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過關!美財政部匯率報告 印證台灣央行干預力道漸緩
彭博資訊 2020-01-14 18:07
或許是對於放手台幣匯率波動更有自信,也或許是當前雙向調節、道德勸說等干預手法更為高超,總裁楊金龍治下的台灣央行似乎在減少外匯市場的直接干預,而美國財政部的最新報告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根據美國財政部甫公佈的外匯報告,台灣央行淨買匯金額在 2018 年下半及 2019 年上半年共為 10 億美元,相較於 2018 年全年淨買匯約 20 億美元,干預規模佔 GDP 的比重也從 0.4% 下降至 0.1%。
儘管美國財政部也承認這個估算數字能參考的公開資料不完整,然而就趨勢看來仍符合一些分析師與交易員實際觀察:台灣央行對於台幣波動的容忍度已漸漸較過往有所提高。
自 2018 年初央行總裁楊金龍上任後,央行作風也趨於透明化,楊金龍對於進場干預或是拉尾盤都曾坦言不諱,央行何時進場、何時放手自有其節奏。
例如,台幣兌美元在去年約 12 月中旬後開始出現明顯的拉尾盤、即回吐盤中升幅,不過 1 月開始後這情況漸漸減少;而在周末台灣大選順利結束後,台幣周一收盤正式攻破 30 元整數關口,也都反映央行跟隨市況移動防線的意向。
「央行以前會有個紅線,可能會真金白銀去守,或是讓市場自己不敢越線,現在紅線比較沒那麼明顯,」法國外貿銀行經濟分析師吳卓殷稱。他並表示,在最近跟隨外圍環境升值及在沒有影響出口競爭力下,央行也比較不會執著於單一的匯率紅線目標。
據台北外匯,台幣兌美元周二延續漲勢,一度觸及 29.850 的 19 個月盤中新高,不過隨著美元低接買盤進場,午後回到 29.900 弱方,尾盤進一步拉回,終場報 29.942 元台幣,為連兩天收在 30 元強方。
接近門檻
美國最新報告中所涵蓋的時間段為 2018 年下半及 2019 年上半,除了直接干預項目外,在另兩個是否為操縱匯率的認定標準裡,台灣仍僅違反經常帳盈餘過高這一項、占台灣 GDP 的 11%,超過美國的標準 2%。台灣在 2016 年至隔年曾三次被列入觀察名單,之後在 2017 年 10 月除名。
不過,這次報告特別指出台灣與泰國已接近突破關鍵門檻,並提及對於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 Brad Setser 的一份研究報告感到疑慮,該研究稱台灣央行利用未揭露的換匯交易進行干預,估算總規模可能達 1300 億美元,甚至有可能高達 2000 億美元。
楊金龍之前曾向彭博回應稱,台灣央行從未用換匯 (SWAP) 方式來干預外匯市場,SWAP 市場的操作只是貨幣市場的工具之一。
財政部這份報告原本該在去年 10 月份公佈,但伴隨報告相關的政治口水成分加重,這回一直拖到了 1 月,才在美中本周即將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前出爐,報告並摘掉了去年 8 月以來貼給中國的匯率操縱國標籤。
維持匯率穩定為法律賦予台灣央行的任務之一,在管理浮動的外匯政策下,台灣央行不可能放任自由波動。美國財政部的關注持續,意味著台灣央行仍必須在美方的容許範圍中仔細估算出手時機。
央行當然也還有其他管控手法。例如對於外資匯入的非實體投資,幾乎是明講只歡迎進台股,匯入後未於一週內購買股票就會要求匯出。此外,將外資持有大量台幣存款餘額者約 20 家列入觀察名單,透過保管機構瞭解其匯入資金未投入股市緣由,並要求其依結匯申報用途投資境內證券。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