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崔新生:國家股市戰略中的ccvl政策風險指數

鉅亨網新聞中心


政策驅動型市場化改革的“中國模式”又一次展示神威。盡管在全世界看來,包括中國國內,對中國市場化進程陷入悲觀之際,中國股市又一次成為全球的一枝獨秀。

再著名的經濟學家或者股評家,都在謹慎觀望,而不同的券商出於自身規則需要,而大唱贊歌。無論是謹慎、或者點贊,均非出於理性研判。因為他們以往的“業績”不是出於誤打誤撞,就是政門私貨。


中國股市的本質

中國股市與其特色市場經濟制度一樣,讓正統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費解,也同樣極易陷入文過飾非地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股市混淆,中國股市與全球股市盡管技術上似乎一致,但絕非毫無邊界。

中國改革之作為非理性經濟制度變遷的絕佳案例,在其極權工具運用方面,為一般理性常識而不能理解,由此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謎團,沒有人可以看透中國的下一步,會有什么意料之外的舉措。

中國股市誕生於為當年為國有企業減負,而有別於原始資本主義之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的次第需求、博弈關係。中國資本市場再花團錦簇,也掩蓋不了這一先天殘疾。中國股市之所以被誕生,並非長期戰略,而屬於臨時抱佛腳。在金融機構深陷債務危機時,股市屬於另辟蹊徑或者劍走偏鋒。而股市能夠存活,同樣與其為國有經濟源源不斷地提款這個一功能,具有直接關係,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股市,可以如此被國有經濟敲骨吸髓。而更重要的是,中國股市的決策者們,鮮有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擁躉,他們皆成長或熟悉計劃經濟的強制手段,而這一點,被后來滿腦子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海歸們,圖解為凱恩斯主義。

因此,市場經濟體制本身,必須要冠以“社會主義”。這不是簡單的文字遊戲,而是核心和根本。不是有別於資本主義之自由市場經濟,而是一個主次或原則問題,即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僅僅是工具或手段,更遑論股市?!

從某種意義上,真正在中國股市致富的,並非真正的股市行家,而是功夫在詩外的“內部人”。這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所以在這些“內部人”眼里,面對那些整天煞有其事地盯盤看k線的研究員時,往往忍俊不禁。

股市的內在邏輯

中國股市只有價格曲線,而無價值可言。因為短缺原始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馬克思的資本論,在中國並無沒有現實基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們,僅吸收其階級斗爭而無究竟資本主義及自由市場經濟的實質。所以,中國股市,妄談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係,僅僅是強詞奪理。而之后的西方經濟學科格式化的經濟學家們,更自以為是地以西方自由市場規則格式化理解中國現實,只有把計劃出來的中國市場攪和的更加混雜,而終不得要領。政府決策層很需要這種搞混的概念或名詞,但懼怕揭示其本質的理論或思想。

極權制度的強大之處,在於不擇手段的拿來主義。極權無規則,世界上任何低估中國模仿能力的力量,都會為此吃盡苦頭。這不是這一制度的優越性,而是一種風險極限運作。

盡管如索羅斯這樣的大鱷,已經明示寧愿需要三流的政策顧問、而不需要一流的投資專家,但中國的投資者們,除了迷信決策層的私貨資訊,也不相信或者不信賴政策風險取向或評估,對中國股市是何等重要!政策風險因素,在正統的資本市場,是一種可預測、可量化的風險因子,而在中國,股市不是為市場、也不是為了反映市場,而是為了政治或滿足行政意愿。所以,政策風險指數,是中國股市唯一決定因素的風向標。

股市特有的輸血功能,以及以特權即“內部人”為主導的財富挪移運動,形成了極權行政的慣性依賴。股市,仍然沒有擺脫為制度服務的工具這一命運。不是為了公司治理,不是為了更充分地進行資源公平擇優,而是為了特殊政策使命而進行杠桿。而杠桿作為規則,要想發揮作用,必須有基石。有了基石,杠桿多么高,可以是個技術活兒。但中國資本市場沒有基石即堅固的實體經濟支撐,而支撐杠桿的,則是國家概念化利益這一氣球。杠桿在氣球上跳舞,這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或技巧,還是個玩魔法的活兒。

