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4000點之后,何去何從?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賬號:中國基金報

【導讀】4000點之后,這輪牛市將何去何從?創業板持續大幅震盪該如何應對?創業板是否已經存在泡沫?投資創業板那些風險需要特別注意?港股發威吸引資金南下是否會對a股市場造成壓力?


在經歷兩天大盤尤其是創業板的巨幅震盪后,周五,上證綜指在大小盤股的齊力推動下,站上4000點關口,再創7年來新高。所有板塊均以紅盤報收,29個板塊漲幅中位數在5%左右。此外,兩市交易量連續9天維持在萬億元以上的水平。

4000點之后,這輪牛市將何去何從?創業板持續大幅震盪該如何應對?創業板是否已經存在泡沫?投資創業板那些風險需要特別注意?港股發威吸引資金南下是否會對a股市場造成壓力?

中國基金報采訪匯豐晉信科技先鋒基金經理李元博、國聯安優選基金經理潘明、浦銀安盛價值成長(519110,基金吧)基金經理蔣建偉,他們管理的基金在一季度都躋身普通股票型基金前十。

牛市剛剛開始

時隔7年,上漲綜指在上周五重新站上4000點,從去年開始的牛市行情,不知不覺間,已經從2000點翻漲到了4000點以上,這輪牛市將去向何處?

接受中國基金報采訪的十強基金經理們都比較樂觀,對未來的牛市依然看好。

中國基金報:滬指在4000點附近劇烈震盪,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關鍵性的點位和目前的行情?這輪牛市與此前有何不同?4000點之后,這輪牛市將何去何從?

李元博:4000點附近的震盪只是技術性的調整,我對未來的牛市依然看好。

本輪牛市最大的不同有:首先,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正在觸底回升,增速將重新穩定在中高位置;其次,改革和產業升級成為本輪牛市重要的推動力;第三,隨著房地產等投資領域回報率的下降,居民資產設定重新向權益類資產遷移,由此為a股帶來了規模巨大的增量資金。另外,“新常態”下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也為本輪牛市提供了流動性基礎。

潘明:4000點或者其他整數點位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目前行情可能再次進入個股分化的階段,有利於深挖個股的投資規則。這輪牛市的不同是,權重股看來是創業板和互聯網+行業的資金流量入口,資金似乎從主板流出進入創業板,以及最近幾天的港股和中概股。

蔣建偉:我們認為,此輪牛市是中國經濟轉型和居民大類資產設定向股票傾斜的雙重因素的共振,而放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周期里面來看,此輪牛市才剛剛開始。我們相信,只要中國經濟轉型持續進行,此輪行情也將會持續下去。

此外,居民資產設定的轉換也只是剛剛開始,同樣,中國資產在全球資金的設定也剛剛啟動,我們有理由相信,這輪牛市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然,經濟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股市也不可能一帆風順,漲多之后自然會有調整。

劉宏:我對於指數點位關注較少,這與我的投資決策關係不大。我更關注基本面、上市公司的業務發展。對於后市,放到未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來看,我一如既往地樂觀。從社會發展趨勢看,可以說今年是經濟壓力最大的一年,2016年經濟將逐步好轉,股市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不大。

a股連創新高,市場也普遍認為未來幾年我們會迎來持續的牛市,在這種大趨勢下,最好的防御是尋找那些真正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企業。

現在還不是拋棄成長股的時候

上周四,創業板盤中大跳水,跌勢一度逼近5.7%,但隨后創業板指上演驚天逆轉,臨近收盤強勢翻紅,最終報收2496.49點,漲0.33%。

接受中國基金報采訪的基金經理普遍對創業板不離不棄,認為目前是漲幅過快出現地調整,新興公司依然有成長空間,現在還不是拋棄成長股的時候。

中國基金報:上周,創業板持續大幅震盪,背后的邏輯是什么?你將如何應對這一行情變化?會不會調倉?

