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投入那麼久,成果感覺還是零?比「堅持到底」更重要的事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7-03 10:44
文 / 《經理人月刊》葉冠玟
不少成功學大師、企業家常常強調「努力」的重要,市面上無數書籍、演講都不斷倡導「成功的本質,就是失敗後繼續努力」,把成功和努力、堅持畫上等號。但當你無時無刻都在收發 email、回群組訊息;拼命趕在一個個截止期限到來前,把事情做完……,儘管維持著緊湊的工作或生活節奏,心裡會不會質疑,為什麼我努力了這麼久,還是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成就?
但你有沒有思考過,自己究竟為了什麼而努力?
避免愈努力愈受挫,及早檢視、修正方向
《放棄的力量》作者之一,同時也是心理治療師艾倫.柏恩斯坦(Alan Bernstein)以自己為例,他過去一直以當文學博士為目標,但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喜歡的是和人互動、傾聽同學和朋友的心事,對於做研究、教學生讀文學作品,反而興趣缺缺,可是又覺得努力這麼久,直接放棄太可惜,所以還是一路拚到研究所,眼看自己即將拿到博士學位,只差一步就能達標,他卻突然意識到,這樣下去根本不能帶給他真正的滿足及繼續努力的動力。
因此,他放棄了長久以來的目標或夢想,把寫到一半的論文丟在一旁,轉而攻讀社工相關的碩士學位,最終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從事的工作──心理治療師。
「你堅持在錯誤的事情上愈久,離真正想追求的成功愈遠,而且會變得愈來愈不快樂。」
換句話說,如果方向錯了,再怎麼努力都可能是徒勞無功。
其實,在投入努力與堅持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檢視目標,了解這個目標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或這個勝利是否值得你投入這麼多心力;其次,即便努力到一半,發現方向錯了,不要害怕「放棄」。
雖然「堅持下去」往往被視為一種美德,「放棄」容易被理解成消極的同義詞,「不過,當某個目標顯然無法達成、你的人生道路轉變為一條死巷時,放棄能幫助你更快回到正軌。」
拚命付出、過度焦慮,易造成過勞影響成果
另一方面,「太努力」也可能招致反效果,讓你愈走愈累。
《你快樂,所以你成功》指出,全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付出的高昂代價就是「過勞」,而這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筋疲力盡,情緒耗竭,甚至會產生「解離(與自己產生疏離感、自我感消失)」的現象,讓你無法順利完成工作。
此外,造成人們龐大壓力的,其實也不是永遠清不完的工作事項,而是擔心事情做不完的焦慮,而這擔憂會導致你把事情「災難化」。你可能會不斷想像所有最糟的情況,像是「如果我把這個案子搞砸了,就會被炒魷魚,然後我就會沒收入,繳不出房貸,最終無家可歸。」
心理學家卡蘿.德威克(Carol Dweck)的研究還證實,如果心裡相信某項任務會讓人疲累,那它就會成真。
努力、積極招來反效果?高度壓力恐導致身心耗竭
人們通常不會把平靜、放鬆這類低強度、消極的情緒跟「成功」聯想在一起,總覺得隨時保持在積極、熱情等等高強度的情緒中,才能完美達陣。
但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艾瑪.賽佩拉(Emma Seppälä)研究發現,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唯有讓自己維持在低強度的情緒中,才可能心平氣和地面對前方挑戰,冷靜地從旁觀察,做出準確的判斷。對此,心理學家通常會將情緒分成「正面 / 負面」「高強度 / 低強度」兩種向度來解釋。
許多人受到堅持的迷思洗禮,相信自己距離成功「只差一步」,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好了,但其實有時你需要的,不是一直努力,而是懂得告訴自己「停下來休息一下」「這樣已經夠好了」。 《放棄的力量》認為,
「人們需要的,從來就不是堅持到底,而是學會放棄。」
學習同時擁有堅持和放棄的能力,把心力放在最需要關注的事情上,你才有可能脫離無止盡的高壓狀態,真正發揮本事。
資料來源 / 經理人月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2018 年 6 月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來源:《經理人月刊》 2018 年 6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經理人月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