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震宇專欄】機器人可以聊政治嗎?
錢震宇 2018-08-20 08:52
一則有趣的新聞引起我的注意,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推出 LINE 聊天機器人,才上線不到兩天就被網友玩壞,緊急下架後再重新上線,修正過後的對話內容獲得不少好評。
面對網友千奇百怪,幾近 KUSO 的提問,聊天機器人也招架不住,承認自己的語彙量不足,讓人不禁好奇,難道背後有大量數據分析的人工智慧 (AI) 聊天機器人,也難以應付複雜多變的政治環境嗎?AI 聊天機器人是否還是需要「人」來掌控後端?
商業進入無人化時代,舉凡銀行業務、商店、數位應用、電子商務甚至是客服等都可以交給,AI 來處理,這靠著是大量數據及資訊的累積,同時 AI 也會自動化學習。然而,面對使用者刻意打破常規的行為模式或是使用並非一般人常用的言語詞彙,AI 似乎還沒辦法像是人類一樣,立即做出判斷,或答出適切的答案。
這次發生在丁守中的 AI 聊天機器人就是這種狀況。網友們提出尖銳且觸碰兩岸政治敏感的問題,結果 AI 聊天機器人回答得文不對題,甚至跟其所代表的陣營立場相反,讓人看到傻眼。試想,今天如果 AI 聊天機器人代表的是政府單位甚至是國家領導人,一旦發生錯誤回應,後果會是如何?
實際測試,iphone 的 Siri 在面對敏感政治性問題時大多都是協助在網路上搜尋答案,問到你是否喜歡川普、習近平嗎?Siri 回答「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歡,不是我」;再問到「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力」時,Siri 也只會回答「問得好」,沒有其他多的回應;
再看微軟的「小冰」,面對詢問「AI 會取人力」嗎?小冰的回答是「AI,都可以,都可以」,問到「未來工作機會會被機器人取代嗎?」小冰回答「有工作,沒意思」。在問到政治或兩岸議題時,小冰的回答有趣多了「你自己肯定清楚,我們聊點別的吧」、「關於這種話題,說不好,求人類放過」、「這領域不是他強項」。
比較起來,小冰比 Siri 更加人性,也更符合聊天機器人的性質。
小冰是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在中國大陸創造的 AI 聊天機器人。2014 年推出後,至今已有聊天機器人、講故事機器人、詩人、歌手、主持人等好幾種身分。微軟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李笛在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表示,小冰的框架有個特點就是關注較長的、面向全程的對話,這使小冰有一定的彈性,可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他說,AI 有三個重點:計算能力、算法及數據,但最重要的是落地。
李笛認為,計算能力不是問題,算法也是可以,然而數據數量雖然龐大,可利用數據卻十分缺乏,AI 產品中能夠循環使用的數據非常少。
這話也就點出目前 AI 的侷限,計算能力及演算法都沒有問題,唯獨蒐集到的大量數據能否落實在當地的應用上面。若無法落實的數據其實就是無效數據,只是佔據空間而已。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10 年後在機器人自動化與 AI 的職場,預估「勞力型」工作消失機率較高前 5 名,分別為售票員、產線作業員、量販超商店員、客服人員以及餐廳服務生。可見,在一般勞工心中,也認為單純的勞力型工作,是比較容易被 AI 取代 。
這讓人反思,AI 是否只能停留在協助一般資訊性及勞力密集的工作,而無法勝任涉及價值判斷的敏感事務以及細膩的思維。很多人際間因為個人政治理念及喜好不同而產生的好惡,在 AI 上恐怕也無法顯現出來。
換個方式想,未來一旦 AI 可以處理到敏感的政治議題時,是誰能決定或設定 AI 的思考方向,是大數據分析還是設計者本身的意識形態?可能才是最為關鍵的節點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