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希望教育年中報:收入同增38%、期內利潤卻下滑,怎麼回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9-05 09:44


日前,新上市的民辦高教企業希望教育(01765-HK)發佈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中期業績公告。

運營成本增速超營收

公告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希望教育實現收入5.28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8年同期增長38%,其中學費收入同比上升42%;其他收入受政府補貼及關聯方貸款利息同比增加之正面影響,較2017年同期增長73%至1.06億元。

奇怪的是希望教育收入猛增,於期內實現全面收益總額卻不增反減,較2017年同期下滑2.2%(1.9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及全面收益總額較去年同期也下滑了1.47%(1.96%)。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希望教育中期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部分截圖)    圖源:港交所

國盛證券認為,師資成本和折舊的增加導致了希望教育毛利率的下滑,上市及股權激勵費用影響了業績。由於收購拓普、增聘老師及薪酬支付方式變化,導致員工成本較2017年同期增長了75%!此外,8月初希望教育上市導致的一次性支出、及購股權開支也對希望教育的中期業績造成了共計1.5億元的影響。

民辦高教的“內憂外患”

目前國內民辦教育機構普遍採取“擴建+收購”雙輪驅動的策略,希望通過公司市場佔有率和教學品質的提升獲得更多的學生從而實現集團收益的增長。希望教育也不例外,於2018年上半年新增四川托普建築投資。

然而學生數量增長,對教師數量的要求也會相應提升。事實上,為了保證高教學品質(體現為學生就業率)——這是民辦高教機構不斷擴大自身教學網路的關鍵——提升教師以及教學品質也是必須的。無論數量或者品質,最終都會反映到民辦教育機構的員工成本上。

另一方面,隨著民辦教育機構擁有教學資產如建築等,折舊費用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若從此角度為分析,希望教育運營成本的增長並不奇怪,但眼下希望教育運營成本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收入的增幅。除上市帶來的相關費用外,是否同民辦教育行業日益激烈的競爭有些許關係呢?

2011-2017年我國高等教育招生人數(單位:萬人)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2016年,新《民促法》正式修訂通過,盈利性民辦教育得到政府的認可。各路資本聞風而動,迅速在民辦教育領域集結,民辦教育成為炙手可熱的新風口。一夜之間,大大小小的民辦教育在全國各地開了花。

一方面民辦教育行業參與者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受經濟發展和國內就業壓力的影響,國家教育機構也調高了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數。在僧多粥有限的民辦教育市場上,繼續擴張自身教育網路難免較先前花費更多。

不穩定的政策風險

說起來民辦教育同《民促法》之間,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18年8月10日,司法部發佈了《民促法(送審稿)》,就徵求意見的28條原條文進行了修改,其中最惹人關注的一點是:新增“實施集團化辦學的教育企業,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規定。

對於靠“擴建+收購”實現教學網路擴張的民辦教育機構來說,此點變動著實不妙。因而在8月13日股市開盤時,美股、港股上市的內地教育股集體受挫,8月13日也因此被戲稱為“黑色星期一”。

8月14日,希望教育緊急發聲:民促法新規對希望教育非常利好,並購空間很大。但同時希望教育也提到其約78%的用地是劃撥用途,民促法新規落地後不僅會因此產生新的稅收,而且還需補交稅。

此外據教育界相關人士預測,營利性民辦教育企業未來還將面對15%左右稅率。以上無疑都將加重希望教育乃至整個民辦教育行業的運營成本。

雖然從長期來看,日漸細化的規章有助於高教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讓教育真正成為一項普通大眾也可以享受的服務。但對於身處其中的民辦教育機構來說,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監管逐步到位的背景下,如何保證自身業績如同前兩年一樣快速增長也是必須思考並解決的關鍵問題。

文:熊思怡

編:黎璐璐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