衝擊。但今年的進口仍觸及歷史高位,表明中國的原油需求要大於預期。

國際能源署 (IEA) 石油產業市場部負責人 Neil Atkinson 不久前表示,到 2023 年,中國的原油凈進口量將上升到 1000 萬桶 / 天。

在中國的帶動之下,4 月亞洲的海運原油進口規模將觸及歷史最高水平。中國的需求量占全球總需求的十分之一、占亞洲總需求的三分之一。

美國狂賣

自從 2015 年底美國正式解除長達 40 年的出口禁令以來,美國原油就開始傾巢而出,進入國際市場的數量逐級遞增,如今已橫掃全球。

美國能源署(EIA)數據顯示,截至 4 月 20 日當周,美國原油出口規模達到 230 萬桶 / 日,創出歷史最高紀錄。

為出口提供強勁支持的,是美國在國際市場的角色巨變——它從一個原油進口國變成了一個原油出口國。在過去七年間,美國原油產量從 550 萬桶 / 日猛增至 1000 萬桶 / 日,接近 1970 年創下的紀錄高位。

花旗集團預計,2019 年,美國將超越沙烏地阿拉伯,坐上全球最大原油及油品出口國的寶座。國際能源署 (IEA) 預測,未來 10 年全球供給增長中料有 80% 以上來自美國。

有什麼影響?

油價——

高盛本周表示,亞洲的強勁需求將促使 2018 年平均油價達到每桶 80 美元。「中國的狀況預示需求將有強勁增長,需求可能會高於當前預估」。

而亞洲市場上的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價格也比去年 12 月和 3 月份明顯上漲,但歐洲市場上的價格則下滑至四年最低。

按照路透社專欄文章的說法,美國油企不斷拿下新客戶,直接對沙烏地阿拉伯及俄羅斯構成重大威脅。全球只有這兩個國家的產油量足以與美國抗衡。

歐洲則可能成為「受害者「:由於更多俄羅斯原油轉去了中國,能源諮詢公司 FGE 預計,向歐洲輸送原油的來波羅的海港口的油輪將減少,繼而推高歐洲市場上各色來源和品級的原油。

歐洲除了承受可能的漲價之外,還正在遭受油品質量下滑。路透社年初曾提到:俄羅斯將大量優質的輕質低硫原油轉而運往中國,導致其供應歐洲的原油質量下降,從而引發了歐洲買家的抱怨。

油輪——

由於俄羅斯輸往中國的原油大部分通過管道運輸,今年之所以加大對華出口量,兩國之間的第二條東西伯利亞 - 太平洋石油管道 (ESPO) 及中國支線年初投入營運居功甚偉——它使得通過 ESPO 輸入中國的原油總量翻倍至年均 3000 萬噸,相當於日均 60 萬桶。

對此,美國投行 Evercore ISI 航運分析師 Jon Chappell 對油輪行業的前景憂心忡忡:

「郵輪行業在每一個地區都受到衝擊。如果俄羅斯將更多原油通過管道運輸,而不是油輪航運,那麼,在行業開始復甦之際,油輪業可能會被需求基本面轉變所壓垮。」

地緣政治迷局

隨著原油進口需求的高漲,中國將發現他們陷入了美國曾經在上世紀 70 年代經歷過的困擾他們幾十年的尷尬處境:高度依賴海外供給,繼而使得大量資本流入石油生產國。

當年,美國高度依賴進口石油,特別是來自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中東國家的石油,因而消費飆升至高位。而沙烏地阿拉伯則需要美國海軍的保護,才能確保世界最重要的原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等的石油運輸的安全和通暢。

如今,中國不僅依賴來自俄羅斯的原油,更依賴一些地緣政治局勢非常不穩定年國家的原油,比如伊朗、敘利亞等國家,即使只考慮能源供應,中國也不得不參與到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事務當中。

中國必須確保本國進口的石油及相關產品的供應安全,必須將它們列入複雜的石油進口戰略之中,即使它在中美貿易爭端愈演愈烈之際可能令政府感到「如鯁在喉」,也必須將它「吞咽」下去。美國不僅在全球石油貿易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在確保運輸安全與地緣政治穩定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除了安全方面,美國的原油與世界其他產油國原油之間的價差也鼓勵着中國採購美國原油。即使一些中國煉廠並沒有適配於可以精鍊美國輕質低硫原油的設備,但這種輕油可以與其他類型的原油混用,來生產利潤更高的產品,比如噴氣燃料、汽油、煤油等。

隨著中國豪擲大規模資金用於購買進口原油等必需的能源產品,中國與美國和其他產油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實質性抵消,同時,這些產油國與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摩擦也因此顯著降低。這一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而對於俄羅斯而言,除了經濟利益上的考慮之外,能源還被俄羅斯視為一個重要的地緣政治「武器」。

英國商務諮詢公司 Flint Global 高級顧問 Bruno Maçães 指出,俄羅斯在融入西方全球政治秩序失敗後,似乎迅速找到了新的定位:歐亞大陸的能源中心。

他表示,俄羅斯因此提出了「三分歐亞大陸」的戰略:北極和俄羅斯、裏海和中東地區,構成中部能源生產區;亞太地區和歐洲構成東西兩大能源消費區,分別由中國和德國領導;俄羅斯通過出兵敘利亞、拓寬在中東地區的能源版圖,來鞏固對中部能源生產區的領導,在塑造新的歐亞大陸體系方面邁出決定性的一步。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