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輪遇襲〉事件的另層意義:為亞洲各國敲醒喪鐘
鉅亨網編譯陳秀宜 2019-06-15 10:31
本周油輪在阿曼灣遭受攻擊事件,這已是一個月內,霍爾木茲海峽出現第二次的油輪遇襲。這場襲擊事件,不僅提高了美伊緊張的關係,更為仰賴石油進口的亞洲各國,敲醒了喪鐘。
對於亞洲各國來說,霍爾木茲海峽是至關重要的經濟樞紐,因為亞洲是世界上進口原油最多的區域。日本進口來自中東的原油高達 80%,印尼即便生產原油,也成為了原油淨進口國。
對日本而言,霍爾木茲海峽的地位以往更加重要。在 1973 年石油危機時,日本對可能失去中東原油相當憂慮,因而制定能源政策,轉向替代能源與節約。
然而,2011 年爆發的福島核電廠事件,讓情況變嚴峻。核電廠運轉不足,日本逐漸轉為火力發電,高達 90% 日本的電力都由火力發電供應,這使得石化燃料的使用暴增。
這項轉折,使日本更加倚賴霍爾木茲海峽作為供應通道。2017 年日本進口來自中東的原油攀高至 87%,反而比 1973 年石油危機當時的 78%,增幅逼近 1 成。
若伊朗封閉了霍爾木茲海峽,將會帶來更大打擊,從中東出口的石油與天然氣可能被切斷,將衝擊日本電力供應,並且大幅影響製造業生產。
除了日本,中國也充滿危機意識。此前龐大規模的「一帶一路」政策,主要就是在確保石油供應路線的安全,避免經濟成長動能遭遇風險。
泰國亦密切關注中東的發展情勢。同時,泰國當局也正監控原油庫存數量,確保泰國的國家石油公司 (PTT) 有足夠的庫存,防止任何中東供油中斷帶來危機的可能。
印尼也正努力推動縮減石油進口的計畫。由於印尼盾大貶,加上經常帳赤字的不斷擴大,政府計畫提高國內生產的棕欖油做加工利用。
短期上,美國原油產出的提高,有助於抑制油價大幅波動的風險,但長遠來看,中東能源供應的前景不明,將使日本等亞洲國家續處於風險之中。
這項疑慮,也可能促使本周在日本舉辦的 G20 高峰會上,就能源安全問題進行討論。日本安倍晉三過去曾強調,日本將密切與國際合作,努力維持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