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擦亮MIT招牌 四大指標證明台灣製造再受關注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19-10-01 16:35
美中貿易戰引發台商回流潮,也重新擦亮台灣製造 (MIT) 的招牌,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分析,包括台對美出口成長、海外生產比例下降、投資台灣比重成長,以及實質投資指標回升等四大指標,證明台灣製造再度受到市場關注。
過去 20 年受到台商出走的影響導致投資大量外流,我國產業普遍有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現象,產業也面臨空洞化威脅,但美中貿易戰不確定性威脅加上政策推力,讓台商紛紛將產線搬回台灣躲避關稅威脅,意外擦亮台灣製造的招牌。
馬鐵英表示,台灣製造動能逐漸增溫,首先在出口部分,今年前 8 月台灣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平均增加 18.6%,較去年增幅 7.6% 明顯成長;台與美的貿易盈餘今年 8 月約 79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 50 億美元增加。
進一步觀察美國進口市場中,台灣份額也持續增加,今年 7 月台灣自美國進口比重從去年 6 月的 1.8% 增加至 2.2%,其中又以機械設備、自動化數據、電信等成長幅度相對明顯。
而台灣在海外生產比率 (OPR) 下降,今年前 7 月整體 OPR 降至平均的 50.5%,低於 2018 年全年 52.1%,以產品類別來看,包括信息和通信產品的 OPR 同期下跌整整 2 個百分點至 92%。
馬鐵英指出,政府釋出政策利多力推企業回流「投資台灣」也成為台商鮭魚返鄉的助力,根據經濟部投資台灣辦公室的統計,今年以來累計共 129 家台商申請回台,金額規模達 5767 億台幣,金額比重占整體 GDP 約 3%。根據官方估算,今年投資申請預估可達新台幣 7000 到 8000 億元,其中約新台幣 1868 將在於今年內實質投入。
在實質投資部分,馬鐵英表示,GDP 口徑下總固定資本形成 (GFCF) 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增加 7.2%,超越去年的 2.5%,預期今年 GFCF 可望達到 5~6% 的增長,成為近 9 年來最高增幅。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