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源鮮蔡文清用光電技術種菜,聽音樂的菜賣向全球

哈佛商業評論 2021-01-07 14:48


文/張彥文、攝影/池孟諭


浸淫科技業多年的蔡文清,罹患肝癌後,為了自救,一腳踏入農業領域,竟再創事業第二春。他如何將光電科技結合蔬菜栽培技術,成功種出質量並重的水耕蔬菜,銷往全世界超過二十個國家?

台灣的科技實力全球領先,農業發展亦具備深厚基礎。而科技結合農業,更讓台灣走向世界。

很難想像,桃園市蘆竹區的「源鮮農業生物科技」,將光電技術結合水耕蔬菜,已經推廣到全世界超過二十個國家。

質量並重的高科技蔬菜

走進源鮮超過八百坪的廠區,會以為進到了高科技公司。隔著大片玻璃,可見高達十公尺,分成 14 層的層板,密密麻麻地種了各種蔬菜:黑葉芥蘭、小松菜、青江菜、冰花、羽衣甘藍…… 由於全部採取水耕,沒有土壤、光線明亮,讓每一株青菜看起來宛如精品,青翠欲滴。

就像乳牛聽古典音樂安撫心情增加泌乳量,源鮮種的蔬菜也聽音樂。根據源鮮內部研究指出,聽音樂的菜,葉片長得比較厚實,重量也會因此增加。在源鮮種植的蔬菜,幾乎都是在萬般呵護下長大。

最厲害的是生產效能。源鮮單位面積的蔬菜產量,比全世界效率最高的荷蘭溫室種植方式,還高了 170 倍!

源鮮農業生技董事長蔡文清,啟英高職畢業,熱愛研發,參與創辦上市光電公司州巧科技,一度擔任董事長。後來他罹患肝癌,幾乎被醫生判了死刑,仰賴另類療法、排毒與改變飲食而康復,啟發他轉行進入生產健康食材的行業。

2008 年,他自組研發團隊,投入農業種植、自動化、水處理和植物光源開發等多項技術,目標是要在最小的種植面積內,培育無農藥、無汙染的生鮮蔬菜。

確定這個模式可行後,源鮮的廠房規模逐漸成型,於 2013 年正式成立,曾說服郭台銘個人投資的永齡養生國際、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入股。

近期也讓成立特安康健康事業的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與創投界大咖、中經合集團董事長劉宇環等入股。

丹麥女婿牽上國際生意

兩年前,蔡文清喊出要打國際盃,開始進行全球化布局。就在新冠肺炎肆虐的 2020 年,儘管世界各地鎖國、封城,源鮮仍能突破重圍,交出第一期的成績單。

位於丹麥的第一期蔬菜工廠於 2020 年 12 月正式投產,日產量八百公斤,預計 2021 年 1 月底就可以進入市場銷售。

為了這座跨出國際的第一家海外工廠開幕,蔡文清特地在疫情下飛到丹麥,本來他還打算接著去梵蒂岡、杜拜和新加坡等國,考察建廠進度及會晤合作伙伴,但由於疫情持續升高,最後只走一站,於 12 月底自丹麥返台。

和這幾個國家的合作案,其實有不少巧妙的因緣際會。

四年前,有一位大約五十歲,名叫安德斯.雷曼(Anders Riemann)的丹麥人,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北歐豐收」(Nordic Harvest),並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蔡文清的丹麥女婿,雙方交流分享了理念與願景後,雷曼就特地飛到台灣找蔡文清。

雷曼在銀行工作多年,有一天下班時突然有感而發,覺得人生的意義應該不只於此,是不是能找到一些對社會更有貢獻的事情?

他發現,農業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因為丹麥冬季很長,氣候嚴寒,每年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時間只約三個月,對蔬菜類的生長更是一大考驗。所以在丹麥,青菜是相對珍貴的食物,大部分需要依靠進口,品質也不好。

當雷曼開始尋找世界各地先進的農業公司時才發現,原來遠在亞洲的台灣,早已發展出可以克服氣候影響,一年 365 天不間斷生產蔬菜的技術,便不辭辛勞遠渡重洋來到台灣。

雙方協商了一年半,確認技術移轉和廠房設立等細節後,源鮮在兩年多前正式進軍丹麥。透過雷曼的努力,這項合作案獲得丹麥政府工商部門的支持,獲得公部門綠色基金資助。

除了一期廠已完工,目前二期廠也在準備中,預計未來每天供應的蔬菜量可提高到三公噸。

當然,在丹麥種植的蔬菜和台灣略有不同,會因應當地飲食習慣調整,主要種類像羅勒、芝麻葉、紅捲萵苣、小菠菜等。

丹麥政府也認同的技術

協商過程中,丹麥政府除了了解源鮮的技術內容及發展潛力外,其實更重視的,是他們這個「外來物種」會不會衝擊到本土農業發展,影響到當地農民生計?最後丹麥政府之所以認可,主要在於源鮮是以科技來克服氣候條件限制,補足當地近十個月無法進行農業生產的先天劣勢。

