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瞭望智庫:你真的看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了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3 08:22


往年會期一般都是2-3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足足開了4天。

為什么?今年的會議很特殊,不僅是因為現在中國的經濟正在“過大關”,還因為今年“十二五”收官,再過十來天,“十三五”的新五年開始了。承前啟后,2016年的經濟工作尤其重要,因為是開局。

本文由瞭望智庫綜合自新華社、《人民網(603000,股吧)》、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智谷趨勢”、“政知道”、“政事兒”,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部署。

會議強調,必須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必須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必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設定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1 這次的會議規格有多大?
12月18日至21日,是會議時間。其中,19日和20日是周末。領導人日程的緊張,可見一斑。

出席者堪稱“頂配”:

1,七常委出席。

2,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志,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以及中央軍委委員等出席會議。

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負責同志,軍隊及武警部隊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2一圖明了:2016年中國經濟工作部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你真的看懂了?

3留意幾個關鍵詞
“新常態”依然是這次會議所有問題的基本出發點。這也是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現實。

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高速奔跑,速度的確讓世界震驚。但是在這三十年一路向前的追趕中,光鮮的數字可能掩蓋了很多問題。比如日漸擴大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階層固化、寒門難出貴子,包括昨天剛發生的深圳山體滑坡事件,起因就是城市體量在膨脹,但城市的管理卻遠未人性化、現代化,等等,這些問題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或者政府無暇顧及,或者每個人都覺得未來在手,容易被擱置。

正像股市短短幾個月沖破5000點,喧囂的背后,危機潛藏。

因此,前些年的金融危機,一方面挫傷了中國的經濟,另一方面也給中國人提了個醒,我們30年這樣下來,依靠投資、出口拉動的外向型經濟模式存在巨大的風險。世界經濟一感冒,中國也會打噴嚏。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體量大,但是不夠強壯。

所以,增強中國經濟的抗風險體質,迫在眉睫。

從表面上看,中國經濟的增速下來了。這幾年,世界上各國的觀察家都緊盯著中國的gdp增速,前段時間,輿論界還為中國經濟“破七”熱鬧了一陣,當然也有經濟學家指責中國的統計數據不真實,實際增長在4-5%之間。這從另一方面也證明我們還難舍數字情節。中國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速,以達到第一個一百年的目標,是必須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更應該把視線從單純的數字上,轉移到更核心的問題上來。

提質增效!速度下來了,怕不怕?以前我們很怕,以為我們覺得速度下來了,中國就會出現一大堆問題,所以不斷利用最直接的政府手段促進投資,也不管中國市場這只鴨子的胃口有多大,沒人在乎鴨子吃撐了怎么辦?只喜歡統計填了多少飼料。

所以,新常態從表面上看,是經濟發展的問題,從里子看,是發展思路的變革問題。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一個“大邏輯”:“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邏輯解決什么?頭腦的問題。

“房地產”一詞重現經工會。

以往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房地產的表述一直備受市場各界關注。

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地產業是“支柱產業”,直接推動了2009年的房地產市場暴漲,而此后幾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連年提及“地產調控”。

2013年、2014年兩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通篇沒有提及“房地產”一詞,表明地產已恢復“常態”,嚴控房價已無必要。

而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反復提及房地產,政策基調已重新轉向正面。

房地產庫存高企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大風險點,會議公報要求化解房地產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並明確“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這意味著未來購房行為將得到更多鼓勵,住房貸款的優惠措施將再度加碼。

針對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嚴重不景氣,會議要求落實戶籍改革,讓農業轉移人口形成在“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針對農民工購買力相對弱的現實情況,會議要求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機構投資者以出租為目的購買庫存商品房,這意味著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政策,將完成“一百八十度轉彎”,指向鼓勵居民和機構以獲得穩定現金流收益為目的的投資性購房。

有人注意到,相隔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闖關”。

會議認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必須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必須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必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設定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梳理新華社報導發現,上一次中央提“闖關”還是2004年。為何十年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提“闖關”呢?闖什么關?怎么闖?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表示,闖關面臨的核心問題有三方面:一是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把這個作為難點來解決;其次,圍繞供給側一系列改革,觸動很多利益,需要很多政策組合來解決,深化改革;再有,明年是關鍵之年,如果經濟能夠保持相對平穩的運轉,可能為下一步的工作帶來比較好的前景。“對於明年來說,結構性問題和總量性問題都是考驗”。

