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領死薪水 滔客生活傳媒與你共創網路新世界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6-07 15:19
文.洪寶山 (理財周刊發行人)
自媒影音已經是新一代網路媒體主流,「滔客生活傳媒」站在時代的浪潮,是目前台灣最大的網路原生平台,匯集一千五百位網路創作家、寫手共同創作各種不同生活面向題材,滿足閱聽大眾知的需求。執行長丁禹勝說,「再不瘋狂就等死」,鼓勵新一代年輕人勇敢築夢,打造個人專屬的創作平台,利用興趣專長增加第二份收入。
丁禹勝表示,早在 2009 年就開始經營 Facebook,創立兩百多個不同類別的粉絲團,且累積六至七百萬人的粉絲數。但分散的粉絲團不容易與大眾溝通及傳遞資訊,因此,他想建立更好的溝通模式,於是將網站統合成一個平台。2012 年成立滔客生活傳媒,2013 年正式營運,提供大量生活資訊給社會大眾,目前統計粉絲數已高達一千多萬人。
更深入的議題 更精緻的資訊傳遞
在這人人都能當創作者的新媒體時代,建立屬於自己的虛擬世界並不難,最重要的關鍵是掌握住你與粉絲們的互動。丁禹勝舉例:「有一位專業釣客,介紹一支兩萬塊高級釣竿,在網上說明規格與特色後,號召粉絲們團購,在一夕之間就產生五百件的訂單,實體店面或傳統媒體都無法達到如此的經濟效益。」他自嘲說,自己不是做創作者的料,只能提供平台服務給社會大眾。但也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下,任何人都可以獨自在網路上展現自我與對方溝通,就形成一種「自媒體」的生態模式。
以自媒體來說,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提供平台服務的人,另一種是想當網紅的人。丁禹勝坦言,以往只能從報章雜誌和電視取得大眾資訊內容,但現在網路媒體可以走向更精緻的資訊傳遞,依照喜好度與專業度將粉絲分群,提供更深入的議題資訊建立網紅自身的粉絲群,有些甚至設立自己的 Line@分享更多專業訊息,族群變得相當多元,運用媒體的力量和創作者支撐平台的營運模式。
打造第二職場 共創共利孕育商機
而平台最重要的就是創作者,創作者關係到內容,因此,滔客與一千五百多位的外部作者合作,將平台定位成數位雜誌,讓作者有出版實體書的機會,更將作者群分門別類,每一類各自有編輯、總編與副總編等,成為一個虛擬出版社,利用共同運作的方式產生更精緻的內容。
然而,與作者洽談不外乎的還是收益。丁禹勝提到創作者平日是上班族,他鼓勵「創作者在職場繼續吸收養分才能保有專業度,創作是興趣,利用下班之餘打造自己的第二職場。」創作是額外替自己增加一筆年終獎金。他說作者共有五種利益來源,第一,廣告營收,內容影響粉絲的流量進而帶動營收;第二,商業稿,替廠商寫報導宣傳;第三,版權,廠商與作者協商做授權;第四,銷售,利用文章置入性行銷產品;第五,舉辦活動,名氣上升,作者舉行見面會收取入場費等。
以寵物雜誌為例,平台上的閱覽流量不錯,每月就有固定的廣告收益,再依據作者貢獻的產值分配獲利。假如作者有許多粉絲,廠商也會主動與他聯繫,就有額外業配。如果有相關周邊商品直接在線上進行交易,還有產品的分潤,透過這些方式創造出商機。
丁禹勝透露:「平台營運方式是把創作者當創業家,提供資源、教育輔導,以及尋找適合作者的商業模式,只要有收益,就將利潤平分,利用這樣互助的方式,達到一個共創共利的原生平台就是我們的目標。」由此可看出媒體趨勢的改變,以往傳統媒體轉為新媒體,而在未來影音將會成為媒體發展的趨勢。
五十字以內寫出吸引人的摘要文
丁禹勝察覺,現代人如果要將書本一次性讀完,說實在相當不容易。人類雖然習慣水平的閱讀模式,但影音是連續帶狀的閱讀模式,感官上容易吸引閱讀者的目光,加上閱聽眾的耐心有逐漸下降的傾向,因此「影音為主,文字為輔」的模式,在銷售、導購產品時,大眾接收能力也比較透徹。
所以滔客訓練創作者在五十字以內,寫出與其他創作者不同又可吸引人的摘要文。再來,符合生活時事,大眾自然而然會去關切,例如:電信業者四九九吃到飽或衛生紙調漲二○%等民生議題。且利用直播的兩個特性,第一,傳遞訊息快速,能在媒體上展現出自己的專業度與大眾分享。第二,隨時隨地與對方互動,拉近與社會大眾的距離,展現親和力。
丁禹勝同意一位網紅說的「再不瘋狂就等死」,瘋狂就是要大膽去嘗試,但不是膽大妄為、不經思索的處事態度,他除了鼓勵創作者,也鼓勵公司內部運用自身的資源,創造出新的想法,他說:「因為你成長,公司也會跟著成長」。滔客是站在協助的角色,想辦法拓展至海外,讓更多華人市場看見台灣的原創文化精神。
丁禹勝將自己的創業歷程分為四個十年。第一個十年創業,摸索自我的性格與周邊的事物;第二個十年事業,協助想創作的朋友完成他們的志願;第三個十年企業,建立穩定的組織,共同向上成長;第四個十年善業,回饋社會。他說自己沒想過一夜致富,只想創造一種經營模式完成理想目標,達到「不是只有自己成功,而是周圍的人因你一起成功,這樣才會走得長久。」
做出特色才能走得長遠
他說,台灣許多企業只會下廣告,賺取短暫的收益,對於內容反而不重視。丁禹勝坦承,「經營內容成本確實較高,不過把企業經營的時間軸拉長三至五年,就會明白先投入內容的企業,後續廣告效益反而超出原本預期。」現今進入媒體產業容易,像大眾所提的炒短線的人太多,如果自身沒有特色,廣告成本再高收益也不會等比增加。真正能經營至海外的媒體產業都是先經營內容,將內涵特質表露出來才能走得長遠。
而台灣常常使用國外的媒體工具,也讓我們處於弱勢受限於他們制定的策略。就像 Facebook 經常變更規則,導致使用者如果不付費廣告效益可能下降,自然影響到行銷生態,也漸漸轉戰到 Line@,但也透露出台灣沒有屬於自己的媒體平台。
這幾年,丁禹勝發現台灣其實是有內容的,以滔客為例,有 15%的閱覽流量是來自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且整合能力相較之下比一些國家還好,雖然國家政策會影響媒體發展,但想要掌握媒體趨勢,我們還是需要一個舞台,讓國內媒體產業持續壯大。
來源:《理財周刊》 92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