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要吸引資本流入 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宣傳
Christopher Balding 2019-02-11 23:58
中國政府將放鬆外商投資限制宣傳為金融市場的自然開放。現實情況是,中國需要資本來維持經濟運行,而問題在於投資者是否會相信這種宣傳。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上個月公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QFII) 可投資於股票、債券和其他金融產品的總額度增加一倍至 3,000 億美元。中國多年來一直拒絕開放金融市場,所以這種變化,加上 1 月末宣布的放寬 QFII 制度投資範圍,這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問題在於,中國不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題材。
根據彭博彙總的數據,海外機構僅動用了之前 1,500 億美元額度中的大約三分之二,即 1,010 億美元,因根本問題在於中國不再有大量的盈餘流入。
截至 2018 年 9 月,中國經常帳戶正式出現 50 億美元的小額赤字,銀行數據顯示經常帳戶資本淨流出 320 億美元,這個國家極其需要資本。
政府一直在力爭進入被動投資指數,例如由 MSCI Inc. 編制的指數,這樣就可能導致數千億美元資金流入。北京方面已經表示會開放銀行和證券市場,希望籍此吸引外國投資者。它還需要吸引外國資本購買國內投資者和銀行難以消化的債券發行。
當整個經濟模式都依賴於資本積累時,淨流入的扁平化會抑制成長前景。這種開放主要不是因為對外商投資和知識溢出效應的正統利益剛剛萌生了信念,而是與保持資本流動的能力有關。
對於一個直到最近都在強勁成長的經濟體而言,這或許顯得有悖常理,但由於歷史投資糟糕的回報率,中國正在受到越來越強的資本約束。北京方面一直在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促進銀行放貸,並且會在銀行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讓中國人民銀行購買他們的融資產品。與其儲蓄率高、資本充裕的聲譽形成對比的是,中國越來越面臨切實的制約。
因外國基金經理匹配指數權重而流入的被動部署資金幾乎無助於改善中國的財政狀況。這個國家已經達到了大數定律。2007 年,中國的經常帳戶盈餘達到 GDP 的 10%,或 3,530 億美元。2017 年,盈餘下降至 1,650 億美元,但這僅占 GDP 的 1.35%。即使淨流入大規模恢復,其與 GDP 的比例也會越來越小。
更糟糕的是,隨著老齡化人口的退休,儲蓄率也在下降,而外國投資者越來越不願意進入一個正處在貿易戰之中且增速不斷放緩、槓桿過高並由國家控制的經濟體。
想要重振資本和金融市場,中國需要進行更多實質性的改革。擴大額度是一條不錯的消息,但如果對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法律保護的力度缺乏信心,那麼海外資產管理公司還是會猶豫不決。作為衡量信心的一個良好長期指標,外商直接投資自 2017 年以來僅成長了 3.5%。
本文作者 Christopher Balding 原為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商業及經濟學副教授,著有《主權財富基金:貨幣和權力的新十字路口》(Sovereign Wealth Funds: The New Intersection of Money and Power)。本文內容並不代表彭博編輯委員會或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