劉元春認為,在去產能、去庫存過程中,要清理僵尸企業、解決產能過剩等問題,這會導致短期經濟下滑、壓力加大,“雖然有壓力,但必須有信心,一定能闖過去”。

人民幣繼續溫和貶值。

今年的會議公報,提及“完善匯率完成機制”,這一表述雖不起眼,但信號意義明顯。前兩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沒有提到“匯率”。

2015年,央行調整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實現了人民幣一次性小幅貶值,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籃子后,決策層更持續釋出人民幣匯率要更加市場化的信號,央行更於本月明確表示人民幣要盯住“一籃子貨幣”而非美元。

由於美元升值過快,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外的主要貨幣仍在升值,出口面臨更大壓力。

隨著美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利率政策走向背離,美元2016年可能更加強勢。“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正是要避免人民幣跟隨美元過度升值,讓人民幣對美元出現適度小幅貶值。當然,在中國的經濟基本面下人民幣缺乏大幅貶值的條件。

果不其然,從11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供給側改革”以來,這個詞就不斷出現在各類中央會議中,一直延續到今天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為整個大會最核心的一個表述。當然,為了表述更準確,加了三個字,變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會議是這樣定性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新常態”大家都有共識了,那么,拿“新常態”怎么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就是方法論的問題。

與供給側相對應的,就是需求側,這也是30多年來中國經濟管理的主要思路。投資、消費、出口,這三個詞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名曰“三駕馬車”,這是中國高中政治經濟課本里最基本的三個組成。但這三個詞無一例外都屬於“需求側”。

所以,在這三駕馬車驅動的經濟發展思路中,一旦經濟增長有波動,那必然是投資沒跟上,或者消費疲軟,或者出口下降。於是,解決方法或者是加大投資,或者是刺激消費,或者是貨幣貶值增強出口。無論是“4萬億”的刺激計劃,還是降息、降準的宏觀調控,都是在“需求側”用功。

所以,明顯可以感覺到,這套經濟管理思路在經濟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是有效的,因為整體經濟都在快速向前,我只需要把準方向,不要滑出軌道就可以了。但如果碰到經濟增速下滑成為一個常態呢?

很明顯,宏觀調控政策的邊際效應在遞減。雖然我們連續多次采取了穩增長措施,但gdp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達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盪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轉下行趨勢。這就使中國不得不重新思考:

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可能是結構性問題,而非周期性問題。針對結構性問題,不能用解決周期性波動的宏觀政策去應對,而要采取結構性改革去化解。

通俗點,我們更應該把目光轉向“內件”更新——軌道是不是該淘汰“漢陽造”了?燒煤的機車頭是不是該換成用電的?甚至換成動車組?這就是供給側改革的思路。用通稿里的表述就是:

“矯正要素設定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當然,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表述上也很穩妥:

“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也要照顧“需求側”,一些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如中西部鐵路、大型水利工程、棚戶區改造,以及城市地下管廊等公共產品建設方面,是我們三十年發展不均衡的欠賬,也要補齊。只不過,這類投資不能再是以前政府傻乎乎砸錢了,引導多元資金進入這些領域,肯定是要探索的新路。

北青報旗下微信號“政知道”發現會議提出了一個罕見的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4一口氣提了10個“更加注重”

會議指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你真的看懂了?

5五大任務到底為了什么?
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第一, 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關於產能過剩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生產了大量東西賣不掉,所謂“供需失衡”。

從生產側來說,生產了這么多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gdp的確上去了,但是沒有消費!前些年,中國用投資刺激經濟,一下刺激了生產,但一哄而上帶來的就是盲目,哪有這么多基建需求?即使投資下去了,怎么回本?所以幾年下來,這幾大行業,虧損面已經達到80%,利薄如紙。截至2015年12月初,幾大行業的生產價格指數(ppi)已連續40多個月呈負增長狀態,這幾大行業對整個工業ppi下降的貢獻占了70%—80%。

