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這種技能太高冷:你用過無線充電手機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文來自太平洋電腦網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尼古拉·特斯拉發明了“特斯拉線圈”,能夠通過空氣傳播電力,開啟了無線充電時代。但尼古拉·特斯拉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 后,無線充電技術的最大受益者實際是電動牙刷,這結果確認令人沮喪。雖然無線充電技術在近年來被廣泛關注,但至今仍未在消費電子領域得到普及。


然而,三星旗艦Galaxy S6的發布,再一次將無線充電技術引入了人的視線。早在發布之初,Galaxy S6就憑藉著出色的外觀和強悍的性能得到了一好評。但最值得關注的,還是三星為新機搭載的無線充電技術。相較於快速充電,無線充電技術顛覆了傳統的充電模式。事實上,在電動汽車與智能家居開始發力的今天,不難想象無線充電技術在未來將扮演怎樣重要的角色。那麼今天,小編就和您聊聊無線充電技術。

如今國際上有三大主流的無線充電標準,分別是WPC推出的Qi標準,Duracell Powermat推出的PMA標準以及高通、三星及Powermat一起推出的A4WP標準。如今A4WP標準語PMA標準已經合併,所以兩大標準也未嘗不可。

Qi標準:

Qi標準是全球首個推動無線充電技術的標準化組織——無線充電聯盟(WPC)推出的無線充電標準,其採用了目前最為主流的電磁感應技術,具備兼容性以及通 用性兩大特點。只要是擁有Qi標識的品,都可以用Qi無線充電器充電。而因為解決了通用性問題,在不遠的將來手機、相機、電腦等品都可以用Qi無線充 電器充電,為無線充電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可能。

早年對Qi標準最活躍的廠商,就是被收購的諾基亞。先前的Lumia920等旗艦機上採用的都是Qi標準。只是隨Lumia手機主攻中低端市場,很難再見到無線充電的身影了。

PMA標準:

PMA標準是由Duracell Powermat公司發起的,該公司由寶潔和無線充電技術公司Powermat(也是A4WP技術的支持成員之一)合資經營,擁有較出色的綜合實力。該公 司曾經推出的一款WiCC充電卡,比SD卡大一圈,內部嵌入了用於電磁感應式非接觸充電的線圈和電極等組件,厚度較薄,插入現有智能手機電池旁邊即可利 用。

如今AT&T、Google和星巴克三家公司已經加盟了PMA聯盟。星巴克及宜家等提供的無線充電大都支持PMA標準,對消費者而言十分便捷。

同PMA標準合併的A4WP標準,由高通、三星以及Powermat公司共同創建的無線充電聯盟建立,其目標是為包括攜帶型電子品的和電動汽車等在內的電子品無線充電設備設立技術標準和行業對話機制。

A4WP標準:

因為背靠高通及三星這兩棵大樹,A4WP標準是未來最有可能成為主流的標準,更不用提如今同PMA標準合併之后的生態影響力。試想未來高通在處理器中整合無線充電模組,加上三星在手機市場的影響力,成為主流只是時間問題。

其他無線充電標準:

只有競爭的市場才能造就無限的新技術。除了上述的三大標準外,還有一些新生的初創公司也在無線充電領域大有作為,如以色列的Wi-Charge,美國的WiTricity以及Energous公司。

以色列的Wi-Charge公司的充電系統利用的是紅外光無線充電技術。利用天花板上的發射機將能量轉化為紅外光,這些光可以覆蓋發射機下方約50平方 米的範圍。電子設備上附帶或內置的接收機可以捕捉紅外光,再將其轉化為能量。利用該項技術,可以為房間中的所有設備同時充電。

Energous公司的WattUp技術可以通過空氣傳播能量。它採用了類似WiFi的5.7GHz和5.8GHz頻段在無線接收器間傳輸能量。同時,藍芽技術的應用可以讓發射器及接收器直接掃描設備,實現更精準的定位和傳輸接收效果。

WiTricity以磁場共振技術來實現無線充電,最遠距離達到了2.4米,可以為多個設備同時遠距離充電,還可以穿透墻體、木頭等障礙。共振是自然界 極為平常的現象,只要兩個物體震動頻率一樣,就會發生能量的交換,WiTricity技術利用的就是這一原理。也是得益於共振技術,WiTricity相 對於電磁輻射等無線充電技術最為安全。

既能做到充電設備的相對隱形,又能降低設備的磨損率,有較大的應用範圍且操作方便,那麼無線充電又為什麼沒有普及呢?

就消費者而言,傳統的有線充電方式已經根深蒂固,如今有線充電已經發展的十分完善,能量轉換率極高。近期快速充電技術的運用更是發揮了有線充電的優勢。 相比於新鮮的無線充電,消費者更願意選擇熟悉的方式。而且,想要享受無線充電,消費者還必須購買無線充電板,又是一筆額外的花銷,得不償失。因此除了發燒 友外,很難有消費者願意去嘗試。

就廠家而言,目前無線充電模組的成本較高,因此只能用在旗艦機上,無形之中就拉開了無線充電的受人 群,脫離了廣大“群”。而如今手機正向輕薄化發展,加裝無線充電模組必然會增加手機的厚度,不太符合當前手機廠商追求的設計原則。假設必須提高厚度,反 而不如提高電池容量來的實在。

就成熟度來看,目前無線充電技術也不適合大規模應用。想要做到大規模的無線充電,必然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且維修費用極大。實施大規模遠距離的傳輸,設備的 耗能必然加大。距離越大,能量損失越大。考慮到電磁能量轉換率本身就不高,因此目前只能做到超短距離的點對點充電,大規模使用還有極長的路要走。

無線充電技術代表未來,就像用移動電話與有線電話,WiFi與固網一樣,性能上看無線終不及有線強大,但在普及性和實用性方面無線技術已然主流。宜家 已經開始在傢具之中加裝無線充電模組,允許用戶直接使用。可以預見在智能家居以及電動汽車的發展的浪潮之中,無線充電必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或許應了這句 話,人生是有限的,但生活,注定是無“”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