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現在進入股市晚不晚? 一文帶你看懂這輪牛市的本質!

鉅亨網新聞中心


  “股市那么火,我想去看看”。現在股市火到什么程度?先看看入市的人有多猛——截至4月17日,a股賬戶數為1.98億戶,其中主力為“一人一戶”,按每人都擁有滬深賬戶計算,約1億中國人是股民。

  再來看一下,人民網(603000,股吧)4月連續發文力挺股市,4月21日更是喊出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這個火爆程度可不是說著玩的。


  最後看看身邊的例子,小信發現,最近在什么場合聊天,最後都會談到股市。小信是證券從業人員,所以近來問小信“現在進股市晚不晚”的人又多起來。那么現在進股市晚不晚?a股會漲多高?小信帶你看懂本輪牛市的本質。

  現在入市晚不晚?

  經歷了周初的猶豫和調整,在源源不斷的巨額增量資金推動下,a股多頭人氣再度迸發,上證指數本周再獲百點升幅,周中一度站上4400點整數關口,創出2008年4月份以來的新高。

  股市火爆的背后,是場外資金的不斷涌入。證券保證金上周凈流入7814億元,連續四周凈流入,而保證金期末余額則躍升至2.54萬億元,創出有統計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上周a股開戶數同樣創出歷史新高,股民入市熱情迎來沸點。作為投資者,該如何判斷牛市結束呢?

  民生證券管清友認為,本輪牛市的核心驅動因素有三個: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和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貨幣寬鬆。目前這些因素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但還不足以扭轉牛市的方向:那么如何判斷牛市結束?可以關注以下幾個信號:第一,全國的房地產銷售持續好轉,庫存明顯去化,地產投資反彈。第二,政府大規模刺激超預期,基建投資重現30%以上的高增長。第三,社融和m2持續反彈,貨幣寬鬆轉化為信用擴張。第四,cpi上行到3%以上,迫使 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第五,注冊制推出,大規模ipo開始。只要這些信號尚未出現,音樂就不會停止,舞會仍可以繼續。

  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麥樸思(mark mobius),日前在接受專訪時堅信,a股的牛市格局仍將持續,但短期存在回調壓力。“中國經濟增速仍然保持在7%左右,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言,這已經是非常快速的增長。同時,股市永遠是領先於實體經濟,當下股市表現強勁,就意味著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十分樂觀。”麥樸思表示。

  小信認為,目前的a股估值水平來看並不高,降息降準背景下資金面將日趨充裕,投資者信心處在高位,而改革將可能成為經濟復甦的重要力量,因此這幾個關鍵要素疊加后對股市構成助推的概率較大。

  a股會漲多高?

  黨報近日也持續為股市吶喊加油,21日發文稱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22日再度發文表示股市有望演繹“空中加油”行情,各大機構也紛紛上調a股上漲預期,“可能再漲2000點”“年底滬指可到5000點”。

  多頭:年底看至5000點 可能再漲2000點

  華泰證券(601688,股吧)提出,隨著分母(無風險利率)不斷下降,主板合理價值將繼續得到提升,年底滬指可到5000點。降準將推動無風險利率下行,預計5月份還有降息,建議設定利率敏感行業,如銀行、非銀、地產、有色等。市場揚帆前行,恐高者可以關注“價值洼地”,如前期漲幅較少、估值水平較低且具備明顯業績催化的家電、食品飲料、汽車等消費行業。

  興業證券(601377,股吧)則認為,“可能再漲2000點。”當前仍是行情“最蜜月”時期,增量資金相對籌碼供給處於有利的狀態,“瘋牛”行情的風險點可能在5月中下旬。這段“最高潮”行情的演繹,或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行情加速沖高、直接形成“大尖頂”,然后出現慘烈的調整,直接進入調整階段。假設前提是:面對“瘋牛”,政策繼續地給利好、給新資金。未來一個月漲1、2千點完全有可能,之后的調整幅度較大、時間偏長。第二種情形是未來數周的行情先是震盪然后繼續沖高,出現“小尖頂”,然后二季度步入調整,並在三季度反彈。

  國泰君安近日發表研報稱,投資者在牛市中不應該過早下車離場,而應該在市場不同階段積極把握市場的主流特征。重申對上證綜指的目標到4600點(主要受益於低估值板塊,特別是上證50權重股)的判斷,同時也看好創業板的權重股。市場中估值已經不低的傳統行業、以及不具備持續成長能力的小盤股將會出現明顯波動。

  中金公司認為,近期醫藥、食品飲料等之前漲幅相對落后的傳統消費板塊出現補漲,可以繼續持有或者在調整中低吸,繼續關注京津冀、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主題性板塊的設定或者低吸機會。

  空頭:對a股市場當前的熱度比較擔憂

  興業全球(340006,基金吧)基金總經理楊東表示了對后市的悲觀。其講到,我們對 a 股市場當前的熱度比較擔憂,對下半年的股市表現較為悲觀。進一步表示,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公司的股價已呈現泡沫,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票更是泡沫嚴重,過高的股價將讓未來的收益前景蒙上陰影。

