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太陽能電池廠二路進攻 拚轉型走出營運困境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 2019-07-28 15:00
太陽能廠去年飽受中國六一新政衝擊,在太陽能電池業務越來越難以獲利之下,許多台廠轉而發展更高效的電池,切入利基市場,或轉往下游模組與系統端發展,以期在藍海市場中成功轉型,擺脫虧損,走出營運困境。
中美晶 (5483-TW) 在今年 6 月底時,宣布推出高轉換效率 N 型電池新品 CelonN,在市場都在做 P 型電池之際,先行推出 N 型電池,打算「自己革自己的命」,且已有日本客戶打算包下產能,將陸續開始送樣、認證,預計明年上半年量產。在新品量產後,對毛利率的貢獻將會更高,且今年以來太陽能本業都已獲利。
中美晶也積極耕耘轉投資業務,矽乙烷與矽丙烷供應商台特化今年年底前可望達到單月轉盈,藍寶石基板廠兆遠 (4944-TW) 目前仍處小幅虧損狀態,近來轉型切入砷化鎵領域,將專注雷射應用,明年上半年將送樣,若順利則可望於下半年小量生產。
除中美晶太陽能本業已獲利外,元晶 (6443-TW) 受惠去年起積極衝刺模組產能,模組出貨暢旺,今年來轉型效益漸顯,第 1 季已中止連 10 季虧損,成功轉盈,且已接獲大型地面電廠太陽能模組訂單,從 6 月起出貨,訂單金額將占下半年營收的 6 成以上,年底前逐月貢獻營收,成為轉型效益最早顯現的太陽能廠。
茂迪 (6244-TW) 今年第 2 季模組與系統業務營收占比已過半,電池業務則不到 5 成,營運轉佳。今年營運重心將放在模組及系統業務,看好台灣太陽能市場受惠政府積極推動能源政策,而快速增長,可望邁入 GW 規模名單之一,營運表現也將因此受惠。
除持續深耕下游業務外,茂迪也持續與工研院合作,發展高效矽晶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預計今年第 4 季進入量產階段,以維持高效太陽能電池競爭力。
聯合再生 (3576-TW) 則是今年模組出貨量顯著成長,全年可望達 1GW(十億瓦),若國內需求升溫,將考慮在屏東建置 400MW 的廠房,目標為在台模組市佔率逾 5 成,且目前在全球開發中的案場規模共約 1GW。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下跌三黑K線
#弱勢下殺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