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金管會出招 終結高利儲蓄險亂象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07-01 15:45


撰文: 洪佩玲 攝影: 張家禎

金管會 2019 年 5 月 22 日丟出震撼彈,宣布將整頓高利儲蓄險亂象!保險局預計在下半年公布「傳統壽險死亡保障占保單價值」門檻標準,要求保險公司提高壽險的死亡保障比例,對於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有一半來自儲蓄險的壽險業者而言,恐將經歷一段轉型陣痛期。


政策的實施,或許可以解讀金管會留意到熱銷儲蓄險所潛藏的危機,歸因儲蓄型保單過往大都以「高宣告利率」當銷售訴求點,吸收大量資金,讓壽險業面臨龐大資金壓力,也希望釐清保戶「重儲蓄、輕保障」的觀念。

針對儲蓄險亂象,金管會將祭出 5 大藥方:①調整商品結構、②導正業者追求業績的不當銷售行為、③強化資本結構、④強化保險業匯率風險及資產負債表的管理能力、⑤協助與督促業者順利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 17 號「保險合約」(簡稱 IFRS17)。

3 大利益導向 

儲蓄險亂象叢生

台灣人有多愛買儲蓄險?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資料顯示,2018 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高達 1.17 兆元,其中儲蓄險占市場高達 7,400 餘億元,占市場比重高達 54%。

「評估經理人績效通常以數字為主,但對民眾而言卻非最大利益。」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顧問平台共同創辦人邱正弘表示,儲蓄險成為壽險業熱賣商品的原因,可從 3 大面向探討。

從銀行角度,通路銷售的儲蓄型保單,可以帶來高額的手續費收入,讓銀行獲利增加。從業務員角度而言,由於保障型商品客戶投保前須進行健康體檢,耗時許久,影響客戶投保意願,而儲蓄險理賠金額跟實際所繳交的保費差不多,且理賠爭議較少,容易推動。

再者,保險公司推出的保單主要靠利差、費差、死差與匯差當作獲利來源,當保險公司的保單宣稱儲蓄險預定利率遠高於銀行定存利率時,無形中吸引民眾將資金從銀行轉向保險公司,進而讓保險公司的資產規模快速膨脹。

「要有合理的報酬率才可以宣告,不能亂喊價。」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現在宣告利率喊到 4% 太高了,過去推出高利率保單,現在要靠推新保單的利潤去彌平高利保單的虧損,保險業才能有健全的經營。

「這次金管會調整商品結構勢必降低民眾購買誘因,民眾將買不到過去類似定存概念的保單。」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表示,目前 1 年期銀行定存利率大約 1.09% 左右,過去儲蓄險保單都是主打年複利報酬率(IRR)高於銀行定存利率,但年複利報酬率會跟付出的保費高低相關,未來保單必須多付一些保費在身故保障上,自然年複利報酬率也會下降。

高利儲蓄險實際報酬率

與定存利率相差不大

坊間保險業務員銷售話術所說的利率,大都指預定利率或宣告利率,而非保單的「年複利報酬率」(IRR),購買儲蓄險主要是比較年複利報酬率,但大部分民眾高估了儲蓄險的實際報酬率。

因保戶繳交保費後,必須先扣除必要成本(如管理費、業務員佣金等),剩餘的錢才是保單價值金,也就是未來保戶到期或中途解約的錢,是以真正的「預定利率」去複利增值。但是目前新台幣計價的儲蓄型保單 IRR 其實不到 2%,與銀行定存利率相差不多,定存解約容易且只有利息損失(打 8 折),儲蓄險通常有約定期間,提前解約須支付解約費用,甚至可能損及本金。

目前所謂的高利儲蓄險保單,也會有身故保險的保額及保單價值準備金,而身故保險金減掉保單價值準備金中間的差額就是淨危險保額,淨危險保額越高,代表保障成分越高,花在保障部分的保單成本也越高,這其實對於預期要獲得高儲蓄投報率的保戶是不利的。彭金隆提到,壽險業者這幾年為了拚保費收入,推出的保單幾乎都是淨危險保額很少的儲蓄險,繳交的保費跟到期領回的金額比例幾乎是 1:1。

 

來源:《Money 錢》 2019 年 7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Money 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