李元博:近期創業板大幅震盪,最主要原因是創業板短期漲幅較大,同時港股市場因政策利好出現交易性機會,導致部分創業板資金獲利了結南下香港,這是導致震盪的主要原因。

到目前為止,創業板調整幅度不大,因此我所管理的匯豐晉信科技先鋒基金依然維持了比較好的上漲態勢。目前來看,這種短期調整並不會改變創業板優質公司的轉型進程和成長邏輯。因此我會繼續精選個股,去部分抵消市場波動的影響,同時關注能夠通過自身成長超越前期高點的上市公司。至於調倉方面,或許會有小的變動,但是還不打算做方向性的調整。

潘明:目前創業板估值較高,獲利盤較多。針對創業板未來可能出現的調整,我的應對是尋找能夠抗拒短期波動同時有長期成長空間的個股,目前沒有調低倉位的計劃,當然也沒有從科技行業調倉到大盤藍籌的計劃。

蔣建偉:創業板每次漲幅過快時都會有階段性比較大的調整。但是我們相信,只要里面的公司能夠持續成長,那么股價最終都會持續上漲。我們始終認為在經濟轉型背景下,這些新興公司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成長,因此,每次的調整,都是精選個股的機會,而不是拋棄成長股的時候。

一句話總結我的投資風格和理念就是,分散投資成長股。我個人的投資風格相對比較靈活,但是更加偏好成長股,比較注重小公司不斷做大帶來的投資機會。同時設定會比較均衡,因為成長股的個體風險有時候比較難以預料,因此分散個體風險,享受整體成長的紅利,從而整個基金的凈值表現更為穩定。

劉宏:股票價格有漲有跌再自然不過,就像天氣有晴有雨一樣,我不會根據一兩天的股價變化調整組合,上市公司基本面變化是我調整組合的主要依據。

中國基金報:從去年到今年,市場風格已經幾次切換,這一次風格切換會持續多久?

李元博:個人認為今年不會有太明顯的風格切換,藍籌和成長同漲同跌的概率非常大,這中間或許會有板塊和主題輪動,但不會像前幾年那樣出現非常明顯的風格偏移。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目前還很難說,但我覺得至少會持續到三季度。

潘明:這種情況很難說,可能僅僅幾小時,又或者持續幾個月,無法判斷。

蔣建偉:大盤藍籌和成長股的輪番上漲,首先是市場較為健康的表現。此外,藍籌股上漲基本都是在成長股上漲到一定階段后的跟漲,因此成長股才是股市的源泉。在今後幾年,我們可以持續看到這樣的風格切換,但是市場的主流應該還是能夠代表中國經濟未來的新藍籌。

劉宏:我相信投資堅持自己能力圈范圍就好,不必去追逐所謂的市場風格或者熱點。我對於市場流行什么風格或者要切換到什么風格關注不多。

傳統的估值方法不適用於當前的創業板

今年第一季度創業板指數暴漲58.67%,引領全球市場。創業板估值是不是過高?有沒有泡沫?李元博認為,改革帶來的上市公司商業模式變化給市值帶來的增加是難以用估值衡量的。蔣建偉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關鍵還是要看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

中國基金報:你如何看待創業板的高估值,是否已經存在泡沫?

李元博:所謂高估值和泡沫主要是針對歷史最高的市盈率來看的。但我覺得對於創業板,靜態的估值參考意義不大,因為這次的牛市是改革牛。改革帶來的上市公司商業模式變化給市值帶來的增加是難以用估值衡量的。

個人認為泡沫在股票市場中一直存在,只要上市公司的業績或者創新的商業模式持續能夠得到驗證,泡沫會一直伴隨著公司的成長。所以仍然看好創業板中優質公司的機會。

潘明:創業板的估值確實高,但無法判斷是否存在泡沫。不過常識也告訴我們高估值可能帶來預期收益的下降。

蔣建偉:創業板估值確實比較高,但是我們不能一概而論,關鍵要看公司未來的發展,還有多少的成長空間。

這兩年很多表現出眾的大牛股,都是用互聯網來改造原有傳統行業,因此他們天生都使用互聯網的估值體系。而互聯網都是先做規模,再謀盈利,因此很多公司雖然沒有業績,但是如果一旦能夠做成,目前市值仍然很有潛力,對於這些公司,不能用傳統的市盈率來衡量。

因此,估值的多元化成為此輪行情不同於以往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然,如果這些公司不能成功,那么股價的下行空間也會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跟蹤。

劉宏:我不關心創業板整體估值,只關注上市公司本身的股價。泡沫肯定存在,但不需懼怕,其實這正是資本市場發揮資產設定功能的基本原理所在。如果沒有泡沫,資產設定的功能也會喪失。在局部領域存在泡沫,資金才會流向這些領域,市場設定資源的功能才會起作用。

當然,哪些領域應該享受泡沫,這需要投資者去判斷。我們認為,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符合我們社會大趨勢的領域就是應該享受泡沫的領域,相應地就會有資金和資源設定這些領域。

中國基金報:現在創業板里是否還有投資機會?您如何精選個股?投資創業板那些風險需要特別注意?

