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僅存狗骨頭工廠 一堂億元訂單的課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5-12 14:20
文●呂晏慈 攝影●郭涵羚
弘元用整張鮮牛皮做原料,獲利率提高 15%
全台只剩一家的牛皮製狗骨頭工廠,這家原料靠進口、製作靠人工的傳產小工廠,為何能生存到現在,營業額還能破億元?
場景來到四月的嘉義中埔,甘蔗、稻米,一片綠油油;田裡矗立一間工廠,全台僅存的牛皮製狗骨頭工廠——弘元皮革,傳出專屬動物皮革的氣味,在寧靜的鄉間顯得生猛有力。
1969 年,弘元皮革以經營皮革買賣起家,兼做牛皮骨。80 年代台灣皮革產業全盛時期,產值最高達新台幣 787 億元,弘元營業額最高達 1 億元;未料 10 年內產業外移中國,外加環保法規從嚴規範排水設備,皮革業產值萎縮逾 50%,原有十幾家牛皮骨同業陸續關廠、轉業,弘元卻能挺到現在。它的客戶,包括美國最大寵物零售連鎖通路 PetSmart、全美前五大便利商店 Publix,以及日本、澳洲等國,目前年營業額約 1 億 5 千萬元。
倚賴沃爾瑪大單
一夕抽單,業績掉 8 成
能挺近 50 年,是一張億元訂單得來的教訓。
1996 年,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開始在中國設點,就近到台灣採購而相中弘元,一下單就超過新台幣 1 億元。
「可是它單子太大了,弘元其實做不來,只好放棄其他小訂單。」弘元創辦人林明雄回憶。好景不常,兩年後泰國同業用 75 折的價錢搶單,沃爾瑪立刻變心,弘元沒有新單接上,業績瞬間掉 8 成,營收從 1 億多跌到 3 千萬元,連員工薪水都不夠付。
2000 年,弘元二代、也是商周 CEO 學院學員林意智返台接掌弘元,首要課題便是去化工廠裡 20 多個貨櫃的庫存,約當全年產量。弘元廠小,又受限環保法規無法擴廠,林意智自知做不到擴大產能、降低成本,決定「抓小放大」。
二代回國馳援
因應小廠特性轉攻小單
林意智捨跨國公司大客戶,鎖定開發美國國內區域型超市、專業寵物店,這些中小型客戶要求少量多樣,弘元因產線規模小、容易調整,雖無法像中南美洲大廠吃大單,卻也可以做大廠做不來的特殊尺碼。好比超過一公尺的巨型狗骨頭、比手掌小的迷你版等,種類超過上百種。也因為同業無法少量多樣,即使弘元價位比同業平均價格多 15%,客戶仍甘願埋單。
「一個貨櫃一個品項很好做,一個貨櫃 50 個品項,大廠做不來,」林意智說,「『小』反而成為我們的優勢。」
2001 年,沃爾瑪為單次促銷活動再次上門採購,林意智把工廠過剩庫存分門別類、重新包裝,勝過泰國、中國競爭者,一清庫存。但之後弘元繼續「抓小放大」路線,維持平常心。
製程上,寧買新鮮牛皮
生產量比越南廠高出 2 倍
再者,台灣本土牛皮供應量不足,皮革工廠長年外購原料,多數廠商購入有破洞的牛皮以降低成本,但林意智寧可多花一倍價錢購買整張鮮牛皮。
「一張完整的鮮牛皮可做一萬支狗骨頭,用破牛皮為了要避開破洞,只能做 3 到 4 千支,」林明雄解釋,同時因皮料完整、方便切割摺疊,平均一個人力 20 秒可做一支狗骨頭,一人一天生產 8、9 百支,對比採用較差皮料的越南廠,每人平均一天只能做 3 百支。「生產效率可提高近 3 倍,獲利率提高 10% 至 15%。」
另一方面,林意智也按照各地勞工成本,搭配生產難易度不同產品。諸如尚未建立環保法規去規範皮革廠、員工成本偏低的國家如埃及,林意智與當地人合資成立工廠,生產工序繁複、製作工時長的產品,如麻花形狗骨頭。人力成本高的台灣,則生產工序較少、製作工時短的基本款,「讓公司接單與生產更彈性,不但可分散風險,也可降低生產成本,」他說。
為讓產品升級,近年林意智嘗試在單調的牛皮原料中,加入雞、豬、牛肉及不同香料,製作成新形態「可食性牛皮骨」,既耐用,也可降低使用牛皮量,提高毛利 1 成至 2 成。
同時,林意智投資採購新的攪拌機,混合肉塊、牛皮後再塑形,與台灣兩大寵物食品業者之一的福壽實業,合作新產品,如起司、紅蘿蔔口味的潔牙骨零食,或在節慶期間推出愛心、生肖形狀的狗零食。
「弘元自己可生產,一有點子馬上可以打樣,容易調整,」福壽實業企宣部協理孫先文說,這是雙方合作的主因。
弘元改變銷售策略,不完全仰賴貿易商,改由自己操盤、堅持「認清自己、抓小放大」,是近幾年能穩定成長的原因。
全球第 3 大快時尚企業、迅銷集團創辦人柳井正曾說:「失敗中孕育著成功的胚芽。」而胚芽來自學習。林意智記取前一代的教訓,專注發揮自家企業的特點,抓小放大,終能為老傳產注入新活力。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來源:《商業周刊》 1591 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