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批評拜登政府貿易政策 擔心保護主義效果適得其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3-01-19 17:20
在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後,美國拜登政府加快推動眾多法案,將晶片相關產業留在美國,但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國際商務研究主任芮恩施 (William Reinsch) 認為,美國政府相關措施無視美國經濟的實際情況,恐怕反而會犧牲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和影響力。
芮恩施撰文《新自由主義的終結?》發表於 CSIS 網站上,他認為,全球化不會倒退或消失,拜登政府則因放棄了傳統「新自由主義」貿易政策,轉而實施更多保護主義和以國內為導向的方法,而遭受批評。
一些批評者的主張認為,美國政府傳統促進市場貿易的政策,即降低貿易壁壘、避免價格管制、減少監管,尤其是資本市場的監管,這類做法已經在川普及拜登兩任政府執政下被打破。《晶片和科學法案》以及《削減通膨法案》,均導致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比過去更加廣泛。
芮恩施指出,特別在國際方面,拜登政府已轉為奉行以犧牲外國夥伴利益為代價的國內產業政策,並公然拒絕過去 75 年來它一直捍衛的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
以《降低通貨膨脹法》為例,芮恩施擔心,這不僅會導致更高的經濟成本,還會減緩預期政策目標的實現。獲取電動汽車稅收抵免資格的嚴苛條件,將使電動汽車更加昂貴,由於沒有公司能滿足這些條件,它反而阻礙了向電動汽車的轉型。
芮恩施表示,世界上超過 95% 的消費者在美國以外,如果美國想要實現經濟增長並創造更持久的就業機會,藉由出口與其他國家貿易,是必不可少的,這無可避免地應該增加海外的投資,以擴大出口。
不幸的是,美國政府的做法,只關注貿易利益的分配方式,這意味著會錯過創造更多利益的機會。
芮恩施以印太經濟繁榮框架 (IPEF) 為例表示,美國可能會從協議中獲得更高的勞工標準、更多的二氧化碳減排和更大的供應鏈合作,但這也造成更多貿易的機會被放棄,而貿易才是促成經濟成長的理由。
芮恩施批評,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正在放棄前幾代人努力建立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國際協議是保持系統車輪轉動的潤滑劑,如果系統停止運轉,就會回到叢林法則,在此情況下,美國更可能淪為輸家而非贏家。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