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國政府關門〉掃到颱風尾 今年IPO企業只能坐等 生物科技公司恐捱不過去

鉅亨網編譯張祖仁


今年原本應該是 IPO 的重要一年,但美國政府關門可能會讓其中一些企業受害。

美國政府部分關門 10 日已進入第 20 天,看不出有任何緩解跡象,並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的大多數員工暫離職位。根據 SEC 的數據,4436 名員工中只有 285 人上班。


然而,律師 Alan Denenberg 表示,SEC 接受企業申請首次公開募股 (IPO) 的系統 EDGAR 仍處於開放狀態,導致「大量且不斷增加」的案件積壓。Denenberg 是 Davis Polk & Wardell 的合夥人,曾參與 Twitter (TWTR-US)、Roku (ROKU-US)、Yelp (YELP-US)、Unity Biotechnology (UBX-US) 和 Akcea Therapeutics (AKCA-US) 等公司的 IPO。

他說,「我們仍然希望今年將成一個重要的 IPO 年。」

至少有 6 家科技公司暗示將在 2019 年上市,其中,Uber 和 Lyft 公司已公開表態。生物技術公司 Gossamer 和 Allector 最近也申請了 IPO。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關門的僵局週三 (9 日) 仍在繼續。川普總統在與眾議院議長 Nancy Pelosi 及參議院少數黨領袖 Chuck Schumer 的會議中中途退場,稱這是「完全在浪費時間」。

Denenberg 說,「隨著關門天數的增加,SEC 積壓的案件只會不斷上升。」

雖然這可能不會傷害擁有大量資金的大型企業,但它可能會對其他企業造成傷害,比如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公司。

Denenberg 指出,「這類企業並非擁有大量資產負債表的一號角色。它們指望將這次 IPO 作為下一輪融資來推動他們的試驗,做計劃中想做的其他事情,向 FDA 提交申請。」

所以現在它們開始考慮替代方案。他說:「它們已經開始進行 B 計劃,坦白地說,這可能並不具有吸引力,甚至可能對它們無法提供合理的條件,因為它們不知道政府關門什麼時候會結束,或者它們的案件什麼時候開始審查。」

這可能意味著它們也許會出售公司或尋找更多類似於上一輪獲得的私人融資,而不是他們在 IPO 中尋求的募資升級。

Denenberg 說,「它們將被迫調降估值,只為了向銀行多爭取一些資金。」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