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百度世界大會:未來的無人駕駛,將是人車路雲一體化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11-02 17:59
昨日下午,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會在北京召開,重回科技公司賽道的百度用大量新的AI應用落地向市場交付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百度不僅對小度智能音箱做了升級和場景延伸,在AI農作物病蟲害監測、AI眼底篩查領域同樣有所建樹。
當然,更亮眼的還是百度始終快人一步的無人駕駛技術。會議上,李彥宏和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宣佈了國内首個L4級别自動駕駛乘用車的量產計劃:2019年小批量線下示範運行、2020年大批量投放。此外,百度開發的Apollo係統也已全面應用於園區零售、環衛、接駁、物流等領域車輛。
百度ACE王牌計劃:打通“車+路+城”
相較於2017年,百度關於無人駕駛的思考顯然再次向前走了一大步。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推出百度AI城市“ACE王牌計劃”(即AutonomousDriving、Connected Road、EfficientCity),其意在打通“車+路+城”,以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城市為發展脈絡,讓AI走進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換言之,百度對無人駕駛的構建已不再僅僅局限於汽車的自動駕駛,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出行決策的智能化乃至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都被百度納入了無人駕駛的概念下。即在百度的構想下,未來的無人駕駛應當是人車交互的、車路交互的,甚至車雲也是交互的。
這樣三重交互疊加的無人駕駛能為個人甚至社會帶來巨大的便利。類比智能音箱帶來的人機交互,人車交互意味著“語音開車”成為現實,操作也更加靈活及時。百度在會議上推出了一款99元的小度語音車載支架,想把小度語音音箱搬到汽車上的小心思已經相當明了。
車路交互則有助於提升無人駕駛的安全性,在擁擠、路況多變的路段,如果僅僅依靠汽車自身的智能係統很容易出現超荷運轉的情況,事故發生的概率自然隨之提升。但如果在路段内放置智能基礎設施,就能幫助智能汽車進行信息收集併快速作出決策。
至於車雲交互,雖然看似虛無缥缈,但當雲覆蓋了足夠大的區域比如一整個城市,通過規劃每一輛車的出行選擇,甚至可以解決城市越大越堵的問題。這是大數據的魅力,也是人工智能的魅力。
無人駕駛賽道上,BAT再度短兵相接
不過,百度併不是探索人車路雲一體化的第一家公司,老對手阿里同樣也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事實上,阿里可能比百度更早一步。今年9月阿里舉辦杭州雲栖大會,宣佈汽車戰略升級——從車向路延展,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阿里幾乎是調動了集團全部資源進行配合。阿里雲負責搭建智慧高速雲控平台;AliOS主管車路交互;達摩院負責研製路測要安裝的感知硬件;高德、千尋負責高精度地圖;就連支付寶也將接入高度付費場景。
儘管阿里和百度都走在探索“人車路一體化”的道路上,但細微之處還是有所差别。從上一段可以看出,阿里要做的是自建生態,從雲計算到高精地圖、從智能芯片到感知硬件,阿里一肩擔起,這也是阿里的一貫風格。
但百度顯然沒這個打算,百度大大方方的宣佈2018年年底開放APOLLO車路協同方案,把平台提供給合作夥伴,大家一起來搭建完整的生態。目前,百度Apollo在全球範圍内的夥伴包括金龍客車、江淮、北汽,甚至還有微軟、TomTom和博世。
兩種方式說不好孰優孰劣,畢竟阿里和騰訊做新零售,也是一家大包大攬,一家海納百川。眼下看,這兩家的新零售都做的還不錯。在無人駕駛領域,百度和阿里兩家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人車路一體化”,哪家會更成功同樣也不是短期内就能說清楚的。
說起騰訊,這家一貫敏銳的公司,在無人駕駛這件事上倒顯得尤其謹慎。近來雖有所動作,但卻自定位為一家“自動駕駛係統完整的軟件與服務提供商”,希望通過做好“連接器和零配件”,助力整個無人駕駛行業的發展。
不管怎樣,BAT三家都入場無人駕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註定了無人駕駛會是未來數年間絕對的風口熱點。這一局,是重新回歸科技公司賽道早早佈局的百度會赢,還是揚長避短、自建生態的阿里會勝出,亦或是財大氣粗搞投資、甘做服務商的騰訊會後來居上?讓我們拭目以待。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