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直擊台灣、越南、印尼、緬甸 供應鏈下南洋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07-06 12:07


文╱林鳳琪、邱莉燕

中美貿易戰一波又一波,許多跨國企業已經發現,「大陸製造」真的回不去了!《遠見雜誌》深入剖析,高階回流台灣、中低階布局南洋,已成台商最佳解方。除了台商正在大挪移,其他國家的跨國供應鏈也正在下南洋,前進東南亞。


《遠見》團隊直擊,今年截至 6 月 21 日,台商返台擴產共 3864 億元,全台各工業園區,從高雄和發、嘉義大埔美、台中、桃園各工業區,瞬間冷門大翻身。

《遠見》團隊並前往越南、印尼、緬甸等地採訪,帶回第一手觀察。發現越南已成為外資投資最熱國,FDI 比去年同期成長七成;印尼政經情勢穩定,和碩、寶成、聚陽都選中印尼分散產能;緬甸則是由政府主導拚經濟,成為人力密集傳產的最佳聚點。

供應鏈下南洋,企業的真實狀況與心聲如何?企業又如何在貿易戰中逆勢求生?

「客戶一句話,不轉移產能就轉單,你說,我們能不走嗎?」6 月初,《遠見》記者與人在蘇州的台商通電話,他語帶無奈地說。他的公司做感測模組,在大陸無錫、南昌都有工廠,客戶主要是美國公司。

去年中美貿易戰一開打,一家美系品牌就率先要求他,必須在中國以外地區增設備援工廠,「當時氣氛還沒這麼緊張,沒想到,今年 3 月,就緊急要我們將產能轉出,還說,愈快愈好!甚至強烈暗示,如果我們做不到,就考慮換其他供應商。」

台商紛紛驚醒覺悟 「中國製造,回不去了」

他們唯一競爭對手是一家大陸廠商,已到越南設廠。雖然他自認技術更好,良率高出對手三成,但美國不讓中國製造了,「若涉及高科技、資安,中國製造更是一點機會也沒有!」「我們不轉移產能,只能眼睜睜看訂單被拿走。」

祭出追稅手段 大陸防業者出走

幸好,當初西進時,這位台商的林口舊廠房還留著,最近他決定先把部分設備搬回台灣。但大陸也風聲鶴唳,為防堵業者出走,祭出查稅、追稅等手段,「我看,就連要把機械設備搬回來,都不容易……」蘇州台商愈說愈無奈。

「就算關稅談判和解,中國製造的榮景,也回不去了!」另一位身經百戰的 70 多歲台商,一路觀察中美貿易情勢,下了這個結論。

他分析,表面上美國是為了縮小貿易逆差開戰,骨子裡就是「老大打老二」。過去美國曾這樣對付日本,結果日本經濟失落了近 30 年;這次對中國,也不會短期結束,可能 5 年、10 年,甚至更長!

去年貿易戰剛開始,台商還普遍觀望,但現在大多覺悟,不管結果如何,勢必得準備中國以外的產能,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嚴峻情勢下,「分散產能」已是唯一活路!「這陣子,很多蘇州台商都在移動產能,能回台灣最好,不然就去東南亞。大陸工廠還留著,只是產能分散了,」一位蘇州台商說。

非紅供應崛起 台商轉型契機

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也分析,若未來變成「一個世界,兩個系統」,當然兩邊都要靠,「選邊站,是愚蠢的行為。」英業達也早有準備,除了緊急擴增台灣產能達 3 倍,備援的馬來西亞檳城廠,今年也開始出貨。

面對變局,卓桐華信心滿滿,「台商的應變能力,真的很強!」

過去,中國製造像漩渦,不管願不願意,都被吸進去;如今,這股力量,正在裂解!

喊出打造「非紅供應鏈」,在大陸以外重新建立供應鏈版圖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直指,這次是台商轉型的最佳機會!

他解釋,過去所謂的亞洲供應鏈,從日本、韓國、台灣,再轉到中國、東南亞,每個國家在供應鏈分工上都扮演一定的重要角色。但自從中國改革開放後,紅色供應鏈崛起,「它就像個漩渦,所有能量全被吸進去,台灣在供應鏈的分工角色也沒了。」

加上中國政府對於 AI、5G、未來科技,補貼更是毫不手軟。聚陽董事長周理平以自家開發中的智慧衣為例,在中國,這是政策明訂重點發展項目,不只補助研發專案,就連參加研討會的差旅費都全額補貼,還不限名額,「發展很快,未來會很可怕。」

龔明鑫分析,尤其「中國製造 2025」一宣布,等於最後一哩路,都集中在中國,再賣到美國,這讓美國更焦慮。

不過,這波遷徙潮,貿易戰僅是最後的推力,主要關鍵仍是,中國廉價製造成本優勢不再。龔明鑫分析,過去十幾年來,大陸陸續推出勞動合同、騰籠換鳥、五險一金等政策,很多台商早就想走了,只是下不了決心,一直拖延,這回川普一記重拳,成為最後的關鍵推力,紅色供應鏈逐漸裂解,推了台商一把。