近日駐丹麥台北代表處也在臉書發文:源鮮的蔬菜培育,是運用 AI 系統控制、管理及營運,從微生物液態肥的製作,經過養液培生、基礎孕苗、植栽培育、光合增養、自動採收包裝及配送市場,都由 AI 系統控制及運作,節省人力之外,也能強化健康成份,並提高種植效益。

出國設廠是一項大工程,尤其對當地的市場、法令和消費習慣等並不熟悉,在出發前還是必須做足功課。源鮮前進丹麥前,與雷曼花了一年多進行市場調查,推估可能的銷售量、分析價格的競爭優勢,最重要的,是預先拜訪諸多潛在客戶。

確認當地市場規模後,源鮮與北歐豐收就對第一期八百公斤的產能銷售有了十足把握,雖然尚未正式生產,但訂單已如雪片般飛來,「工廠還沒有產出,但我們已經把菜都賣完了,」蔡文清笑著說。

高單位產能吸引梵蒂岡

梵蒂岡則是繼丹麥之後,下一個即將進入生產階段的國家。為了這項合作案,蔡文清甚至曾在 2019 年 11 月,親自去梵蒂岡拜會。

兩年前,梵蒂岡一位神父來台灣參訪,源鮮就被列入外交部安排的行程。由於梵蒂岡的面積,大約僅兩個中正紀念堂占地的規模,源鮮高單位面積產出的科技農法,讓神父印象深刻,回國後就立刻向高層報告,引起梵蒂岡極大的興趣。

在教廷邀請下,蔡文清親訪梵蒂岡的領導人,很快敲定合作案,並推動建廠計畫。由於梵蒂岡人口不到一千人,需要的生產規模小,工廠預計本月即將完工,每日產能可供百餘人食用。

梵蒂岡規模雖不大,但影響力可能十分驚人。蔡文清表示,現在世界各地有許多難民,收容需要空間,如何維持生計,更讓各國政府傷透腦筋。這種高效能的垂直農場,一方面解決部分的糧食問題,二方面更可以創造就業機會,舒緩難民造成的壓力。

本來蔡文清在 12 月初出國,還準備飛到杜拜。近幾年來,杜拜積極克服沙漠地區的氣候限制,希望尋找農業的解方。蔡文清透露,杜拜企業習慣談生意一定要雙方見面,坐下來談,但在疫情影響下,現在也只能耐心等待未來會面的時機。

除了上述國家外,現在和源鮮接洽合作中的國家還包括德國、英國、瑞典,以及亞洲的菲律賓、泰國等,共二十多國,國際化的腳步快速進行中。

救命一步,走出第二春

其實,當初會開始種菜,蔡文清只是想救自己的命。今年 56 歲的他,43 歲時突然被診斷出肝癌,而且已是末期。

當時他的光電事業正處於高峰,卻突然被宣判了死刑。「醫師說化療、放療都來不及了,我的肝臟已經塞滿了腫瘤,要活命唯有換肝。」但哪有立即的肝可以換?

刀不能開,肝也換不成,百般無奈的蔡文清,決定死馬當活馬醫,用食療法來續命:油、鹽、糖及動物性蛋白全部不吃,每天把高麗菜、青花菜、西洋芹、綠色苦瓜、胡蘿蔔和蘋果等蔬果榨汁來喝。

食療法最困難的部分,是怎麼找到無汙染的蔬菜?因為沒有任何一家菜農敢跟他保證沒有農藥,蔡文清乾脆跳下去自己種菜。一開始,他採取傳統的土耕,但發現土壤汙染問題嚴重,又改做水耕。

但水耕蔬菜有所謂的「三年魔咒」,水中的溶氧量會隨著時間不斷降低,開始滋生壞菌。因此,絕大多數的水耕法都撐不過三年,而需使用化學藥劑。

為增加水中溶氧量,蔡文清帶著研發團隊開發出「超微細氣泡水」,1c.c 的水當中含有兩億顆以上的氣泡,讓壞菌無從滋生。

他也導入光電業的 LED 技術,模擬太陽光譜,讓不同植物獲得最佳日照,終於打造出源鮮的商業模式。

最令人意外的是,透過生機飲食、清腸排毒等療法,蔡文清肝臟的腫瘤居然消失了,還讓他發展出事業第二春。

現在,源鮮要走向國際化,更需要持續研發,因為即使在室內種植蔬菜,但控制系統和設備參數,都需要隨著不同環境調整更新;甚至在同一個國家或地區,隨著時間或氣候的變化,也要不斷調整。

看來,源鮮每年投入數千萬研發經費的政策是對的,而且必須持續下去,以保持在農業科技上的競爭優勢。

源鮮農業生物科技
成立/2013 年
董事長/蔡文清
員工人數/200 人
生產據點與日產量/桃園蘆竹(1.6 噸/日)、中國大陸深圳(2.5 噸/日)、丹麥哥本哈根(0.8 噸/日)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13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哈佛商業評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