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CO全球諮詢委員會:展望全球政經前景 洞悉長期擾亂因素
PIMCO(品浩) 2020-11-04 09:00
PIMCO 全球諮詢委員會近期在 PIMCO 年度長期展望論壇中,與 PIMCO 的投資專家探討未來三至五年期間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的關鍵因素,其精闢觀點形塑了 PIMCO 最新發布的長期展望報告「擾亂因素升級」,以下節錄其深入對談的內容。
Q:隨著中國從疫情危機復甦,並持續調整經濟發展策略,中國的強權地位是否會進一步茁壯?對於中國的長期展望為何?
A:近期中國發布「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期望降低對外部的依賴程度,強化內部供應鏈,並將內需市場打造為中國主要的經濟成長引擎,也就是所謂的「內循環」。同時,中國將試圖對國際市場開放,實現「外循環」的目標,藉此均衡內、外雙循環的發展。
然而,在 PIMCO,我們認為關鍵在於中國的內需消費市場是否大到足以彌補原先來自外部的需求。考量目前全球疫情的發展,加上以美國為首的陣營持續與中國發生摩擦,中國可能已準備好迎接年度長期趨勢成長率跌至 3% 的情境。
Q:以地緣政治而言,目前有哪些長期趨勢值得關注?尤其是美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將如何看待與中國的關係?
A:保護主義、民粹主義、與國家主義掛帥的政治經濟體制,將左右全球貿易活動與經濟成長。除了國際合作瓦解之外,各國分別採取一連串的措施,可能會將中國孤立於主流國際社會之外。
在 PIMCO,我們預期如果最終由民主黨贏得 11 月大選的情況下,美國將採取「3D」外交政策:
- 國內革新(Domestic renewal):外交政策的第一步始於內政,美國需更積極地投資基礎建設、產業發展、綠色經濟、科技研發、創新活動、與教育服務,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
- 威懾策略(Deterrence):意指讓中國、俄羅斯、伊朗、與北韓等國的領導人認清,一旦對美國採取侵略或破壞行為,將付出慘痛的代價。無論是川普或是拜登贏得總統選舉,美國都將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態度。屆時,歐洲將面臨來自雙邊的壓力,可能會將中國視為戰略性的競爭對手。
- 民主化(Democracy):倘若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將與主要民主國家結盟,攜手對抗中國與俄羅斯。然而,許多國家可能不願選邊站。
Q:目前主要國家採取的財政刺激政策,未來將產生哪些長遠的影響?
A:歐洲推出「歐洲復興基金」,採取各種財政措施,包括對企業貸款提供政府擔保,並鬆綁整體的財政規範。其中一項關鍵是歐洲各國共同推出泛歐洲財政投資計畫,藉此刺激歐洲的經濟活動。
美國在 3 月份推出大規模的紓困方案,目前還在研擬進一步的刺激措施。無論 11 月美國選舉結果如何,長期而言美國將維持活絡的財政刺激政策,並支持基礎建設投資。
我們在 PIMCO 的分析是:倘若民主黨贏得白宮與國會多數席次,屆時美國將優先推出經濟刺激、基礎建設、氣候變遷、與就業市場相關法案,其他如加稅、緊縮法規、健保、移民、與最低薪資相關的法案也可能一併通過;相反地,若川普連任,美國可能不會推出如此大量的法案,且財政刺激只會聚焦在兩黨達成共識的項目上,我們認為聯邦政府不會向州政府與地方政府提供強力的財政援助。
Q:全球央行積極採取行動,以穩定經濟活動與金融市場。對於全球貨幣政策的長期展望為何?
A:針對聯準會所發布的貨幣政策架構檢討報告,我們在 PIMCO 整理出兩項重要結論:
- 具有彈性的平均通膨目標:聯準會承諾未來會讓通膨突破 2% 的目標,以彌補過去通膨偏低的缺口,藉此打造長期低利率的環境。但我們認為聯準會可能不會讓通膨超標高於 2.5%。
- 支持就業市場:聯準會規劃未來只會在未能達到充分就業的情況下採取因應作為。失業率過低的同時,必須出現通膨或其他風險因子,才能促使聯準會升息。在達到充分就業的目標之前,聯準會將不太可能緊縮貨幣政策。
對聯準會而言,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仍是目前的施政重點。未來聯準會將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例如擔任最後造市者、透過銀行放款給中小企業、以及收購公司債與市政債券。
在 PIMCO,我們認為無論是對歐洲央行或是其他已開發國家而言,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仍是重要的中長期目標。低利率政策與資產收購計畫是目前活絡歐洲經濟的支柱,但是央行官員也必須關注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帶來的市場風險。此外,歐洲央行可能會將檢討貨幣政策的時間點提前,藉此釐清歐洲央行對於通膨目標的定義、物價穩定性的觀察時間,以及利用核心通膨或是整體通膨作為觀察指標。
Q:投資人與企業對於長期復甦前景抱持何種看法?
A:許多投資人對於全球經濟成長抱持正向的看法,原因在於美國與中國兩大經濟體持續在疫情危機中展現韌性。許多美國大企業都十分清楚經濟復甦所需的時間,但都相信經濟活動終將復甦,因此長期的風險承受度並未出現顯著改變。
然而,在 PIMCO,我們觀察到許多中小企業供應商可能無法挺過這波疫情危機,進而對供應鏈造成傷害,阻礙大型企業恢復正常營運的腳步。此外,社會凝聚力崩壞亦是企業主擔心的問題。
延伸閱讀 >> 美大選後的贏家與輸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