股市自有邏輯,在於股市亦不可欺。政府在為資本市場定位方面,僅僅是為了市場而市場,將資本市場孤懸於整個經濟運行之外,玩兒火成習,必然自傷。

這一輪股市的戲劇性,除了說明政府玩兒股市於股掌的技巧更加成熟,同時仍會自動吸取成熟市場經濟國家資本市場的任何“工具”,如ltro(長期債融資操作long-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等等。

產業資源優化設定功能將長期欠缺

在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的國家,股市承擔著自動優化產業資源、淘汰落后產能的功能。在中國股市乃至整個資本市場,如前所言,資本市場無關實體經濟,因為股市首先是為了所有制的政治服務,而並非服務於整個實體經濟。這是中國股市的本質,只是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李克強總理在經濟領域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如同習近平總書記之踏進政治雷區相似,正在進入整個經濟運行的腹地。與上一屆總理相比,李克強更理性以及更強調規則性。政府正在學習如何尊重資本市場,而不是一味地把股市當槍使,盡興於利用股市為行政意愿服務。

但是,大概李克強亦屬於將中國股市與資本主義國家股市混淆的經濟學家,而對中國股市的極權性“真相”,並無深刻的認知。而上任以來,之經濟領域的種種改革,之理想化努力,無一不顯示了這一點。同時,也正因為如此,李克強或將是真正將市場經濟還給市場經濟本身的一屆總理。也同樣,這一中西方股市或市場經濟制度混淆的經濟學家們,所具有的共同短板,即對產業的隔膜以及對實體經濟的理解,往往不如對市場經濟之虛擬經濟領域的熟悉場地。這一批從書本到宏觀理論而止於此的經濟學家們,沒有接受過真正的工業革命的洗禮,甚至沒有參與過中國1949年之后十余年的產業版面實踐。大工業、產業戰略等等,僅僅是概念,而西方產業經濟學教科書,無以為他們提供適配的應用指南。

我相信,企業利潤與貸款利率的倒掛,已經使得越來越多的具有良知的金融人士,有所觸動或擔憂。李克強毫無疑問,正在通過包括降準、資本市場多層次化等組合措施,以及種種為中小企業減負等手段,觸及到實體經濟層面,以期與資本市場形成銜接或互動。

很顯然,這種努力已經、或正在發生的良好的趨勢,但並不能解決真正的實質性問題,即中國實體經濟向何處去?實體經濟的價值評估如何完備?換言之,產業結構調整或優化,才是實體經濟的根本,而中國股市除了相應政策之外,並沒有發揮優化產業資源的效用。

因此,在虛擬經濟領域,再完美的政策組合設計,仍然難免跛腳踏空的風險。

靴子每一次落地,都會有一次震盪

在ccvi中國改革指數對2015年政策預估分析中,做出了習近平指標一路向上的結論。而其中的克強指標,曲線趨向則飄忽不定。蓋因為過多地予以習近平指標更多的權重,而克強指標的不明朗,需要近平指標的平衡關係。

在習近平指標之“一帶一路”部署日益明朗化之后,克強指標迅即活躍,習李在決策組合方面的默契互借,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與此同時,中國股市及資本市場之瞬間成為國家“戰略”,成為一種幻影。因為,如果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是被“社會主義”計劃出來那樣,中國股市同樣也擺脫不了被計劃的命運,而不會成為可持續的戰略。

假如中國股市成為“戰略”,勢必陷入舉國運動式的計劃行為過程。如果那樣,股市風險則會更加詭譎劇烈,盡管股市已經預設了種種風險管控。但不可否認,這一輪中國股市行情,並不顯示出什么合乎邏輯的向好,這也是再著名的經濟學家猶豫迷惑的原因。但股市就這么好了,這非常符合中國特色以及中國股市的本質。

在通過如降準等舉措而維持的中國股市,實體經濟無論如何當是硬道理。僅僅依靠虛擬與虛擬的博弈,對股市進入理性預期只能竭澤而漁。股市呈現的幻影,一是為了短期照耀習近平之“一帶一路”,二是為了李克強之經濟雷區的抱負折現。因為,無論此哪方面,中國股市都需要“漲”。但這是運動出來的漲,是被計劃的產物。

之后,每逢大勢,股市必被計劃,中國股市將在運動中漲跌成長。在強勢戰略的“靴子”,將落未落之際,股市必將漲聲一片。

(作者為國際非理性經濟制度理論學會[iiesti]會長、ccvi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