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中國債券仍具吸引力 指數納入將帶來資本流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2-07-21 11:40
儘管今年 2 月以來,由於美國聯準會升息導致中美利差縮小,且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導致外資持續減持中國債券,但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認爲,若比較中美實際利率以及債券殖利率,中國債券實際上仍保持吸引力。隨著中國人民銀行繼續保持匯率穩定,同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長期來看,全球投資者增配人民幣債券將是趨勢。
從今年的數據來看, 5 月份減持量已經出現明顯回落。下半年,若中國經濟明顯回穩轉好,外資有望加大投資人民幣債券。隨著彭博等全球主要債券指數完成中國債券納入全球旗艦基準指數計劃,指數納入還將繼續為中國帶來較為持續穩定的資本流入。
聯準會升息對中國債市影響有限
今年 2 月至 5 月,外資淨減持人民幣債券受到市場關注。聯準會升息導致中美利差縮小甚至出現倒掛,是外資減持中國國債的原因之一。
李冰表示,聯準會升息的影響有限,不應被視為對中國境內債券市場開放的巨大阻力。當前聯準會升息主要是為了應對美國國內的巨大通膨壓力。因此,比較中美實際利率可能更有意義。以十年期國債為例,目前中美利差在 2% 左右,中國債券仍保有相對的吸引力。
從殖利率角度來看,今年全球債券指數表現乏善可陳,截至 6 月 15 日,彭博全球綜合指數取得回報為 - 14.98%,而彭博中國綜合指數的收益則為 1.79%,在主要經濟體中一枝獨秀。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相關性較高的市場,如巴西、墨西哥等,在聯準會升息的壓力下,也採取了相應的政策,然而其債券殖利率出現了更大幅的下滑。這從側面說明,利差並不能直接決定債券市場的殖利率,投資者還應關注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相關程度。而中國市場的分散化效應較為明顯。
另外,從歷史來看,聯準會曾經在 2017 至 2018 年通過升息將利率一度從 0.66% 升至 2.4%。但這一時期,除了在個別月份(2017 年 1 月、2 月和 2018 年 11 月)曾出現外資減持中國國債的情況外,絕大部分時間,外資保持了增持人民幣債券的趨勢。
人民幣國際化料強化持債信心
影響外資持有中國債券行為以及信心的另一個重要也更為直接的因素是匯率。歷史數據顯示,2015 年 8 月中國施行人民幣匯改,對當時外資減持人民幣債券有較大影響。因此,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也在今年對外資持有中國債券帶來了一定影響。
目前,中國人行已表示會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基本穩定,同時將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李冰認爲,這對強化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是有利的。
在全球總體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下,儘管部分投資者在資產配置方面做出了一些調整,但是長期來看,中國市場的經濟規模和發展潛力,以及所實行的獨立穩健的貨幣政策,都將使中國債市繼續保有吸引力,全球投資者增配人民幣債券的長期趨勢不變。
自 2019 年 4 月,彭博等全球主要債券指數陸續啟動了納入中國債券的進程。彭博率先於 2020 年 11 月完成指數納入計畫。目前,人民幣債券在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中的權重約為 6%,人民幣是該指數中的第四大計價貨幣。指數納入將繼續為中國帶來較為持續穩定的資本流入。
外資看向中國信用債市場
同時,中國債券市場正持續開放,釋放出發展潛力。2017 年中國開通了債券通的 “北向通” 以來,投資者持續增長,全球已有 751 家法人機構通過 “北向通” 投資人民幣債券。過去一年(2021 年 6 月到 2022 年 5 月)債券通的交易量達到 7.2 兆人民幣。境外機構投資者近期更可直接或通過互聯互通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將有利於全球投資者在未來更加廣泛地投資中國信用債市場。
李冰指出,儘管目前全球投資者仍以投資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為主,但隨著投資者對於中國債市的深入瞭解,他們會逐步將目光轉向信用債市場。彭博於 2020 年 11 月推出了彭博中國高流動性信用債(LCC)指數,幫助全球投資者瞭解、評估和投資中國信用債市場。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 LCC 指數表現出了興趣,包括摩根資產管理在今年推出了全球首支追蹤包含 LCC 系列指數的 ETF 等,由此可見全球投資者對中國信用債市場的關注。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