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鴻海為何現金減資?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7-15 14:30


撰文:怪老子

鴻海(2317)最近宣布 2017 年每股配息 2 元,以及每股 2 元的現金減資。鴻海是大家公認的績優股,董事長郭台銘更是大家尊敬的企業家,因此鴻海的減資也被許多媒體合理化了。然而,鴻海真的現金已經多到必須退還給股東了嗎?是否另有隱情不得而知,但從財報上的解讀,只是股東節稅及提升股價而已,並無特別經營需求。只要從權益的角度來探討,就能夠了解其中道理。


減資分為彌補虧損及現金減資。通常企業在累積鉅額虧損後,淨值低於票面金額過多,為了避免成為全額交割股,就會進行彌補虧損的減資。這類減資只有會計作業,對投資者權益沒有實質影響。此外,股價低於票面的公司要增資時,通常會先減資再增資,因為《公司法》140 條規定,股票的發行價格不得低於票面金額,也就是增資股價不能低於每股 10 元。然而市價已低於 10 元的公司,若新股要用每股 10 元發行,恐怕很少人願意繳款,於是會透過減資註銷部分股票,而且股數減少的幅度,也必須大到足夠將股價推高到每股 10 元以上才有吸引力。

彌補虧損的減資並沒有任何現金流出,只是將減少的股本拿來填補待彌補虧損,所以權益總額不變。總權益不變而股數變少了,淨值當然會提升。同時股價也會跟著上揚,因為總市值不變而股數變少了,每股價值提升。對股東而言,雖然股價上漲了,但持有的股數相對減少,持有的總價值不變,所以股東沒有占到任何便宜。證交所的減資參考價就是根據這樣的原則算出來的,對這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我在《Smart 智富》月刊 237 期的專欄〈減資造成的股價上漲只是虛胖〉。

而現金減資通常是公司持有過多的現金,卻苦無投資標的,只好將現金退回股東。通常是比較有良心的企業才會這麼做,許多公司即便擁有多餘的現金也不願配出來,直接拿去炒股票,把投資當成公司的副業,有獲利倒也還好,萬一造成業外虧損才得不償失。

然而近年所流行的現金減資,多半只是提高股價的假象,並非真的現金過多。只要對財報有所理解,並不難從中看出端倪。就以近期最熱門的鴻海現金減資為例,2017 年每股配息 2 元,同時也每股現金減資 2 元,也就是股東每股可以領到 4 元現金,但股數相對減少 2 成,每 1,000 股換回 800 股。

可是鴻海 2017 年每股盈餘 8.01 元,直接從盈餘配發 4 元的現金股利不就好了?股東每股仍然可以領到 4 元的現金,而且股數也不會減少。若真的現金過多,每股配發 4 元現金,一樣是將等額的現金配回股東。原來是現金減資 2 元,股價有上揚的效果,但這是虛胖而已。

鴻海的現金是否真的過多,從資產負債表就可以看得出來,2017 年第 4 季的個體財報顯示現金 964 億 7,236 萬元,只不過占了總資產的 3%,而光是短期借款就高達 1,490 億 9,574 萬元,若是現金過多不是該先還銀行嗎?可見鴻海的現金減資並不是因為現金過多的問題。而且現金減資除了股價回升之外,大股東領到的減資款不用納入綜合所得稅,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即便如此,這樣的做法也並無不妥,也沒有欺騙股東之嫌,只是財務操作的手法之一,許多企業藉著減資提升股價,讓鴻海股價相形見絀,因此藉機也減資一下,以提升股票價格。

唉,真正該現金減資的不減,大立光(3008)就是其中之一,公司保留一堆現金放定存。從 2018 年第 1 季合併財報可看出,光現金部位就有 736 億 2,629 萬元,占總資產 1,202 億 6,125 萬元的 61%,而且當中的 653 億元只放在銀行定期存款。或許大立光另有用途,可是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也只有 253 億元,就算是將現有的產能擴增 1 倍,也只不過需要 253 億元現金,顯然大立光保留了過多沒有運用的現金。

放在銀行的現金只能替大立光創造不到 1% 的獲利,若將剩下的現金不論是用配息或現金減資配回給股東,就能增加資產報酬率及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價也會相對上揚,只是我想不透為何不這麼做?或許現金配息會造成大股東相當重的稅負,應該是最可能的原因吧!

股東權益代表股東所擁有的淨值,權益變動應該是股東最該關心的一部分,除了營運後的損益會影響權益,其他事件如增資、減資及可轉債轉換股,每一事件也都會影響股東權益,投資者必須詳加理解才行。

減資只是權益變動諸多事件之一,其中就隱藏許多訣竅,不能不好好理解。權益變動表雖然冷門,但其中所透露的訊息,更需投資者多一分的關心,才能永保股市獲利。

 

來源:《Smart 智富》 2018 年 7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 Smart 智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