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工業富聯光環不再 外資慘被套牢 跌破發行價恐不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8-15 11:28


工業富聯 13 日最新公布半年報,總收入人民幣 1589.94 億元,貢獻淨利潤人民幣 54.44 億元,淨利潤率只有 3.42%。今 (15) 日早盤股價再向下,跌幅最深一度來到 2%,距離跌破發行價恐不遠了。

從工業富聯發布 2018 半年報可發現,利潤實在薄如蟬翼,高達人民幣 1589.94 億元的總收入,淨利潤率只有 3.42%,淨利潤年增率更只有 2.24%,嚴重低於預期,也難掩代工廠的本質。


回顧上半年工業富聯挾著母集團鴻海、富士康的氣勢,短短 36 天就通過中國官方相關審批,今年 6 月 8 日掛牌後,卻在三個漲停板之後開始掉頭向下,截至昨日收盤,市值已經比最高點時蒸發人民幣 2100 多億,距離跌破 13.77 元的發行價不遠了。

《中國基金報》報導,這波下跌最大的受害者就屬外資,眼看工業富聯一路走跌,外資卻大舉買入。工業富聯從 6 月 13 日打開漲停板,到今年上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 6 月 29 日,短短 12 個交易日股價一路下挫,這時外資一路大買,持股機構包括匯豐銀行、富邦人壽、南方東英資管、瑞銀集團、貝萊德資管等。

從 6 月份走勢來看,外資當時買入成本應該不會低於 18 元,以工業富聯目前股價來看,平均虧損 20% 左右,總計虧損金額至少人民幣 1 億元。在工業富聯半年報出爐後,這些機構恐怕更難解套。

當初工業富聯上市時打著「工業互聯網」的招牌,《棱鏡》報導,市場人士分析:「從主營業務結構來看,工業富聯依舊是一個代工廠。當初發行本益比 17.09 倍算是折中方案,介於製造業平均 10 倍和科技股 40 倍之間。」

以工業富聯這幾年各業務收入和獲利結構來看,通訊網路設備業務比例最高,雲服務設備則是第二大支柱,至於精密工具和機器人規模雖然利潤頗豐,但營收佔比僅有 0.27%。

有通訊行業分析師表示,儘管工業富聯主營業務增速不錯,但淨利潤在過去三年,一直都沒能超過 5%,嚴重受制於全球通訊設備市場逐漸萎縮,預計短期內可突破的空間不大。儘管下半年是工業富聯的傳統旺季,但他對此不抱太大信心。

目前工業富聯想抓住中國雲服務器設備的大好機會,從先前的 OEM 代工模式轉型為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設計製造商),可具備更大的技術設計能力與獲利空間。

日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股東會上曾表示,從 A 股上市到有所產出,至少需要三年時間,預計最快到 2020 年,工業富聯的投資人才會取得收穫。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