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躉購費率爭議〉調降恐壓縮建置成本 供應商將面臨挑戰
鉅亨網記者彭昱文 台北 2019-01-23 23:21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_next/image?url=https%3A%2F%2Fcimg.cnyes.cool%2Fprod%2Fnews%2F4272846%2Fl%2F876a63f5142d1dfbd0e7163061c9b4dd.jpg&w=3840&q=75)
今年度躉購費率卡關,開發商之一的 CIP 表示,躉購電價下調,除了會造成供應商成本空間壓縮外,對銀行融資也將造成影響,供應商中鋼 (2002-TW) 也認為,下調費率恐導致供應商面臨訂單流逝的情形。
CIP 財務長徐正穎表示,躉購費率若由每度 5.8 元下調至 5.1 元,影響的不只是供應鏈成本增加,更可能會影響銀行的融資額度,均不利離岸風電發展。
中鋼執行副總王錫欽更列出建置成本,他表示,去年度的躉購費率 5.8 元時,每 1 百萬瓦建置成本約 1.75 億元,但今年若下調至每度 5.1 元,每 1 百萬瓦建置成本將下滑至 1.55 億元。
他表示,像是美國具有油井平台建造、水下基礎建設的基礎,但建造離岸風機,每百萬瓦的成本仍高達 3.7 億元,而台灣在沒有任何基礎下,每百萬瓦 1.75 億元,其實建置成本已經相對較低。
不過他也指出,成本調降還不是最壞的情況,若繼續躉購費率繼續卡關或調降,導致供應鏈無單可接,這才是最壞的情況。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