  黑石集團(blackston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稱,在中國經濟減速之際,全民炒股的中國股市出現過熱跡象。

  “現在我們看到一些散戶有多個券商賬戶和多筆融資交易,他們的市場體系當中有一些過熱跡象,”蘇世民在美國中國總商會周二於紐約舉辦的金融與房地產論壇上表示。“中國股市的確是太火爆了。”蘇世民指出,一方面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另一方面中國國內銀行存款和短期房地產投資無法帶給投資者滿意的回報。

  蘇世民稱,“基本上就只剩下股市了。他們全都進到了股市里,市場開始上漲。而且他們不光投入了自己的儲蓄,還借錢炒股,更加劇了整體形勢。”

  蘇世民表示,中國政府可能會采取措施防止股市過熱,例如遏制股票融資配資,最終可能允許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但后者將是一個非常循序漸進的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楊春剛表示,在本輪牛市中,場內資金杠桿率提高和場外資金通過新開戶進場成為增量資金的兩大主要支柱。隨著監管層對券商、銀行杠桿操作的嚴查,以及對場外配資業務監管的趨嚴,市場增量資金令人堪憂。“一旦資金告急,融資盤很可能出現集中跑路,那就是連續暴跌的格局。”

  小信總結,在貨幣寬鬆預期之下,資金依然在跑步入場,助推了行情的上漲。不過牛市從來不會一蹴而就。在經濟基本面依然疲弱,短期指數漲幅過快且部分板塊已現估值泡沫之時,太過樂觀也容易導致踏錯節奏,牛市行情中尚需“且行且珍惜”。

  小信帶你看懂這輪牛市的本質

  4月21日,中國證監會河南監管局官方網站發布的一則“工作動態”,透露出監管層的態度——此輪股市快速上漲既是資本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托底”、對金融風險可控的認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市場流動性充裕、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改善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但是,過快上漲不利於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建議適度控制上漲節奏,謹防上市公司資金大面積脫實向虛。

  根據河南證監局官網資訊,為了調查近期“股市快速上揚對實體經濟影響如何?是否有利於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善?是否存在大量資金由實轉虛進入股市?”河南證監局向10家公司發送了調查問卷,並邀請了轄區7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座談,調研公司既包括煤炭、礦采、農副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也涉及互聯網、新材料等新興產業。

  這篇監管層版的“研報”提到了多只豫股,包括去年7月以來漲幅超456.66%的新開普(300248,股吧)和漲幅超過228%的漢威電子(300007,股吧)。截止4月23日收盤,這兩只豫股市盈率分別是361倍和182倍。

  至於研報的態度,文中稱,“從調研情況看,大家普遍表示本輪股市上漲對上市公司及所屬行業產生了積極影響”,創業創新型上市公司市值的高增長,極大地促進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為創業創新型企業的建立、孵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保障,這符合宏觀經濟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的政策方向。

  但監管層也對風險和泡沫表示出擔憂,“目前市盈率過百的股票已超過了800只,結構性泡沫已比較明顯”,要謹防資金大面積脫實向虛,適時開展上市公司資金違規進入二級市場專項檢查。

  文中同時提出要“加快推進注冊制改革”和“發行節奏市場化,增加股票供給,加快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小信總結,未來中國股市取決於國家對股市的定位,取決於國家的核心利益。股市是政府的一個工具,同時也是上市公司的一個工具。伴隨著股市泡沫,中國會得到一個與美國可以媲美的發達的高科技產業,以及一批世界級的企業,像騰訊、阿里、華為這樣的世界級企業。

  投資規則:短期均衡設定,中長期改革和創新是主戰場

  這一輪的a股市場全面牛市行情,可能延續三到五年,但絕不會一路“瘋牛”。行情中途的減速換擋將更利於未來的加速前行。

  中長期,改革和創新是主戰場,特別是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更新更炫成長股。

  中短期,且漲且珍惜,享受高潮同時降低杠桿,持有性價比更高的品種。

  投資機會1:價值標的,尋找“三低”+政策利多共振個股

  對於安全邊際需求較高的投資者,建議持有風險收益比更好且有催化劑“低估值或低價且有變化”的股票,同時左側預防性減倉或者事先準備好對沖工具,以應付加速沖高形成“尖頂”后的快速調整。包括:(1)低估值,政策利多頻頻或者行業基本面改善的金融股(券商)、地產等。(2)低價,關注有故事,特別是“一帶一路”及國企改革相關的“中字頭”央企、以及因改革所帶來的邊際成本大幅降的資源股。(3)主題優選:“國企改革,重點看央企整合兼並。

  投資機會2:成長股尋找更新更炫的機會

  對於追求長期高回報的投資者,建議精選精選“更新”、“更炫 ”、更有成長性的股票,可以淘金的領域有:(1)中國制造2025,或者說工業 4.0 相關的制造業升級的機會。(2)“互聯網+”,特別是商業模式清晰、具備流量變現優勢的“互聯網+”相關的公司如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汽車、互聯網能源。(3)能源改革: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風電等。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