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邱志昌專欄】金融類股只能賺現金股利?

亞太區域學會首席經濟學家邱志昌博士 2019-05-20 07:00


壹、前言

是否是台灣金融業,還處於過去所謂 over banking 仍然尚未解除;金融類股在 2008 年金融風暴之後,始終不是主流、或是說很少當上股市的長期主流類股。在每次大大小小,區域與全球系統性風險中多會中槍;最嚴重的是 2008 年金融風暴,其次是 2012 年歐洲債務危機、2016 年通貨緊縮、2018 年初貿易戰爭。


貳、金融業需要非常專業的貨幣前瞻研判團隊!
(圖一;德意志銀行,鉅亨網)
(圖一;德意志銀行,鉅亨網)

所有系統性風險中,只有一個是所有金融業者皆無法迴避的;就是美元的寬鬆、或是緊縮貨幣政策。美元是所有各國貨幣的主要兌換者,在可直接兌換黃金時還被稱為「美金」。因此美元的貨幣政策,透過所有這種兌換關係,美元對其它貨幣國家經濟多有外溢效果。Fed 寬鬆貨幣政策,一定是有利於全球各國貨幣供給,也會有利資本市場;但是不見得有利於存放款業務、間接金融業務;資金氾濫、放款利率低迷。美元是全球貨幣的主軸,美元的寬鬆意味著全球貨幣寬鬆;因此以存放款作為獲利的銀行業,就得以較低利差貸放給全部產業、消金客戶放款。在寬鬆貨幣情勢下,企業的資本支出會善用低成本、而屆時熱度高的資本市場、資金成本更容易取得,發個公司債便可拿到低價資金擴張經營;因此純借貸歲然大量增加,但是利差有限。大規模的放款必然是低利差、做樣板的;規模再大的間接金融似乎無法贏過直接金融資本融資。這也是在資金寬鬆時代中,歐亞洲三家著名銀行,因為放款利差實在太低了,因此聯合操縱 LIBOR,後來被全球各大金融監理單位罰以鉅款,股價被打得零零落落。

(圖二:美國政府10年期殖利率曲線圖,鉅亨網)
(圖二:美國政府 10 年期殖利率曲線圖,鉅亨網)

對於全球所有金控公司經營的可獲利項目而言,在低利率的時代之前,有價證券似乎是較佳的投資標的,尤其是美債等;殖利率預期寬鬆貨幣政策而下降。美債交易金額龐大、流動性佳;因此成為壽險公司資產配置的最佳標的。但在 BIS 的規範下,投注於有價證券資金仍有風險資產百分比限制,因此即使能大量投資,但是 Fed 寬鬆、美元波動仍然有匯率風險。因此操作債券仍然需要匯率專業判斷,否則所贏得的盈餘將被匯率侵蝕。再則在產業蓬勃發展趨勢下,很多風險多被視為是進入時機,於是不少廠商多會不斷丟入資本支出;有些步調落後、馬後炮的廠商在最後景氣高檔時才決定入市,形成產業景氣高檔反轉之後,本業利益回收不易,多年後造成逾期放款;這也是銀行放款的專業人員常常忽略的;大家多認為有保證、擔保放款,但最後形成逾期或呆帳。放款業務常常放在景氣高峰,相對地最後逼得也得雨天收傘;這兩者多是金控公司誤判景氣,對於景氣沒有循環觀念,低檔畏縮怕事、高檔熱情洋溢。

叁、最安全的往往卻是無聊的投資?

這可能是金融類股股價,這幾年來無法創新高,被捧為主流類股的原因;它既要面對實體資產價格風險、又要面對利率、匯率、各種產業景氣循環變化的判斷。這一些變數多需要非常有前瞻性的各種專業人才,否則往往是面對多元化的層層風險,不知不覺而葬身。像是之前 2008 年時,不少受限公司渴望於資產妥適配置,投入不少名為固定收益的連動債;這種沒有高程度流動性的有價證券,後來因為房地產價格波動,連動債價格節節敗退,造成金融風暴、不少金融公司葬身所謂固定收益。風險係數看似不高的有價證券投資中,骨牌效應使得金融業水深火熱。很多產業的投資多要有深刻的前瞻,只聽信於發行者的結果,偶爾會有血本無歸的無言結局。

(圖三;國泰金控股價長期曲線圖,鉅亨網)
(圖三;國泰金控股價長期曲線圖,鉅亨網)

以台灣最大金控公司的長期股價 K 線圖,就可以見到金融業者要面面俱到的不容易。國泰人壽公司當有遠見,在幾十年前就以房屋租金收益為主要收益。但也是出現不保時刻,在前一大波科技類股價的高峰中,因為市場一片狂熱,部分投入科技業股票,栽了一次大跟斗。但因該公司多有穩定的租金收益,因此對於每年現金股利發放,多可以維持一定可被被接受水平;因此股價的波動區間,似乎還能處於一個有限與可預測區間。其實金控公司對全球金情勢的前瞻,它需要非常有遠見的經濟學家,又需要資深產業專家。對於科技業的發展,金融業應該有領先帶動的人才,但事實除歐美大型投資銀行之外,多數研究多是保守的,能夠大量放款給蘋果或是特斯拉的公司,大概只有美國矽谷那些不怕被倒的創業基金。這些公司宛如台灣的國發基金,或是如數十年前的行政院開發基金,對於科技業勇於投資;目前政府對於生技產業、離岸風電等產業也是率先領航。台灣銀行業似乎是嫌保守,守著國庫、聽命長官、不敢太過造次。而民間金控的突破能力,仍然只是依循順向投資策略,少在逆風中領先投資;至於跨國性的投資,則缺乏整齊團隊隊伍,因此破繭成為投資銀行的速度、是相對緩慢的。

肆、結論;人才要有深度、膽子要大、方向要準確、手筆不能太小!

或許台灣產業與總體經濟發展型態,本身就是以分業方式進行,對於創新、創業的心態較為計較。又要隨時抵擋隨時而來的諸多莫名風險,因此即使網羅一流資深專家,也深怕失之交臂,因此在獲利與現金股利之上,只能步步慢行;要有突破性成果、要冒的風險更大;弄不好則可能動搖國本。如何提升為投資銀行?培植出來像是摩根、瑞銀、PINCO 的公司?這恐怕需要因緣際會與金融業全面勇於對外投資!

(提醒:本文是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投資建議書;只為說明用,對任何股市、個股絕無多空立場;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下跌三黑K線

#動能指標下跌股

#散戶進大戶拋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