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央行」警告:全球經濟疲弱央媽沒做準備 殭屍企業是升息最大阻力
華爾街見聞 2018-09-25 15:17
國際清算銀行(BIS)素有「央行的央行」之稱,總部位於巴塞爾的 BIS 最新季度報告認為,近期市場「騷動」是全球多年超寬鬆貨幣政策不可避免的後果,大多數央行沒有對經濟疲軟做好準備。
報告認為,金融危機後全球利率觸及歷史新低,近十年超低利率導致了全球、特別是發達經濟體中的殭屍企業大量激增,數量創下 1980 年代以來最高。
報告稱,全球主要央行正面臨政策上的艱難抉擇,更低的利率可以提振整體需求,在短期內提升就業和投資,但愈發蔓延的殭屍企業會加劇資源錯配,擠占健康企業的投資和僱傭行為。如果效果足夠強大,將抑制生產率增長、放慢經濟增速,可能會進一步壓低利率。
據金融部落格 Zerohedge 介紹,殭屍企業代表利息覆蓋率(ICR)至少連續三個季度少於 1 倍,即公司期間產生的稅前利潤無法支付當期利息。同時,殭屍企業的未來增長潛力預期相對較低,特別是托賓 Q 值(即企業市場價值對其資產重置成本的比率)在任何一年低於該領域的中位數水平。
BIS 的報告認為,上述兩種定義下的殭屍企業現有盈利能力非常相似,最大不同存在於盈利前景(prospect)的質量方面,即市場對兩種殭屍企業的未來預期盈利存在明顯分野。
具體來說,在第一種定義下,大部分殭屍企業處於虧損狀態,中位數 ICR 為 - 7 到 - 5 之間,而非殭屍企業的中位數 ICR 至少為 4 倍。若根據第二種定義,殭屍企業的托賓 Q 值普遍高於非殭屍企業,代表投資者對很多殭屍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更樂觀,甚至超過了對健康企業的未來成長預期。
(截圖來自金融部落格 Zerohedge)
報告認為,這種市場反常的定價行為,可能就是過去十年主要央行超量放水而自然引發的。一家公司成為殭屍企業後傾向於保持這一狀態更久,而不是復甦或通過破產清算退出市場,研究發現,1980 年代後期,殭屍企業有 60% 的機率會在未來一年保持僵化狀態,2016 年則提升至 85%。
主要的罪魁禍首可能就是超低利率,殭屍企業得到的財務刺激不夠,就更難有動力去減少債務。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還會形成共棲關係,即債權人傾向於為殭屍企業用很低的利率展期貸款,而非幫助債務人清理資產負債表。這增大了債務違約的風險,更願冒風險的小型金融機構首當其衝。
BIS 首席經濟學家 Claudio Borio 長期批評超量寬鬆貨幣政策,他認為最近幾個月的新興市場動盪就是這一政策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之一,即對聯準會升息和美元升值的必然反應。他認為,目前市場患上了對便宜錢的「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這條路註定崎嶇不會平順。
Borio 還用病人與醫生的關係來比喻當前的市場和央行,認為隨著利率還是不同尋常地處於低位,以及央行資產負債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膨脹,央行的藥箱中基本已經沒有藥品來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或者在其崩潰時給予照料:
「全球經濟正在經歷感冒發燒,而主流政治與社會對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進一步反撲,增加了發燒程度。鑒於央行逐漸枯竭的彈藥庫,這代表政策制定者沒有準備好下一次下行周期。」
他認為,發達經濟體也不要去幸災樂禍新興市場,因為發達經濟體的市場環境和金融狀況過於寬鬆,更值得擔憂的是,發達國家經濟體中同樣積累了過多的債務。因此,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都應準備好一個長期且不平靜的恢復之路。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上周四(9 月 20 日)稱,全球經濟未來幾年將繼續強勁擴張,但貿易緊張關係可能阻礙投資並導致經濟擴張速度放緩。OECD 不僅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還認為貿易緊張和新興市場動盪代表全球經濟增長或已觸頂。
在回顧雷曼兄弟破產十周年之際,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近期研報都預計,下一場經濟危機最可能出現催化劑是企業債務,債券和養老基金會在大型投資銀行之前收到影響。高盛預計,未來五年會有 1.3 兆美元的企業債務到期,屆時可能觸發違約潮,也許就是下一場全球「爆雷」的開始。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