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大佬們站隊川普:沒錯!聯準會現在就該停止升息了
華爾街見聞 2018-12-18 14:07
聯準會 FOMC 會議周二召開,並在周三宣布貨幣政策結果。市場普遍預計迎來今年內第四次升息(2015 年起的第九次升息),但越來越多的金融大佬們開始「站隊」川普,呼籲應暫停升息。
曾受僱打理索羅斯旗下量子基金的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 Stanley Druckenmiller,以及前聯準會理事、一度被認為是聯準會主席熱門競爭人選的 Kevin Warsh,周末聯合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專欄指出,美國經濟無法承受重大的政策錯誤,聯準會應暫停高利率與流動性收緊的「雙重閃電戰」。
文章認為,儘管美國經濟在 2018 年強勁增長,今年 GDP 增速或達到 3.25% 的多年高位,勞動力市場也保持強勁,但就業市場是個滯後指標,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先導指標已經發出警示信號:
「過去三個月,美國以外的主要經濟體增長開始減速,全球貿易增速也顯著放緩,較年初減少了 1/3,美國經濟無法從海外影響中完全隔離。
美國金融市場可能在量化寬鬆政策啟動以來首次展露真面目,特別是銀行類股從 10 月 1 日起跌了 15%。住房、交通和工業等經濟敏感領域也呈雙位數下跌,比整體大盤表現還差。信用市場在走軟,主要大宗商品下跌都是不詳的預兆。」
文章建議,如果聯準會新的原則是「依賴最新數據作出調整」,那麼應切實將最新的數據融入到即將到來的政策決定中,而不是允許一部分官員跳出來「暗示」明年升息可能放緩:
「聯準會應該少擔心如何精準修改與市場的溝通策略,而是更為關注如何設定正確的政策。最近幾個月,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展示了新的意向,對探討正確的政策利率設定態度更為千謙遜,並謹慎地回撤了前瞻指引,這一點與前幾任主席大為不同,是很受歡迎的舉動——但是還不夠。」
文章的主要論點是,升息的同時伴隨縮表政策很不明智。雖然 15 個月前聯準會就開啟了削減資產負債表的行動,但在全球其他央行轉向量化緊縮(QT)之前,聯準會縮表的效果大部分被其他央行持續買債(QE)抵消掉了,但過去幾個月裡,全球央行開始集體從市場中收緊整體流動性了:
「進入 2019 年,全球的量化緊縮預計會加速進行。再加上聯準會升息的預期,兩項政策時間點的結合不可能更糟糕。」
文章據稱認為,聯準會已經到了「需要抉擇的時刻」。鮑威爾任下的聯儲正在迎接柏南奇時期以來(2007-2008 年)最嚴重的政策挑戰,這需要外界給予耐心與可知、而非責備,但「時間不等人」,聯準會最好手段是打破升息與縮表的預設思路。
文章認為,升息和縮表是當下只能二選一的政策。他們認為,美國經濟在明年能持續更強勁的表現,但前提是聯準會或美國政府任何一方都不犯重大的政策錯誤。對聯準會來說,「目前」(for now)應該停止更高的利率結合更趨緊的流動性,而且現在也不適合執行鷹派的貨幣政策:
「在最理想的世界中,聯準會在 2010 年美國結束經濟危機時就應該結束 QE 買債,也許有助於平抑資產價格高漲、政府債務爆炸式增長、高風險的企業債務催生、財富分配不均等現有問題,也可以有效避免埋下未來金融失衡的引線。
(但上述情況沒有發生,)在第二理想的世界中,鮑威爾領導下的聯準會應該快速與果斷地縮小資產負債表,然後再升息。在沒有升息的背景下,聯準會的量化緊縮可能對實體經濟產生更小的干擾;資產價格也許能找到更持久的平衡狀態,給未來增長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需要鷹派政策的時間點是 2010 年代初期,當時新一輪經濟周期剛啟動,全球經濟還有充足的動能。但當危機來臨和經濟需要額外貨幣寬鬆時,是需要鴿派政策的時間點。僅當未來更有增長潛力而非充滿危險時,才適合鷹派。」
進入 11 月以來,包括主席鮑威爾在內的多位重量級聯準會官員,對美國經濟與升息路徑展望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僅升息路徑存在重新討論的可能性(也是美國總統川普對聯準會的火力集中點),縮表政策也可能在明年給出更明確的指引。
聯準會官網已在 11 月中旬宣布,將研究用於制定貨幣政策的「策略、工具和溝通做法」,並成為最近 FOMC 會議討論的主題。鮑威爾表示:「隨著勞動力市場接近最大就業,通膨接近 2% 目標,現在是評估如何制定、實施和溝通貨幣政策的好時機」:
聯準會將於 2019 年 6 月 4 日至 5 日在芝加哥召開會議。會議上將由央行以外的人士發表講話。全美各個地方聯儲也將舉辦公共活動來獲得外部資訊。最近的 FOMC 會議上,官員們討論了如何應對下一次經濟衰退,並不排除將基準利率再度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以及重啟金融資產購買。
儘管 Stanley Druckenmiller 與 Kevin Warsh 的專欄文章將討論重點放在了縮表政策上(資本市場流動性),但川普與白宮官員更看重其對聯準會「應暫停升息」的呼籲。川普一周內三次抨擊升息政策,白宮首席貿易顧問納瓦羅也符合川普的觀點,認為沒有通膨的情況下不需要升息。納瓦羅在接受 CNBC 專訪時特別指出,「總統的觀點並非孤立無援」,引用的正是上述專欄文章。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