只是,相較於東南亞,台灣不管是購地建廠、人力等都不便宜,加上台灣是貿易孤兒,很少國家跟台灣簽署 FTA,並不是每一家企業都適合回台灣。

經濟部長沈榮津也承認,台商供應鏈遷徙,高階可以回台灣,例如高科技關鍵零組件,涉及資安,一定要留在台灣。中低階最好去東南亞,才是最好的布局。

大馬對台釋善意 願攜手組聚落

龔明鑫透露,自從貿易戰開打後,東南亞各國也紛紛看上台商,去年就密集來台,洽談合作,建立「非紅供應鏈」。他們深知,只要掌握關鍵台商,上下游供應商跟著移轉,產業聚落形成,就會帶來就業機會、稅收、經濟發展。

《遠見》獨家掌握,鄰近馬來西亞檳城的吉打州,已劃定 2000 公頃,希望與台灣政府、產業,合作打造所謂的「非紅供應鏈」聚落。據了解,台灣政府也積極「揪團」中。

越南政府也積極對台灣優質企業招手,創辦公司 58 年的建大工業總裁楊銀明就體悟頗深。

走進建大工業位於彰化員林的全球總部,牆上掛滿了全球各地的工廠照片,包括斗六、深圳、昆山、天津、越南、印尼和美國,楊銀明每回巡廠,幾乎是半個地球跑透透。

布局東南亞 長鏈管理新課題

「越南政府給我們很好的優惠,」楊銀明欣喜指出,越南准許新廠與舊廠隸屬同一家公司,可以用舊廠累積盈餘投資新廠。換句話說,不用再勞煩台灣母廠再設一家新公司匯入資金,既省匯損又省時間。

儘管健身器材不在前三波 2500 億美元的課稅產品內,但健身器材大廠喬山為了分散風險,除了回台,也首期砸下 1200 萬美元,在北越北寧順成工業區設廠,今年 4 月 23 日動土興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喬山在北越蓋新廠,如同 2001 年西進大陸一般。董事長羅崑泉的掌上明珠、喬山業務副總經理羅雅芳被派去上海,8 年後才回到台灣。在大陸,4 個月能蓋好新廠,北越則要抓 8 個月。

在越南建廠這段時間,羅雅芳感受強烈的是,幫忙蓋廠的建商應接不暇地接待大陸新客戶,一個比一個出手更闊綽,進度更紛紛要求提前。

羅雅芳評估,越南當地供應鏈約可供給五成的零組件,其餘在北越找不到的,便由上海廠透過海運過來,再尋求珠江三角洲的電子物料商走陸路供應。

只是,對不少中小型台商來說,很難具備如建大、喬山這樣分散產能的能力。

中小企業產能難分散 「斷鏈」將無可避免

輔導台商全球布局多年的 KPMG 策略長林恒昇指出,「電子五哥分散產能,可能五地設廠,但那些中小型供應商,可能嗎?」光他接觸的台商,就有高達三成私下透露,「走不了,打算做到無法做,就乾脆關廠或賣掉。」

林恒昇進一步解釋,「這些台商並非經營能力差,他們有獨家技術,獲利比很多『毛三到四』的電子業都好,只是產能分散,購地建廠,動輒十數億,對他們而言,就像打掉重練,風險實在太高。」

一位電子業負責人也承認,某些關鍵零組件衛星廠,因為成本、管理,種種原因,想移也移不出來,「斷鏈,將無可避免。」

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也表示,未來,像中國這樣一廠十幾萬工人的模式,不可能再有。「產能分散、短鏈供應、長鏈管理」將是台商未來得面對的課題。

中越邊境新模式 台商自行車供應鏈找解方

6 月 10 日,中越邊界氣勢磅礡的友誼關,一個台商高層參訪團神祕出現。這團 10 餘人,包含台灣上市公司董事長和台廠的大陸總經理,盡數來自自行車製造的上下游大廠,包括鏈條、輪胎到整車等,總市值加總上千億元。

行程安排很特別。一連五天,先在大陸邊境小城憑祥市參訪,再到越南境內諒山市視察。

帶隊的佳日科技董事長簡永昌很興奮。提供台商從選址、營造到機電一條龍服務的他表示,這幾家台灣上市公司,2019 年第一季出貨到美國,總共衰退了 200 多億台幣,所以非常急切,想在大陸以外建新廠、避關稅,正在探索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邊境雙國聯合製造。」

也就是,在大陸邊境的工業區,生產 50%,持續善用大陸技術較佳的人才。再運到越南的邊界生產 50%,善用免稅優勢,拿到越南的原產地證明,外銷到美國。

如果可行,就堪稱兩全其美,他們會在友誼關附近組建起一個全新的自行車聚落,面積有 500 公頃之大。

簡永昌表示,已有一家台商要求 70 公頃,已在憑祥找好地了,越南這邊正在找,兩邊同時要蓋廠。

台商的靈活彈性,在邊境雙國聯合製造的新模式中顯現無遺。

 

來源:《遠見雜誌》 2019 年 7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遠見雜誌》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動能均線獲利股

#營收創高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