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瑞:大健康產業跨領域轉型趨勢—精準醫療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07-25 14:41
文.洪寶山
六月份衛福部公布最新數據,癌症已連續三十七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面對癌症的威脅,健康保健的意識抬頭,日新月異的醫療科技,如何以新型的產業姿態邁向整合式醫療?
KPMG 安侯建業 跨領域的醫療生技產業輔導
作為台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 KPMG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三十幾年來也致力於提供各種企業管理諮詢服務,結合全球專業的財務顧問諮詢經驗,以及資源網路與資訊管道,發展出一套整合性的服務架構。近年有感於台灣逐步走向高齡化社會,高齡化人口對於醫療經濟產業鏈帶來的衝擊與商機,KPMG 安侯建業希望提供相關醫療企業,透過產、學、研界的整合與共識,找出適合台灣經營的階段式架構。
為了提供在地的整合型團隊,特別聘任同時具備醫師與律師執照的蘇嘉瑞醫師,擔任健康照護產業服務團隊的共同主持人。目前 KPMG 安侯建業的團隊是以顧問方式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蘇嘉瑞同時解釋,「我們在三年前成立生技醫療團隊,提供例如:精準醫療、健康照護等產業的輔導,也就是一站式的服務。」
藉由財會事務所,或者管理顧問公司的角色促成產業建立,主要協助技術導入、法規管理以及商業資金的挹注。以輔導對象現有的技術和資源綜合出產業呈現的模式,尋找資金、創投,並且引進管理制度,或者輔導企業上市上櫃或與資本市場串聯,讓整個健康照護在管理或商業方面同時獲得成效。
精準醫療 產業新趨勢
蘇嘉瑞認為,「台灣生技醫療業想要做得很好,一定要有頂尖的科學技術。」因此,跨領域的產業鏈格外重要。除了合適的法規管理與實際的商業模式,台灣的醫療技術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許多醫療機構、生技公司陸續投入精準醫療的研究與發展,這對未來大健康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是重要的突破關鍵。
精準醫療是什麼呢?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於二○一五年在國情咨文中提出以二.一五億美元推動「精準醫療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根據美國政府針對精準醫療計畫的說明:「精準醫療是將個人的基因、環境、生活方式等個體差異都納入考慮後,對於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的新興方法」。
有別於傳統治療總是以一種治療方式,或單一藥物針對所有病人或疾病作診治,精準醫療將每個病患都視為一個個體案例,針對不同病徵、基因等條件進行觀察與檢測,產生不同的治療方式。舉例來說,過去乳癌只有一種藥物治療,但是現在可以針對不同的乳癌病癥,使用不同的標靶治療。
在過去,醫師問診是「對症下藥」,先了解症狀,再思考如何治療。蘇嘉瑞進一步說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異性,就像古人說因材施教,在醫療上也會有『因材施藥』狀況」。簡而言之,精準醫療就是個人化的醫療,主要目的是讓病患在面對疾病時,依照基因特異程度與特質,可以獲得更適合的治療,不同階段提供不同的治療方式,同時,也能減少副作用產生的機率。
跨國合作 法規突破
台灣的醫療產業近年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發展與研究,也同步參與美國跨國的「射月計畫」(Moon Shot)。精準醫療作為新興的醫療技術,在科技設備上講求精益求精,除了技術與國際合作,也要推進法規的鬆綁與管理。由於精準醫療範疇廣泛,相關法規的通過也影響整個醫療技術的前進。
以去年九月通過的特管辦法為例,由 KPMG 安侯建業參與協助政府修正法規,開放同屬精準醫療範疇之一的細胞治療,讓台灣成為全亞洲細胞治療的領頭國家之一。這為細胞治療奠定了長期發展的契機,目前開放六項自體細胞治療,允許由各大醫院向衛福部提出申請,並透過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的機構合作進行治療細胞的培養。
精準醫療看似可以治療部分過去不能治療的疾病,但目前隱性存在的風險也是重點追蹤的方向。「就像新藥開發,會有新的副作用產生。」蘇嘉瑞指出,有些癌症病患或許可以經由精準醫療獲得治癒,但某些可能產生其他副作用,甚至沒有預期的治療效果。即便如此精準醫療的發展仍是全球趨勢,相關安全性的長期觀察與追蹤必須落實。另一方面,也要仰賴政府的法規管理與推廣,在開放現制的同時,也應該扮演監督的角色。
健保大數據與資通訊的結合 台灣醫療前景優勢
大數據的應用,已經成為許多醫療變革的依據。以個人化為中心的精準醫療,針對基因進行分析,透過個人化的基因模式、過往基因的解密以及研究,才能發展出一套個人化醫療的完整體系,相對的,基因庫的蒐集與建立成為首要問題。基因就是一種生理數據,透過基因資料的蒐集作為大數據,並應用人工智慧掌握人體或健康的奧秘,克服照護環境的困難。
對於台灣而言,由於健康保險制度的推行,在醫療大數據的建立擁有極大的優勢。首先,獲得大數據有兩個前提:(1) 資料的完整性和豐富性;(2) 資料庫的建立需要是「好」的資料。蘇嘉瑞表示:「簡單說,台灣是單一健保體系,九九%都是通過同一個系統建立,不像美國或其他國家由不同的保險公司建立,會造成資料數據的分散。」由於台灣健保覆蓋率很高,讓醫療系統擁有完整的數據參考,加上台灣本土的醫療技術在國際上也具備數一數二的水準,這讓台灣建立的資料庫有著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資通訊產業也是台灣的強項。透過台灣的 ICT 產業,無論是雲端、運算,甚至是人工智慧,針對國人健康資料進行分析與對比,醫療技術與資通訊的結合將成為台灣醫療大健康產業的強項。如何從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基因定序到大數據再經由資通訊、人工智慧做一個醫療產出,這將是一個完整的連貫,也是台灣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KPMG 安侯建業的生技醫療團隊也針對這樣的結合,協助許多資通訊產業與醫療機構合作,例如:透過穿戴式的裝置蒐集醫療訊號建立大數據,再透過人工智慧的部分進行資料分析。尤其在台灣正走向高齡化的狀態,怎麼利用醫療資通訊的資源,透過大數據、穿戴式的裝置、遠距照護、智慧醫院等項目結合,來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是產業界與政府能夠著力發展的方向,藉以提供台灣人民一個良善的照護環境。
跨界服務 整合式醫療的推手
在當今許多產業追求轉型,並且做跨領域的產業整合,KPMG 安侯建業跨領域的背景,不只是提供單向服務,而是多方位的彙整。「跨領域後才讓我明白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問題。」蘇嘉瑞說道。由於過去專業技能的訓練,長時間以專業看待產業,當站上平台整合的角色時,才轉而體會如何從需求者的角度看事情,並有效地將各方資源整合在一起,避免以狹隘視角面對產業鏈。
目前台灣的精準醫療產業雖然有人才優勢,但市場較小,在整個產業的整合上也需要加強。最重要的是,在面對道德與法規議題時,法規要能同步修正,才能提供更彈性的生技醫療產業開發,讓台灣的精準醫療與世界標準並行,一同朝向完整產業結構邁進。
來源:《理財周刊》 98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