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銷售合同?西門子醫療稱正了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據《法治周末》近日報導,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醫療業務部門(以下簡稱西門子中國醫療集團)採取虛構銷售合同的方式製造虛假業績的行為被其經銷商曝出。據西門子醫療經銷商透露,這種製造虛假業績的方式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昨日(3月25日),西門子中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媒體報導中提及的經銷商所反映的問題,西門子中國醫療集團新任管理層高度重視,也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與業務合作伙伴開展溝通,給予及時回應並收集更多信息,以便能夠進一步了解此事。
2月6日,西門子宣佈裁撤7800個工作崗位,規模超過此前預期的7400人。醫療業務首當其沖,在公司財報中被點名。在一份名為“西門子2020”的檔案中,作為全球前三強的醫療影像公司,西門子宣佈了近11.4億美元的成本削減計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美國實施醫療器械消費稅,歐洲經濟形勢的疲軟及中國市場增速放緩,是影響西門子醫療部門業績的主要原因。
“作為上市公司,一般銷售合同簽訂,合同涉及的總款項就可以計入本季度的財表‘應收賬款’中,並作為本季度的業績增長。”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表示。
1月,一封在各大網絡論壇上流傳的名為《致西門子代理商老闆的公開信》指出,西門子中國醫療集團為了完成季度銷售目標,經銷商被逼簽訂虛假合同,並向西門子中國醫療支付10%貨款的設備定金,從而完成合同額50%業績收入。經銷商表示,實際上並沒有銷售,採購醫院多半只是意向。
“通常情況下,大型醫療器械的銷售流程都是經銷商先在終端銷售醫院中標,簽訂購銷合同后,才會再與廠家簽訂銷售合同。”北京鼎臣醫藥諮詢負責人史立臣坦言。
上述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糾紛的關鍵是雙方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經銷商是否被強迫,若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經銷商也只能認了;但作為上市公司,西門子若真是為了業績虛構銷售合同,投資者是可以維權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