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科技加值 讓活力年齡倒退嚕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2020-07-05 14:20
撰文/陳怡如
年紀愈長,不僅行動力愈發衰退,就連肌少症、骨質疏鬆、慢性疾病等各種惱人問題也通通找上門。想要擁有樂齡生活,改善體能是第一步,工研院打造的銀髮賦能循環計畫,就透過檢測、開處方和訓練三大步驟,增強長者體力。
去年 12 月,工研院光復院區裡,一間銀髮健身房悄悄開張。每週一到五,由專業教練帶領熟齡族進行體能訓練,至今學員已破百人;週四還有醫生駐診,提供身體諮詢和運動處方,最後透過體適能檢測,掌握熟齡族的體能進展。從檢測、開處方再到訓練,如此循環不斷的過程,其實是工研院針對熟齡族群量身訂做的體能計畫。
「透過科技,我們要打造銀髮賦能循環,」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副組長陳建任說,第一步就從掌握現有身體狀況開始。工研院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公布的銀髮族體適能檢測項目,設置了 7 項能自動量測的體適能設備,包括坐姿體前彎、單腳站立、起身繞行和抓背測驗等等。每位長者在前檢測前,先感應專屬的 RFID 卡,所有數據便會自動彙整至系統上。
接著由駐診醫生檢閱報告後,開出運動處方,除了透過專業教練指導,也能使用現場的數位運動器材,一樣靠卡感應,器材便會自動根據處方設定數值,最終達到提升肌力、預防跌倒的功效。每隔一段時間,就能再次進行體適能檢測,「只要跟之前的結果比對,就可以知道是進步還是退化,」陳建任說。
建構臺灣活力年齡模型
「最終我們要做的是評估 Vitality Age,也就是活力年齡,」陳建任說。目前團隊正在發展的部分,一是「健康風險評估」,透過健檢報告與數據,評估可能發生疾病的風險,目前工研院已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建置疾病風險模型。
另一個是「日常生活行為能力評估」,像是檢測洗澡、吃飯、走路等動作,評量長者是否有能力完成一般日常行為。透過這些數據,打造屬於臺灣 65 歲以上長者的活力年齡模型,這對於中高齡者的健康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指標意義,不僅可促成科技銀髮健身房產業發展,體適能資料庫也有助政府在高齡醫療、福利的規劃,打造更適合銀髮長輩的社會。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41 期 2020 年 6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