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昌專欄】台灣對外經貿永續發展策略!
首席經濟學家 邱志昌 博士 2023-03-06 07:00
壹、前言
根據 2023 年 2 月 27 日,中國統計局公布的中國總體經濟資料;雖然 2022 年、COVID-19 疫情仍然圍困整個中國,但去年 GDP 仍然成長 3%,總額為 121 兆 207 億人民幣;以 2022 年人民幣兌換美元、整年的平均匯率計算,其 GDP 約為 18 兆美元,是為全球第二大 GDP 國家。而 2022 年美國 GDP 總額為 25.47 兆美元、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中雙方 GDP 規模差距 7.47 兆美元。回顧過去 10 年以來,雙方在 GDP 總體經濟規模,競爭的速度並沒有顯著改變;中國規模成長幅度、並未大幅超越美國。以此總金額數據比較,中國要在 12 年內、即 2035 年要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經濟體,似乎力有未逮。顯然中國總體經濟,在 2017 年之後,遭遇到內外部風險嚴肅挑戰。其中 2018 年起的美中貿易、關稅、科技戰爭越演越烈;全球生產供應鏈的移動、從中國分散到 RCEP 東南亞、如越南、印度等地;及 2020 年 COVID-19 疫情傷害;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烏戰爭,應該是四大主要肇因。身為全球 GDP 總額最大的國家,2022 年美國貿易仍然呈現巨額逆差;逆差總額為 11,917.5 億美元、即為 1 兆 1,917.5 億美元。在此情況與條件下、美國仍有能力締造 25.47 兆美元的 GDP,著實不易、其消費與投資、及政府支出三大活動居功厥偉;尤其是消費與投資活動之旺盛、支持此一全球首大經貿強權再前進。
貳、美中兩大強權經貿基石多在「睦鄰政策」、得利於腹地之「比較利益」!
在美國所有貿易對手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其它兩個成員國,加拿大與墨西哥為美國前兩大貿易夥伴。2022 年美國與加拿大兩國之間貿易總額為 7,938.4 億美元、比 2021 年成長 19.35%;而美國與墨西哥的貿易總額為 7,793.1 億美元,比 2021 年成長 17.9%。加拿大與墨西哥是美國貿易往來之前兩大經濟體。接著與美國貿易總額成長率第三名的是中國,雙方貿易總額為 6,905.9 億美元、比 2021 年成長 5.2%。以 2022 年貿易總額順序排列,在中國之後依序為日本、德國、南韓、英國、越南與台灣。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中國「世界工廠」「製造生產」特性、正在轉變,中國與及全球外資陸續將中國代工廠,轉移到東南亞越南設廠蔚為潮流;因此 2021 年時,台灣還是為美國第九大貿易夥伴,2022 年終於被越南超越、名次下降一名;而台灣變成美國第十三大出口國,比 2022 年退步一名,主要的競爭對手還是越南。由此可見大多數勞動力密集的產業,從中國轉往越南生產的趨勢相當顯著。美國與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如此快速發展,關鍵在於這兩個國家多有腹地,即建立「睦鄰政策」的 NAFTA(美) 與 RCEP(中)。台灣經濟要再持續發展,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心」、及美國通往東南亞「新世界工廠」、代工生產供應鏈最安全、最沒有風險、不會發生中國版的「孟晚舟」事件;美國技術人員的轉機、與貨物轉運到 RCEP 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台灣。「亞洲矽谷」與「亞洲轉運中心」,是台灣當前國際產業競合結果、與美中政治對立潮流所賜。
從美台經貿的內容結構僅見,美國對台灣出口主要增加項目為:原油 (增幅最大、為 67.8%)、其次為疫苗 (61.3%)、及冷凍牛肉 (59.5%)。而美國從台灣進口,最大宗物資、前三名為積體電路、變壓器與電話;其中進口積體電路金額為 27 億美元。若以 30 兌換 1 美元計算,美國從台灣進口半導體為 810 億新台幣。根據預估 (尚未公告),台灣 2022 年的 GDP 總額為 8,234.99 億美元,難以抵擋中國的 18 兆美元、更難與美國的 25.47 兆美元抗衡。在美台關係越來越密切下,台灣半導體等電子類產品,出口到美國的金額規模勢必越來越大,而美國出口到台灣的農產品,如冷凍牛肉等可能會更多。
叁、半導體關鍵光學設備 AMSL 將在台灣擴廠:台灣成為亞洲矽谷!