李元博:創業板的投資機會還是看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和新業務的拓展能力,因此投資機會還是比較多的。主要看好一些互聯網商業模式延伸到的一些領域,比如o2o等。而最大的風險則是很多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比較難以落地,如果遭遇這樣的情況,相關公司的估值“泡沫”就有可能破滅。

潘明:投資機會可能更多在“小鮮肉”中,即市值小、新近考慮轉型、市場對其還不太熟悉的公司。我認為尋找一個基本面好、空間大的主題性機會是精選個股的捷徑之一。傾向於較低估值並且有成長潛力的個股,不盲目跟風。

至於風險,不排除有些企業可能單純為了市值管理或股價上漲而做偽轉型。

蔣建偉:投資機會不能簡單地以屬於主板還是創業板來衡量,只要公司能夠持續成長,那么股價的機會就是明顯的。我們更加專注於那些代表中國經濟未來的新藍籌,在中國經濟轉型背景下能夠做大做強繼而改變我們生活的公司。風險方面,創業板由於整體估值偏高,如果公司不能持續做大,那么在大風過后,股價的風險也會非常大。

劉宏:我認為從現在往后看,市場中的個股機會還是很多的,我不在意是哪個板。對基金而言,像“游資”那樣熱衷追隨熱點始終是一大忌諱,這會導致業績大起大落。

至於如何精選個股,我首先會選擇一個符合經濟長期發展趨勢的行業,深入了解其上下游的發展情況和競爭對手情況等;然后對企業實地調研,想方設法接觸到管理層,確定企業未來前景。團隊核心人物的能力和執行力很關鍵,當然團隊除了有能力更要有德行,要有寬廣的胸懷,有大局觀,這也要求我們要多接觸多了解,多調研多研究。

未來我們主要看好互聯網領域三個方向:

首先是互聯網金融。過去市場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理解局限在互聯網證券、基金或理財產品的銷售上,這太狹隘,未來應當擴展到泛金融領域,包括大的銀行、保險業務,對於這些領域,市場研究普遍不深,理解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

其次是互聯網農業。我們國家農業效率還很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能夠提高效率空間最大的就是農業。

最後是互聯網醫療。移動醫療去年在納斯達克曾被熱炒過一波,很多模式在去年互聯網醫療一級市場非常火爆,今年或許會成為互聯網醫療在二級市場的“元年”。

港股熱潮不會對a股造成很大壓力

4月9日,港股通創立后首次用完,4月10日下午1點45分,港股通額度再次提前用盡。此外,多個基金公司的qdii申購火爆,額度已經售罄,產品公告暫停申購。從好買基金獲取的資訊來看,目前,富國、銀華等多個基金公司的qdii額度已經耗盡;而華安、易方達、廣發和南方雖有額度,但也明顯瀕臨售罄。

但在基金經理們看來,港股熱潮不會對a股造成很大壓力,心理層面的影響大於實際影響。

中國基金報:4月8日,滬港通成交額和港股成交額均創出新高,港股發威吸引資金南下,對a股市場會否造成較長時間的壓力?

李元博:港股成交額與a股差距比較大,所以我覺得實際影響比較小,心理層面影響比較大。最初幾日借政策紅利,港股波動可能比較大,但后續影響會越來越小,未來可能和a股加強聯動,與內地市場同漲同跌。

潘明:港股熱潮是資金在市場之間流動的正常現象。此外,港股沒有漲跌停制度,估值洼地可能迅速消失,對a股不會造成長時間壓力。

蔣建偉:港股的交易活躍,對a股不會造成很大的壓力。首先,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大部分都在a股,其次,港股整體估值的上移,對a股的估值體系也會有支撐。此外,我們要把港股和a股聯合來看,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提升,中國經濟代表的這些資產的價格會在全球范圍內提升,港股和a股更有可能交相輝映。不過股價最終是公司價值的反應,只有好公司才能持續獲得資金的青睞,在任何市場都是如此。

劉宏:港股和國內市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兩個市場之間並沒有實現完全的資金自由流通,因此不能說港股活躍了,國內市場就受壓。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