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防疫》駭客、工程師鍵盤救國 實名系統72小時上線幕後
商業周刊 2020-02-15 11:33
文●管婺媛
台灣,正上演一場獨步全球的實驗。獨特的健保系統,加上完善的通訊基礎,官民的充分合作,以及高技術的熱血駭客,讓台灣在 72 小時內,推出穩定的口罩實名限購系統,這放在全球其他國家,均難以複製。
2 月 3 日晚間 9 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記者會宣布:3 天後,民眾購買口罩改採實名制,大家根據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成單、雙號,憑健保卡到藥局購買,每人 7 天內限購兩片。
爆肝 3 天改好系統上線
網友:火急時程,光想都頭皮發麻!
消息一出,網路討論瞬間炸開,褒貶批評各有,還有網友特別將那場記者會的關鍵句標示出來:健保署在兩天內會修改全國電腦資料庫系統並完成測試,並給予點評:「這麼十萬火急的時程,光是想像都頭皮發麻。」「不敢想像同業工程師與健保署的資訊及業務單位,這幾天是爆了多少肝?」
為什麼大家反應這麼激烈?
想像一下,這就好像歌手張惠妹演唱會門票開賣,全台歌迷同一時間在 6505 家超商狂按 ibon 系統買票,一人限購兩張。
而且,這套系統,健保署得 48 小時之內搞定。同時,政府還要確認口罩的物流與通路系統無虞。
「(工程師)鍵盤救國,這次是來真的!」擔任這次跨部會協調的幕僚、行政院副院長辦公室主任李懷仁回憶整個過程,臉上表情仍是「餘悸猶存」。
場景,回到今年 2 月 3 日晚間 9 點記者會前 24 小時。
跨部會的資訊相關局處與行政院資安處幕僚單位,齊聚一堂,大家要共同解決一道考題:如何讓民眾在「快速、便利、公平」3 大原則下,買到口罩?
這是行政院早在兩週半前,整合跨部會機關資訊人員所組成的「防疫資訊科技作戰小組」。他們透過大數據輿情系統發現,買不到口罩的民怨聲量越來越高,特別集中在北部與都會地區,外加超商店員也瀕臨崩潰邊緣,為了防止民怨爆炸,他們腦力激盪,擬定 3 套口罩實名制作戰計畫;其中一案,就是用健保卡。
「5 天不行!擠到 1 天半!」
兵分 4 路統整資源,時間變最大壓力
評估之後,台灣獨步全球的健保制度,外加 5 年前建置完成的「保健雲」(即健保資料庫雲端化),讓人人憑健保 IC 卡買口罩的方案雀屏中選。「健保卡大家都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分證字號,健保系統還涵蓋到有居留權的外國人、新住民,」李懷仁解釋。
當下,他們兵分 4 路,著手盤點資訊系統能量,以及物流系統、通路系統等 3 大問題。
第 1 路,幕僚群先詢問健保署資訊團隊:既有的健保系統是否能做到此事?
第 2 路,食藥署找來藥師與藥劑生公會,協調與政府簽約的 6505 家健保特約藥局,成為民眾購買通路。
第 3 路,行政院通知中華電信預備調高健保系統頻寬,以避免千人買口罩時系統癱瘓。
第 4 路,政院秘書長李孟諺聯繫中華郵政,能否擔負起口罩從工廠配送至藥局的發貨任務?
幕僚會議持續至當天晚間近 11 點,終於盤點完所有細節。隔天由閣揆蘇貞昌主持兩次決策會議後,決定口罩實名制要在 3 天後、2 月 6 日上午 9 點正式上路。
原本,健保署資訊工程團隊評估要 5 天時間完成任務,但蘇貞昌要求「再快一點」。「5 天不行,那 3 天?(院長說)不行,再短一點!最後擠到 1 天半,外加一整天做系統壓力測試,」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苦笑說,「這次我們最大的壓力,就是時間啊!」
政府團隊要處理的,一是健保系統端,工程師要在原有健保系統中架構新功能外,還要確保伺服器分流,避免系統因使用者爆量,癱瘓原有看診、領藥功能;二是藥局端,除了中華郵政約 4 千位郵務士每日將口罩配給至 6505 家特約藥局與 57 間衛生所外,全國藥師還要學會如何操作系統。
開放藥局、口罩庫存數據
熱血駭客加入,逾 80 款口罩地圖齊發
「不只我們工程師爆肝,行政業務同仁也到處去輔導(藥局),非常辛苦啊!」蔡淑鈴說。
就在健保署、衛福部工程師與公務員爆肝熬夜寫程式的同時;民間工程師高手也沒閒著,在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協調下,政府開放特約藥局地點、各藥局口罩即時日庫存量等數據資料,供高手們開發更多應用程式。
從駭客專業術語來說,這就是所謂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通常是系統廠商,為了讓第三方開發者可以額外開發應用程式來強化他們的產品,推出可與他們系統溝通的介面。
換成白話文,就是政府把資料數據開放給民間高手「加工」。「民間社群就是看各自本事『加工』這些資料,比如視覺化,讓民眾查詢更方便,」唐鳳幕僚黃子維解釋。例如,在唐鳳與民間社群搭建的口罩供需資訊平台上,截至 2 月 11 日,已有 Line、口罩地圖、手機 App 等逾 80 種系統供民眾查閱。
上線當天,製作團隊緊盯系統
連夜作戰昏睡,驚醒後繼續回報數據
2 月 6 日上午 9 點,口罩實名制上路,當天 9 點半的行政院院會上,有兩個人非常不專心。一是抱著電腦的唐鳳,另一個是盯著電腦螢幕與團隊 Line 群組的李懷仁。「說實在,那天院長在前面講什麼我都沒在聽,我跟唐鳳一直在確認,系統上線之後,有沒有爆量?頻寬夠不夠?賣出多少了?」李懷仁說。
當天,負責口罩實名制的團隊 Line 群組,幾乎沒停過,每隔一小時就有健保署工程師回報出售口罩總數、已經出售機構家數、已進貨確認機構家數、系統運作情形等資訊。
直到下午 2 點,陳時中召開記者會說明口罩實名制狀況後,這群組突然安靜無聲。
「原本說每小時回報,但兩點以後我們就沒收到更新數據了,」一位群組內的政院幕僚透露。一問之下,原來爆肝熬夜的工程師團隊已睡成一片,「他們一直撐到部長開完記者會、提供最新數據,晚上 9 點,終於有人驚醒,繼續回報數據。」
「這個制度的好處是,每天都有大數據,可以看到哪一些縣市、區域的口罩需求量,購買者的年齡層,哪一些地方的兒童口罩需求大?這讓我們可以讓物資更有效的調動分配,」李懷仁說。
其實,台灣之所以可以運行口罩實名制,有兩個必備條件:其一是網路基礎建設布建完整,二是健保制度與雲端資料庫。「這真的是我們的驕傲,都是靠人民納稅錢布建起來的,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一位政院官員說。
這是一次官民總動員,利用科技防疫的故事,不止爆肝工程師、民間高手、政府公務員、醫藥人員參與其中,原來,納稅的你我,也是一分子。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683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683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散戶進大戶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