這些產能過剩的企業占據著大量人力、資金、土地資源,生產以及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新經濟的發展。所以,你要重新優配資源,肯定得淘汰破產一批企業。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了“破產”“兼並重組”,就是“市場出清”。

所以會議指出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

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

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援、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並重組。

要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滕泰表示,從微觀看,一旦資本、資源、勞動開始向新供給集中,老產業產能過剩將自然消除,經濟整體將恢復均衡且開始新的增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形勢的研判,明確了我國在整體經濟增速和就業有韌性的同時,也必須忍受結構調整的陣痛,一部分產能過剩企業要淘汰出局。

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這段描述中,重點是“實體經濟”。前些年的金融危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實體經濟的“壓艙石”作用,很多國家重新提出了實業興國戰略。因為,虛擬經濟不能脫離實體經濟。

中國人講究“虛實相生”,虛擬經濟使實體經濟的資金能流動起來,促進實體經濟有效解決融資難。但如果只是錢生錢,那資本大量向虛擬經濟集中,掌握在少數資本玩家手里,實體經濟得不到資本發展,這就是畸形的經濟結構。美國人玩這個,可以向世界轉嫁風險,中國如果玩這個,損害的只是廣大老百姓(603883,股吧)最切身的利益。畢竟實體經濟是解決百姓就業、穩定收入來源的最有效的途徑。

所以,要簡政放權,要降低企業稅負,更重要的一句:

“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

會議指出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

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範中介服務。

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

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

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

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滕泰認為明年還有一大波減稅政策正在靠近。不僅如此,正在進行的電力體制改革以及大力推進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在明年進一步為企業減輕負擔。

第三,化解房地產庫存。

這也是從2013、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空缺“房地產”一詞以來,再次提到“房地產”,且表述也更加積極。這個“化解”的背景也是前些年過度投資鋼筋水泥項目遺留下來的問題,gdp上去了,消費跟不上去,其實也是化解過剩產能的問題。辦法?就要跟城鎮化結合起來,基本思路還是怎樣讓外來人口住下來,而不是漂泊無根。所以,要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民工進城落戶,要加大城市房屋租賃市場建設,不光賣,更要租等等。

會議指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頻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

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

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

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規則,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野村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趙揚表示,“要去庫存的話投資就不會有顯著增加。”

因此明年房地產投資仍將繼續下滑。

第四,擴大有效供給。

供給不是說“買買買”,也要講效率,講升級。比如說扶貧,提到了“精準”二字,不能再是撒豆子。提到“創新”,投資也要講究有效性和精準性。提到了“投資於人”,人力資源的投資也算在投資之列,這比光砸錢救場子,要考慮長遠得多。農業要不光要“藏糧於地”,還要“藏糧於技”。這都是“補短板”,也很有意思的提法。

會議指出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干,提高扶貧質量。

要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援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

要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

要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

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000061,股吧)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把資金和政策重點用在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農產品質量、效益上。

第五,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可能更加沉重,文中提到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這個跟銀行壞賬一起,可能是今後一段時間內,非常棘手的問題。同時,民間找不到合理投資出口的游資,被非法集資蠱惑,這個法外的資本遊戲風險太高,不少關涉老百姓的養老錢、血汗錢,一旦騙局破裂,影響的可不只是一家企業,而是成千上萬的普通家庭,這個社會甚至政治風險不得不防。

會議指出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

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

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6四個領域
新華社記者總結梳理,會議提出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國企改革、稅收改革、金融改革和社保改革四個領域。

——在國企改革中,會議提出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

——在財稅改革中,會議提出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

——在金融改革中,會議提出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同時要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

——在社保改革中,會議提出要完善個人賬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同時還要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此外,針對會議提出的“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專家認為,這涉及到“僵尸企業”、高負債企業和過剩產能企業的調整。

劉元春認為,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到“僵尸企業”、高負債企業和過剩產能企業的調整。這種調整更多著眼於中長期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而不是應對短期經濟波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這些任務有著內在的相互關聯:今年通過政府簡政放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收到了明顯成效;而明年在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同時,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淘汰落后產能和促進創業創新結合起來。“原來僵尸企業占用的各種資源,包括信貸、土地等,都可以在政府引導下流向新興產業,實現除舊立新。李佐軍說。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