以 2022 年中國與美國的 GDP 發展僅見,與周邊鄰國維持密切的經濟合作,運用彼此「比較利益」分工關係,是兩大經濟體其 GDP 成長主要原因。NAFTA 成員國有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後者兩個國家的廉價勞力或原物料供應,三個國家經貿關係密切。而中國則以東南亞、尤其是越南、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為勞力密集產業的移轉地;RCEP 對中國經貿的貢獻,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這個邏輯推論,台灣海島型經濟,未來要長期快速發展,最大的腹地還是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其實就是要切入 RCEP 自由貿易區中;RCEP 也包含東亞的日本,台灣的進口主要國家;及台灣經貿的競爭者韓國。友好的睦鄰經貿關係,是一個經濟體茁壯的重要元素;尤其彼此之間有「比較利益」,彼此存在生產要素互補原則。嚴格而言,台灣最重要實際腹地是在、幅員廣闊的中國大陸,14 億人口應是最好、也是最靠近之台灣經濟發展腹地。但兩岸對於國家主權爭議長期無解,如果說 RCEP 對中國經濟的助益,一點多不會傷害到台灣競爭力,那是強詞奪理;因為越南與美國之間經貿往來地位,已在 2022 年超過台灣;是誰讓越南能有今日之地位?當然就是美國與中國兩個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有意無意也在經濟合作上,積極培植印度;印度已經成為美國抗中的第一線。美國有意希望越南與印度,成為替代中國的製造基地;而 2022 年印度與美國的雙邊經貿總金額,已經達到 1,330 億美元、緊追在台灣之後、排名第 11 名。台灣與美國的經貿規模,剛好被越南與印度上下夾擊,預料美中經貿與政治關係如果持續惡化,印度有「印太經濟架構」可繼續壯大,但台灣還被美國與日本、排除在 CPTPP 與「印太經濟架構」之外,中國當然也不會輕易讓台灣加入 RCEP。但實際上,台灣當前的睦鄰腹地、就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就是「西進」與「新南向」兩大主軸。前者海峽兩岸還有 ECFA 經貿協定,後者只有新加坡與台灣簽訂 FTA。而美國提議的「亞太經濟架構」包含美國、日本、韓國與東南亞 14 國等;其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因此我們從國際新聞中,有關「一帶一路」發展,全部多是負面報導。但美國一定理解「一帶一路」,其實就是已成形的 RCEP。根據國際智庫資料顯示,截至 2021 年第一季為止,中國一帶一路已執行 3,164 個項目,興建中的項目金額達 3.3 兆美元,遍及四大產業:運輸交通占 47%、電力與水利占 23%、不動產占 10.9%、製造業占 6.5%。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俄羅斯,雙方累積項目為 126 項,投資金額為 2,960 億美元。
2022 年第一季開始,在中國統計局中,RCEP 自由貿易區的貿易總金額,已成為中國貿易總額之首位地區、RCEP 要比 APEC 實惠多了。其實台灣企業家多知道,在無法、絕對不能犧牲政治主權下,中國與台灣的 ECFA 協定,是目前具體的兩岸經貿架構。但現在美國反中熱潮正夯,誰再進一步去談「兩岸經濟共同體」,誰就需要承擔來自美國白宮與國會,排山倒海的政治與經濟壓力。台商只能將在大陸的公司,視為是國際子公司,無形納入 RCEP 體系中,把中國大陸廣大消費市場、當成台灣經濟腹地。但積極的做法是,無論是用如何曲折方法,進軍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還是台灣避免被「區域經濟」的現實潮流邊緣化、及在反全球化浪潮中避免被擠掉的重要策略;台灣政府勢必要發各種影響力,為企業找到穩定的發展腹地,如 NAFTA 與 RCEP 一般。
台灣與美國的經貿關係雖然密切,但論及雙方的經濟合作,自從美國在 1972 年 2 月 28 日,與中國簽訂「上海公報」、1979 年 1 月 1 日「建交公報」、1982 年「八一七公報」;美國認為,它是在「六項保證」與「台灣關係法」基礎下,與中國簽署以上三項聯合公報。但是六項保證並不具備強制力,也被中國否認。但這六大保證提及的是,政治主權與兩岸談判、與美國對於台灣軍售議題;並未提及美台經濟議題。在自由貿易組織中,台灣只有「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是正式的國際經貿組織。現行美台交往多著重在軍售、對大陸實體清單貿易禁令、國會激昂的友台反中法案,台灣連最優越的台積電公司,多在成本增加 50% 以上、多去亞利桑納州設廠投資;美台貿易有何架構出來?只有所謂「美台經貿倡議」?
以比較利益的觀點,與其將半導體供應鏈移植到亞利桑那州,不如在台灣擴大生產規模;台積電到亞利桑納州設廠,是政治互信成果。但以經貿原則為遵從,台灣應發展為全球半導體、或記憶體晶片製造中心。從近一年以來,美光 (MICRO) 與艾斯摩爾 (ASML) 多要到台灣林口等地設廠,印證台灣的技術研發、與操作精密設備的技術員工,在成本效益上優於在美國等地。AMSL 曝光機之所以選擇在台灣林口落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台積電對 EUV 的需求越來越大;ASML 副總裁兼首席營運長,在 2022 年 11 月 15 日訪問台灣時,向台灣政府表示將再 2023 年 7 月開始,加碼對台灣的投資。其實除台積電之外,美光與南亞科也多是 ASML 重要客戶。曝光機 DUV 與更精密的 EUV 是,將積體電路曝曬在晶片上,極為精密重要的光學儀器。在 1985 年美日貿易戰爭之前,日本的 CANON 與 NIKON 生產的曝光機、市占率高居全球第一。當時美國總統雷根向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要求,日本必需將 20% 以上半導體市占率,讓出來給美國廠商。日本的半導體與相關光學設備,由此時起漸漸被其它競爭者取代;在 2004 到 2010 年間荷蘭飛利浦集團崛起,加上德國蔡司集團的技術支持、成立艾斯摩爾;至今取代日本成為半導體光學儀器最大廠,DUV 與 EUV 的全球市占率為 80%。
肆、結論:如何使台灣經濟永續發展策略清晰可見!
台灣為什麼?為何在美中貿易開戰後,竟然慢慢被塑造成是下一個「烏克蘭」?台灣為何又得要「對號入座」?台灣是一個愛好和平、睦鄰的國家。美國有其利益及歷史情誼所在,台灣政治與軍事發展,必然是站在美國這邊;但是經濟發展策略要從夾縫中,在兩岸政治矛盾中、不犧牲中華民國主權下,為兩岸經貿往來擠出一條出路;這才是偉大的台灣政治家。挺台灣、就要為台灣的經濟找出路;未來台灣就需要最基本的、鄰近台灣的國際經濟自由貿易區!
(說明:本文由短期經貿競爭優勢發現,國際經貿強權持續發展的基礎,多是與其周邊建立睦鄰自由貿易區,NAFTA 與 RCEP 皆是,僅供政府參考。)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