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是我不理財 而是無財可理.. 美國嬰兒潮世代的退休危機
鉅亨網編譯黃欣 2019-05-01 20:00
回首 2008 年次貸危機,10 年時光已經過去,如果說,現在的美國人面正面臨另一個即將到來的危機,而且會比當年的次貸影響更多人,你會覺得驚訝嗎?
美國社會正面臨著退休金危機,因為美國人所仰賴的三大退休後金錢來源──社會保險、私人企業退休金計畫、個人儲蓄,看起來都並不樂觀。
美國國家退休計畫聯合會 (NRPC) 在四月上旬舉辦的全國退休規畫周 (National Retirement Planning Week) 活動上,公布了最新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美國國民每年可以從社保申請的年金只有 1.4 萬美元;年紀在 56 至 61 歲的嬰兒潮世代中,只有 23% 有私企退休金可以領;而年紀更大的嬰兒潮世代中,只有 38% 有退休金可以領;整體嬰兒潮世代之中,則有 45% 完全沒有為退休儲蓄。
如此看來,退休理財當為重中之重,不過有點 tricky 的地方是,如果退休基金錯誤高估了投資部位在未來的報酬率,會導致政府與個人現下所投入的資金,無法在未來產生預期的收益。
複合平均報酬神話
投資理財網站 Real Investment Advice 分析認為,華爾街近年來所大力吹捧的「複合平均報酬」神話,正是導致美國政府與民眾,普遍對退休遠景誤判的原因。因為,華爾街銀行的計算,建立在一連串的假設上,假設投資組合每年能以相同的速度成長、假設人們直到退休前,每個月都能保持收入水準、保持儲蓄比例。
用這樣的方法去計算,可能會得到「只要從 35 歲開始固定存上 50 年,投組的複合平均報酬就會比大盤漲得還多」的結論;有些人會想,那如果我的目標是跟大盤漲得一樣多,不就表示現在可以少存一些錢?
但事情總不如人意。不管複合平均報酬能帶來多好的效果,大前提是人們得「有錢可進行投資」。
富比士於 4 月初發布的美國民眾儲蓄習慣調查指出,有 80% 民眾靠薪水過日子,必須精打細算地用每一分錢;還有 23% 民眾連一塊錢都存不下來。
共同基金機構 Northwestern Mutual 在 2018 年 5 月發布的調查則指出,有 78% 的 18 歲以上美國民眾十分關心自己能不能擁有舒適的退休生活,但是有 75% 的人覺得自己收不到社保年金、有 21% 的人根本沒存款、46% 的人沒為退休金花完後做準備。
高齡化社會下,不能多存一點錢嗎?
同時,人口結構的改變,已逐漸不符合當社保計畫所設計的費率公式。在 1960 年代,每 5.1 個年輕人可以供養一位退休者;到了 2007 年,比例已經縮減成每 3.3 個年輕人就得養一位退休者;而到 2017 年,比例又下降到 2.8 個年輕人。
除了年輕人愈來愈吃力,社保計畫也是造成美國國債壓力難解、預算赤字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既然如此,讓民眾提早為退休生活多存一些錢,是不是就能解決問題了?但美國人缺乏儲蓄,原因就在於過去 35 年以來,物價愈來愈貴、薪水卻沒變多,為了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人們不但沒儲蓄還負債累累。從圖中可以看出,1991 年後,美國民眾薪資與生活支出間的差距愈來愈大,消費者信貸則出現顯著成長。
夾在嬰兒潮世代和千禧世代中間, 身為社會主要中堅力量的 X 世代的負擔也最重。他們上要奉養父母,下要照顧家人;富達稍早的調查指出,有 84% 的 X 世代家裡至少有一位長者要奉養、有 34% 的 X 世代信用卡帳單每個月都沒能順利繳清、38% 的 X 世代每個月要拿 2000 美元以上來攤還債務。他們之中有些人甚至還沒還完學貸,只有一半以下的人能夠每個月存 10% 收入來為退休做準備。
雖說美國有適用於私人企業員工的 401k 退休金制度,類似台灣的勞退,每個月都會從薪水中提撥一筆錢到退休金帳戶中。但是有非營利組織調查發現,將近 60% 美國勞工的退休金帳戶裡根本沒有錢。
等到股市大修正,情況會更糟
據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 於 2018 年的調查,若是看過去 40 年來的帳面數字,美國人的薪資確實有所成長,但大部份薪資成長都落在了高收入族群,而整體社會的購買力卻與過去不相上下。除了通膨之外,還為撫養家庭的真實成本提升了許多,包括食物、能源、醫療、房價等。
大部份美國民眾都存款不足,未來的退休生活就得依靠社會福利機制,下一波股市重大修正,很可能會揭露出潛伏在牛市循環陰影之處的「退休金危機」。
7540 萬的嬰兒潮世代人群占全美人口約 26%,理論上他們在 2030 年會全部退休,然而實際上,只有 20% 能真正享受退休生活。剩下的人會面臨十分艱困的狀況,差別只在於是退休前縮衣節食,還是退休後錙銖必較罷了。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