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MSCI納A權重再調整吸引海外資金湧入 藍籌與成長之爭將延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9-01 13:42


一樣的配方,但是不一樣的效果。MSCI納A近日將迎來第二次調整,但中國A股市場的反應卻遠沒有6月那次大。在當前弱市大背景下,投資者對利好的反應似乎有些麻木。

A股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正不斷擴大,海外投資者亦在不斷加深對A股的了解,這將有助於提高A股的機構化比例,從而逐步改善當前A股以散戶為主、波動較大的格局。不過,業內人士估計,未來市場風格的來回拉鋸還將延續,大盤藍籌與成長股的“龍頭”之爭將繼續上演。

“外資是做大盤藍籌股的,二級市場卻盯著小盤股,所以許多人對這事(MSCI納A)並不太關心。”銀河證券分析師任承德指出。

6月1日MSCI指數首次納入A股,A股納入系數為2.5%,9月1日起,A股納入系數將提高至5%。但周五A股市場卻是延續弱勢整理,滬綜指.SSEC收盤跌0.5%。


中金公司最近研報指出,根據測算,A股納入因子從2.5%提高至5%會使得A股在MSCI中國指數中的整體權重從1.3%上升至2.4%左右,在MSCI新興市場中的權重會上升至0.8%左右,進而帶來75-10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流入。

而根據首次MSCI納A時的經驗,大量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指數型基金將會在調整生效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即今日收市前完成建倉,從而將其股票配置比例與指數同步。

據上海證交所此前發布的數據,5月31日當天,通過滬股通流入MSCI納A板塊的金額明顯放大,買入金額達112.7億元人民幣,創年內單日最高,約為近一個月平均水平的2.5倍。臨收市前5分鐘,MSCI納A板塊上漲0.13%,推動上證綜指漲2.94個點,漲幅0.1%,當日主要的海外被動型基金已完成建倉。

**外資態度正轉變**

指數型基金只會在生效前一天尾盤進行調控,但跟蹤MSCI指數的主動型基金卻是可以提前配置。在MSCI指數6月首次納A前一個月,滬港通機制下曾出現大量資金北上,而8月這種現象再次發生。

據港交所數據,5月滬深港通機制下,北上資金凈買入508.5億元人民幣;之後的6月和7月,凈買入量回落至284.9億元和284.76億元,但8月以來,北上資金又開始放量,初步估算,當月外資凈買入達345億元。

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現貨股票主管Stephane Loiseau表示,雖然經歷了中美貿易戰及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但基於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正在加速,不少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態度近期已有了一些變化。

他說,自6月1日以來,與陸港互聯互通機制配套的香港聯交所SSA帳戶(股份獨立帳戶)已增加了三成,部分來自海外被動型基金,但亦有來自主動型基金的。

“對他們(海外投資者)而言,MSCI調整是如此重要的一個事件,...這更象是一種催化劑,他們開始擔心他們在中國市場的布局不夠。”他說,他們不希望錯過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市場,而且中國在未來的投資配置中預計將占到更大的份額。

他預計,MSCI可能會在明年5月年度評審時將A股納入因子由5%提高至15%。

在6月中上海陸家嘴論壇期間,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曾表示,證監會已經著手研究相關新的制度與工具安排,以便盡快將A股納入MSCI指數因子提高到15%左右。

法國巴黎投資的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羅念慈指出,A股目前走勢已反映了相對悲觀的預期,例如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但感覺上這並不太會發生,A股已接近階段性底部。

對於外資持續流入及MSCI納A比例再次提高等利多因素,不少國內機構對此不以為然。

如華南一位基金經理就表示,“影響不會大,畢竟新增資金金額還是比較小,...最近A股投資者的敏感度在下降。”

**藍籌與成長之爭**

任承德指出,基於MSCI調高A股納入因子及下月富時羅素將評審是否納入A股,近期北上資金加快,以大盤藍籌為主的上證50指數.SSE50走勢相當強,技術上已率先走出下降通道。

“現在是MSCI,之後還有富時,而且富時納A的比例比MSCI要高,一旦談成,海外資金進入的規模要比想象的高。”他說。

中國證監會此前表示,積極支持A股納入富時羅素國際指數。而富時羅素行政總裁本月對路透稱,如果公司下個月決定將中國A股納入旗艦指數,給予中國A股的權重可能超過競爭對手MSCI明晟。

任承德還指出,未來A股市場將是價值投資與技術派的博弈,近期去杠桿壓力一直較大,資金不斷在撤退,看技術面的投資者會一直看空,但外資不是太看重技術分析,他們更關註公司基本面。

“長此以往,上證50、滬深300與滬綜指的表現將會脫鉤,藍籌股的表現可能會比其他股票要強。”他說。

華西證券分析師毛勝亦指出,藍籌股近期表現較強,與A股市場國際化進程有相當大的關系。而且,在熊市期間,機構更喜歡絕對估值低的個股,安全邊際更高,成長股目前來看,絕對估值仍相對較高,

“近期海外來的錢主要投向藍籌股,機構化效應比較強,...短期來看,藍籌股主導的風格可能還會延續。”他說。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這一風格未來將一成不變。毛勝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正面臨結構轉型的選擇,是加大基建投資,還是堅持創新經濟。若是創新經濟之路還會繼續,那麼成長股仍會有機會。最近一個機會就是第四季中國預計發放5G牌照。

“中國散戶占主導的格局短期內不會變,尤其是散戶的交易量和活躍度要高於機構,這種局面需要花較長時間才有可能改變。”他認為,藍籌和成長之爭,應該還會繼續。

稍早有國內媒體報導估計,目前外資持股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占比約為6%,再加上保險和公募基金這兩類傳統機構投資者,合計持股量剛超過兩成。

路透上海8月31日 作者 林琦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