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救經濟有效嗎?一旦觸及「逆轉利率」恐收反效果
鉅亨網編譯陳世傑 2019-10-09 19:30
《彭博社》報導,在經濟放緩的趨勢下,已經迫使美國聯準會 (Fed) 和歐洲央行 (ECB) 等各國央行相繼降息,但事實上央行們也已意識到寬鬆政策並非萬靈丹,當過度寬鬆下,利率水準一旦觸及「逆轉利率 (reversal rate)」 ,寬鬆政策可能反而產生反噬效果。
註:「逆轉利率 (reversal rate)」 指的是,當央行將利率降低到某種程度,反而會損害銀行業獲利、降低銀行業放貸意願,進而反而傷害到實體經濟,該理論主要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Markus K.Brunnermeier 和 Yann Koby 兩位教授所提出。
FIM Group OYJ 首席經濟學家 Timo Hirvonen 表示,目前看來,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有意在經濟不景氣時採取降息,美國聯準會和英國央行則不以負利率為必須採取的選項。
據《彭博社》對經濟學家所做的調查顯示,市場預期,Fed 與英國央行 (BOE) 最多降息空間只能降至零利率,否則就將觸及「逆轉利率」引發反效果。
而在「逆轉利率」的反壓下,歐洲央行則最多可以將存款利率再從當前的 -0.5% 下調至 -0.8%、日本央行則最多將主要利率從當前的 -0.1% 降至 -0.35%,這也顯示了歐、日央行的未來降息空間,可能所剩無幾。
目前歐洲金融業也早已出現反對負利率的聲浪,因歐洲央行長期實行的負利率政策已嚴重壓縮銀行業獲利、壽險業也多年來持續面臨保單「利差損」之窘境。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 (Kuroda Haruhiko) 兩年前也曾發表過對於「逆轉利率」之看法,黑田當時表示「逆轉利率」不僅損害銀行業獲利,也會降息銀行業放貸意願,實際上是對經濟的傷害,而非幫助,黑田也支持「逆轉利率」之理論,認為如果利率水平過低,可能對金融機構造成過大壓力,最終將損害貨幣政策效果。
目前市場懷疑降息效益的雜音也愈來愈多,一派經濟學家甚至認為,全球央行利率如果再度進一步下調,可能引發資產泡沬並傷及生產率。
彭博首席經濟學家 Tom Orlik 即表示,全球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利率已長期降至負利率水平,事實上,在零利率附近,降息的成本就可能已超過了效益。
KPMG LLP 首席經濟學家 Constance Hunter 也認為,就通貨膨脹的預期以及激勵投資和支出來說,負利率的邊際效益,可能比想像中還要來得低。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