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華為遭美禁的46間子公司 原來高達11個是核心研發中心

鉅亨網編譯陳佾煒


美國針對中國科技巨頭的打擊手段並未減少,目前美國雖然延長了華為的 90 天「禁購寬限期」,但事實上仍有 46 間重要子公司仍在週一 (19 日) 遭美國列在禁止出口的實體名單,其中 11 間子公司是華為的重要研發中心。

目前華為主要研發中心至少有 11 個,其中包括英國、義大利的研發中心,皆被美國列入 46 個附屬公司的制裁名單中,除非得到白宮的批准,否則美國公司將無法進與之進行交易。



日經報導,目前華為已有 100 多家華為分支機構被禁止與美國公司進行交易。在此之前,只有比利時的一個研究中心被列入黑名單。

台灣經濟研究院資深科技分析師 Chiu Shih-fang 表示:「這表明美國政府正在擴大對華為的打壓規模。」「如果這些設施失去對美國技術的訪問權,那麼黑名單的政策可能會降低華為的研發能力。」

佳富龍洲 (Gavekal Dragonomics) 的技術分析師 Dan Wang 表示,被列入黑名單「將限制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能力」。

「禁購令寬限期的延長,並不代表美國政府打算放鬆其控制權。」 Dan Wang 說道。

11 個新增的研究基地包括華為米蘭研究所和英國綜合光子學中心。據華為官網稱,米蘭中心是華為首間全球研究機構,並聘請該公司最著名的科學家 Renato Lombardi 研究微波、移動和衛星通信中使用的技術。英國中心則專門開發光子設備。

另一個被列入黑名單的研究中心位於中國,其中包括華為聲稱是全球最大的路由器測試設施的北京研究所,以及開發存儲技術的成都研究中心。

華為週二 (20 日) 批評商務部的行動具有政治動機。華為表示,華盛頓試圖「壓制華為的業務將無助於美國實現技術領先。」

這一舉措對華為造成了打擊,其已撥出針對義大利和英國達數十億美元的新投資,以擴大研究設施。

華為對研發的積極使他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並有助於推動集團電信和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快速擴張。

研發對於公司實現自給自足至關重要,且可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目前有近 9 萬名員工參與研發,約佔華為員工總數的 45%。其研發支出共計 1015 億元 (143.7 億美元),相當於去年總收入的 14.1%。根據華為資料顯示,公司近 10 年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已超過 4800 億元。

根據該公司 2017 年底出版的「探索者:華為故事」一書,集團在全球共擁有 15 個研究中心和 28 個專業中心。

美國表示,新的黑名單是必要的,以確保它先前所施加限制是有效的,蘭德公司 (RAND) 資深國際防務研究員 Timothy Heath 說:「商務部增加附屬公司以阻止華為試圖規避制裁。此舉將進一步限制華為獲取美國技術和服務的能力」

市場認為,從美國商務部長 Wilbur Ross 週一 (19 日) 發表的聲明中觀察,美國似乎也在擴大反對中國科技的範圍,因美國第一次敦促「消費者轉換商品,並遠離華為設備」。

到目前為止,華府已經將華為的電信設備標記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但沒有出現針對其智慧型手機或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週日稱華為是國家安全的威脅,並表示美國可能將斷絕與該公司的任何業務關係,這是他在 6 月 G20 論壇期間發表的聲明,允許美國公司向華為發貨。

律師兼政治風險顧問 Ross Darrell Feingold 表示,美國政府不可避免地會勸阻消費者購買華為手機。他說,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對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的限制,這是一個象徵著亞洲國家科技迅速發展的公司。

Ross Darrell Feingold 指出:「即使美國和中國在近期達成貿易協議,華為在美國政府看來仍是一個長期問題。」

「從白宮對中國採取的態度來看,意味著在貿易、學術界和軍事部署上,兩國皆存在著許多壓力點,而華為是美國對中國適用的眾多壓力點之一。」Feingold 說道。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