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盛漲近10% 銀行股將引領美股走出低谷?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2019-01-17 12:30
財經節目主持人 Jim Cramer 週三表示,美股近日脫離低點上揚,可能歸功於一個關鍵產業:銀行。
在高盛 (GS-US) 股票創 10 年來最棒交易日後,他表示,「如果檢視金融股這難以置信的 9 日漲勢,那只有一種說法:銀行股正引領市場走出熊市深淵。」
Cramer 認為,這波漲勢部分係因高盛和美銀 (BAC-US) 財報明顯優於預期,部分則因銀行股去年遭到「急劇」拋售。
去年底那波短暫但惡性的熊市中,銀行股嚴重下跌,最嚴重當屬高盛,自 11 月高點 234 美元一路下降至低點 151 美元,這樣的跌勢可能也因 1MDB 醜聞案變得更嚴重,就算計入週三 9.54% 的漲幅,高盛股價仍只在 197.08 美元。
對 Cramer 而言,這走勢表明投資者正要開始把握銀行股了。
「我認為,投資者已經開始意識到銀行股實際上比以前更賺錢,是真正字面上的賺錢,不是比喻性的賺錢,銀行能賺錢是因為風險更低、雇員更少,因為科技取代了一堆白領工作。」
所以,「現在買進銀行股還不會太晚。」
Cramer 論點
他評估大型銀行時最愛的衡量標準就是有形賬面價值,亦即如果關閉且完全清算營運時,一家銀行的價值多少。
他指出,像高盛的股價就是極度打折的水準,「高盛有形賬面價值是每股 196 美元,僅略低於目前交易價格一點點,這太荒謬了,他們賺的錢比賬面價值多那麼多,但是卻沒有得到任何信任。」他稱,十多年來從沒看過銀行股與現實這麼脫節。
他也指出,擁有 2600 萬行動 app 活躍用戶的美國銀行恐怕也沒取得應有的信任。單就去年第四季,該 app 登入次數達 15 億次,美銀抓準了千禧世代,每人只要有智慧手機,就是美銀的潛在客戶。
「就我看來,這是一個成長的公司,不過偽裝成一家無聊沈悶的銀行。」
他稱,就像 90 年代出現 (儲蓄和貸款) 危機,當時銀行股遭大幅拋售,在經過數月又數月的表現不佳後,新買家開始發現銀行股基本面已經改變了,「銀行股已開始好轉,這些銀行股也飆升到新高點。如果這次的劇本又重演,我一點也不意外。」
倘若 S&P 500 占比 20% 的金融產業能夠恢復元氣,廣泛市場就能「看到明顯的漲幅。」
「很多人會說,『噢!終於拉平了,可以下船了。』我勸你別這樣想,有很多投資者還等著一波波漲勢要進場,老實說,我覺得他們是對的,現在別退出。當然,你得比人家早一步進場才行。」
高盛
高盛公布財報後,週三股價漲逾 9.5%,華爾街各投行紛紛向客戶發出看漲的訊號,以下摘要一些投行對高盛財報的看法與給予的股票評級:
富國銀行:評級「優於大盤」
「財報反映出資本市場營收年比優於同業 (下降 1% Vs. 下降 7%),係因顧問業務表現優於預期 (年比上升 56%).. 這很重要,因為這顯示,儘管發生 1MDB 醜聞案,高盛的授權業務還是不受影響..... 本季度主要的疲弱點在 FICC,年比下降 18% (但與同業表現相符),展望未來,能源價格反彈可能有助之後的業績....。」
(FICC 意指固定收入、貨幣和商品交易。)
摩根大通:評級「加碼」
「FICC 營收年減 18% 至 8.22 億美元,信貸產品的營收淨額年比大幅下降,且利率產品的營收淨額也下降..... 商品、貨幣和抵押證券的營收淨額基本上沒有變動... 我們仍認為,高盛營收成長的計畫是正確的,實現了正面的營運槓桿,帶來有吸引力的資本收益和 TBVPS 成長...... 我們也認為高盛股票還有其他重要的推力,例如,自 2018 年波動的回升、商品業務好轉、優於同業的成本管理方式...。」
給予「優於大盤」評級的投行尚有 Evercore ISI ,其餘投行包括花旗、UBS 均給予中性評級,巴克萊則給予等權重評級。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